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43

第143章 附录(9)

(1)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肝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于有严重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进食量甚少或长期静脉内补液的患者,应额外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丙胺)、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钙)。

(2)保护肝脏的储备功能:对肝病患者应尽可能的保护病变肝的剩余储备功能,使其不至于进一步削弱。一方面,用药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或改善肝内微循环,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应避免加重肝脏的负担,防止肝脏进一步损害。严重肝病患者,往往由于一些诱因而导致肝脏功能不全,对于这些诱因均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常见的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肠道、腹腔感染,应用利尿药过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氮质血症,高蛋白饮食等。

(3)防止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各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均由肝脏代谢和解毒,过多地服用药物可增加肝脏的负担,且有些药物具有肝毒性。因此,应慎重选择药物,少服或尽量不服不必要的药物。

(4)口服中成药:目前,我国已上市的治疗肝病的中成药有数百种,主要功效有清脏腑热,疏肝解郁等,可适当选择疗效确切的品种服用。

(5)防止疲劳或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蛋白和糖。

(6)戒烟:戒饮用白酒或酒精性饮料。

第十二类消胀药

大多数人体每天可产生气体约500~2000毫升,气体主要来自进食中的吞咽和食物的发酵,在正常胃肠道内有气体约100~150毫升。身体所产生的气体必须被排出,如口腔的动作(嗳气)或直肠的排出(放屁),肠腔内大部分气体被肠壁毛细血管吸收,少量随粪便排出,使胃肠内气体保持动态平衡。若气体产生得多或(和)排出得过少,则会引起胃肠胀气(腹胀)。

口服二甲硅油(皆乐):成人1次50毫~75毫克,1日3次,餐前和睡前服;或口服消胀片(每片含二甲硅油25毫克、氢氧化铝40毫克;或二甲硅油50毫克、氢氧化铝80毫克)1次1~2片,1日3次。

口服乳酶生(表飞鸣):1次0.5~0.9克,1日3次,可分解糖类,抑制肠内产气菌的生长;或药用炭,成人1次1~3克,儿童1次0.3~0.6克,1日3次。

多潘立酮(吗丁啉):增加肠蠕动,促进肠排气;用于手术后肠麻痹引起的胃肠胀气。1次10毫克,1日3次,餐前15~30分钟服用,如有必要也可在睡前服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在进食时不要狼吞虎咽;食物细嚼后大口吞咽,不要小口下咽;少吃生冷和油腻食物,少饮啤酒或汽水,不吃或少吃易产气的食物,少吃零食,少嚼口香糖,少咽口水。如有条件,宜养成餐后散步的习惯。

消胀药的应用注意事项:消胀药是指能消除胃肠道中泡沫,使被泡沫储留的气体得以排除,缓解腹胀气的药物。二甲硅油(皆乐)是最常用的消胀药,为消泡剂,可降低胃肠内气体微泡的表面张力,口服后能消除肠道中的泡沫,使被泡沫储留的气体得以排除,缓解胀气效果明显,服药后1小时见效。但其对非气体性胃肠膨胀感(如消化不良)无效。

胃肠推动药(胃动力药)能以适当的速度和方向推送胃肠内容物,也具有治疗作用。多潘立酮(吗丁啉)为一作用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可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增强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增强食管的蠕动和食管下部括约肌的张力,使结肠内积气随肠蠕动向下推,排出体外。

(1)应用二甲硅油前必须明确腹胀的原因,以正确处理和选用药物;乳酶生、药用炭不宜与抗生素联合应用。

(2)对由于消化不良所致的胀气(气性胃肠道膨胀感),可应用中成药健胃消食,或各种消化酶、维生素(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等,可分解糖类,抑制肠内产气菌的生长。此时应用二甲硅油疗效不佳。

(3)对由胃肠动力低下所致的胀气,应选用胃动力药(胃肠推动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增加肠蠕动,促进肠排气。但对孕妇应尽量避免选用。

(4)对持续的无法解释的腹胀如超过3天,可能发生严重的腹部疾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伴有严重腹痛者,可能患有阑尾炎,伴有严重右上腹痛者,可能患有胆结石或胃溃疡,也应去医院就诊;对手术后肠麻痹引起的胃肠胀气,可选用中成药或汤药(排气汤)排气或由医师应用拟胆碱药(吡斯的明或新斯的明)。

第十三类镇咳、祛痰药

当人体呼吸道感染疾患时,痰、咳、喘的症状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往往是同时存在,而且可互相促进或加重。例如,痰液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痰多阻塞细支气管时,不仅可引起气喘,还能引起继发感染,进一步损伤呼吸道;加重咳嗽、咳痰和气喘;支气管痉挛能增加呼气阻力,导致肺泡膨胀,刺激肺牵张感觉器,引起咳嗽,而管腔狭窄还容易使痰液积留;咳嗽对呼吸道是一种机械刺激,能引起充血,分泌物增加,也能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发生喘息。因此,应针对患者的症状,抓住主要矛盾选择药物。为了取得协同的疗效,常常可将几种对症治疗药物配伍应用。

羧甲司坦(速效化痰片、美咳):可减少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气管内黏液减少,并裂解痰液中的黏多糖蛋白等黏性物质,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分泌增加,进而使高粘度的黏蛋白产生减少,因而可降低痰液黏稠度,使之易于咳出。另外,本品还可促进支气管黏膜的修复。本品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等。口服,成人1次250~750毫克,1日3次;儿童每千克体重1日30毫克,分2~3次服用。在药店柜台上可选用的制剂品种有速效化痰片、羧甲司坦口服液、羧甲司坦片(儿童用)、羧甲司坦泡腾散等。

盐酸溴己新(必嗽平、必消痰):能使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纤维等裂解,还能使呼吸道的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合成酸性糖蛋白减少,致使痰液黏稠度降低,易于咳出。此外,本品还可促进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并能刺激黏膜,反射地引起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稀释痰液。本品适用于各种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有黏痰不易咳出者,尤其对白色黏痰效果好,而对有脓痰者应与抗感染药物合用。口服,成人1次8~16毫克,1日2~3次;6岁以下儿童,1次4~8毫克,1日3次。

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易咳净、莫咳粉):本品可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的二硫键(—S—S)断裂,使糖蛋白分解,黏痰液化,同时对DNA纤维也有裂解作用。所以,本品无论对白色黏痰或脓痰,均可产生溶解效应,作用较强,能使痰液黏度下降,易于咳出。用法多以10%溶液喷雾吸入,1次1~3毫升,1日2~3次;口服给药1次300毫克,1日3次。愈创甘油醚(愈甘醚、甘油愈创木酯):

本品口服后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并可减少痰液的恶臭味,此外,本品还具有镇咳、解痉、抗惊厥作用,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多痰咳嗽、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继发性哮喘、痰液不易咳出等情况。口服,成人1次0.1~0.2克,1日3~4次;儿童每公斤体重1次15毫克,6小时1次。糖浆1次10~15毫升,1日3次。可选用制剂品种有可愈糖浆、愈咳糖浆、美愈伪麻口服液、雷登泰口服液等。

氯化铵:本品口服后刺激迷走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气管、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排出,常与其他止咳祛痰药制成复方制剂应用。口服,成人常用量1次0.3~0.6克,1日3次;儿童1次0.1~0.2克,1日3次或儿童每千克体重1日30~60毫克,分4次服。可自我选用的复方制剂品种有异丙嗪伤风止咳糖浆、敌咳糖浆、氯化铵片等。

盐酸氨溴索(美舒咳、沐舒坦、兰勃素):为呼吸道润滑祛痰药,能促使呼吸道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调节浆液性与黏液性物质的分泌,增加中性粘多糖分泌,减少酸性粘多糖合成,使呼吸道黏液的理化性质趋于正常,易于排出。本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痰粘而不易咳出者。口服,成人及10岁以上少年儿童,1次30毫克,1日3次;5~10岁儿童,1次15毫克,1日3次。长期治疗可减为1日2次。餐后吞服。

祛痰药的应用注意事项如下。

(1)在呼吸道炎症初期,如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初期,痰少而稠不易咳出者,以采用恶心性祛痰药为宜。对咳痰困难及有肺合并症的危急状态患者,可应用黏痰溶解药,如口服羧甲司坦、溴己新或喷雾和吸入乙酰半胱氨酸。

(2)慢性呼吸道炎症可采用刺激性祛痰药如松节油、桉叶油等,1次1~4毫升,加于500毫升热水中,吸入其蒸汽。这样既可减少痰量,又能矫正痰的恶臭,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3)盐类祛痰药刺激性较大,为减少胃部不适可以与食物、牛奶或抗酸药一起服用。服用氯化铵时应多饮开水。

(4)注意各药的禁忌证,盐酸氨溴索片对妊娠初始3个月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对青光眼患者慎用。乙酰半胱氨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或禁用,对老年患者、严重呼吸道阻塞患者慎用。羧甲司坦对有出血倾向的消化道溃疡患者及孕妇慎用或禁用。愈创甘油醚有刺激和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故禁用于肺出血、急性胃肠炎和肾炎患者。另外,溴己新对胃溃疡患者慎用。

(5)大量咳痰时,不宜应用镇咳药,尤其是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咳必清)、苯丙哌林(咳快好)等,此类中枢性镇咳药会使咳嗽中枢受到抑制,阻断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滞留于气道,堵塞呼吸道,既影响呼吸又易继发感染。故宜以先祛痰为主,止咳为辅。一俟痰液排出,咳嗽自然停止。

(6)在咳痰期间,禁食辛辣、油腻、腥冷等食物。

第十四类抗骨质疏松症药

人的全身共有大大小小206块骨头,构成了人体的支架,也在劳动与运动时起到杠杆的作用。

人的骨随身体生长不断地更新,在儿童和青春期都一直在增加,并在30多岁时达到高峰。此后,男、女两性约在40岁时便开始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而且是持续性丢失,处在妇女绝经期时丢失的速度会更快,将会导致骨骼质量减低,骨质变得更轻、更弱和更脆,失去应有的强度,常伴有骨质脆性增加和易发骨折,导致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约为男性的5~6倍。

骨质疏松症是1种常见病和多发病,60岁以上的妇女的发病率已达40%,在疾病的排序上列第7位。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已有9000多万患者,引发数百万人骨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长期骨关节(胸、背、腰、膝)疼痛,早期主要是腰背酸痛或不适,后期可遍布全身,时轻时重,活动量过大或劳累时,疼痛可能加重,但休息后可以缓解。其中,胸痛约占57%,背痛占15%,胸背痛加下肢痛占18%,四肢无力占10%。在发病早期,保持一固定的姿势或坐立时间较长会引起腰背疼痛,经过活动可以缓解。但后期常可发骨质疏松症与补钙:人体内含有钙的总量为1000~1500克,基本存在于两个部位,一是存在于骨骼中,二是存在与体液和血液中,其中99%在骨骼中,而后者仅有1%。补充钙剂对于增强儿童或成年人的骨骼质量有益,即使得了骨质疏松症,补钙也可以防止再次动用骨中的钙质,减少骨的丢失。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1个成年人1日钙的摄入量为800毫克,儿童为600毫克,40岁以上的妇女1日钙的摄入量应为1000~1500毫克。补钙的原则如下。

(1)补充钙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和磷元素,因为钙缺乏常常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由于维生素D是有效吸收钙所必需的,因此在补充钙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目前上市的钙剂加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较多,如钙尔奇D、凯司立D、多种钙维片等。同时,也要考虑适量补充磷元素,美国推荐的钙磷比为1∶1~3∶2。但摄入过多的磷也有损钙的平衡,有关钙磷的最佳比例尚在探讨之中。

(2)补充钙剂应选用那些钙元素含量较高、能较好的溶解、吸收好、生物利用度好、制剂溶出度好的药品。有些钙剂在体液中不被溶解和不吸收,反而在器官内堆积沉淀,造成肾和尿道结石或损害。《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中收载的活性成分有乳酸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和枸橼酸钙。其中,乳酸钙的含量为13%,它的吸收好,但较慢,吸收率为30%;碳酸钙的钙含量为40%,吸收率在30%以上;葡萄糖酸钙的钙含量为9%,钙含量虽然较低,但溶解度好,吸收率为27%;枸橼酸钙的钙含量为21%,溶解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