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36

第136章 附录(2)

【适应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痛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便秘、腹胀、腹泻)及习惯性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散剂:1次15~3克,1日2~3次;胶囊剂:1次3~6粒,1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储藏】密闭,置干燥处保存。有效期2年。

(8)养胃舒胶囊

【处方组成】党参、玄参、黄精(蒸)、白术(炒)、乌梅、菟丝子、陈皮、山药、干姜、山楂、北沙参。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黄色或黄色颗粒,味酸、微苦。

【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胃炎所致的胃脘灼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消瘦等症。

【适应证】胃脘胀痛、心热、消化不良等症。

【作用说明】本品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胃壁泌酸功能,增加消化功能,对抗胃炎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3粒,1日2次;颗粒:1次10克,1日3次,用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阳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宜服用。

【储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9)温胃舒胶囊

【处方组成】党参、白术(炒)、附子(制)、肉桂、山药、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山楂(炒)、黄芪、肉苁蓉(制)。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黄色至黄色的颗粒,味微酸、苦。

【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

【适应证】用于胃部脘痛、胀气、嗳气、纳差、胃寒无力等症。

【作用说明】可以减轻胃炎引起的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增强消化功能,并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粒,1日2次。

【注意事项】胃部大出血时忌用。

【储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储存。

第四类祛痰药

(1)二母宁嗽丸

【处方组成】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茯苓、瓜蒌子(炒)、陈皮、枳实(麸炒)、甘草(密炙)、五味子(蒸)。

【性状】为棕褐色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痰黄而粘,不易咳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

【适应证】咳喘。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1丸,1日2次。

【储藏】密闭,防潮。

(2)通宣理肺丸、口服液

【处方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性状】丸剂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苦;口服液为棕红色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适应证】咳喘。

【作用说明】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缓解肺及支气管痉挛、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2丸,1日2~3次;浓缩丸:1次8~10丸,1日2~3次;口服液:1次20毫升,1日2~3次。

【储藏】置密闭、阴凉处保存,有效期2年。

(3)川贝清肺糖浆

【处方组成】枇杷叶、苦杏仁、川贝母、麦冬、地黄、甘草、桔梗、薄荷。

【性状】为棕褐色黏稠液体,气芳香,味甜。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燥咳、咽干、咽痛。

【适应证】咳喘。

【用法用量】口服。1次15~30毫升,1日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4)橘红片、橘红颗粒、橘红丸

【处方组成】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性状】片剂为黄褐色片,气香,味微香,甘苦;颗粒为棕黄色颗粒,味甜;丸剂为棕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适应证】咳喘。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1次6片,1日2次;颗粒:1次11克,1日2次;蜜丸:1次2丸,1日2次。

【储藏】密封。

(5)百合固金丸

【处方组成】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性状】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适应证】咳喘。

【作用说明】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静、镇痛、祛痰、止咳及平喘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1丸,1日2次;浓缩丸(小蜜丸):1次6克。

【储藏】密封。

(6)止嗽定喘口服液

【处方组成】麻黄、苦杏仁、甘草、石膏。

【性状】为棕黄色液体,气微香,味甜、微酸、涩。

【功能主治】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性支气管炎。

【适应证】咳喘。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毫升,1日2~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7)川贝止咳露

【处方组成】川贝母、枇杷叶、百部、前胡、桔梗、桑白皮、薄荷脑。

【性状】为棕黄色液体,气芳香,味甜凉、微苦。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适应证】咳喘。

【用法用量】合剂:1次15毫升,1日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8)秋梨润肺膏

【处方组成】梨、百合、麦冬、川贝母、款冬花。

【性状】为黑褐色黏稠的半流体,味甜。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阴虚肺热引起的咳嗽气短,痰少质黏,口燥咽干,喉痛声哑。

【适应证】咳喘。

【用法用量】口服。膏滋:1次10~20克,1日2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第五类祛风药、温里药、安神药

祛风药

(1)消栓通络片

【处方组成】川芎、丹参、黄芪、泽泻、三七、槐花、桂枝、郁金、木香、冰片、山楂。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气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用于血脂增高及脑血栓引起的精神呆滞、舌质发硬、言语迟涩、发音不清、手足发凉、活动疼痛。

【适应证】卒中后遗症。

【用法用量】口服。1次6片,1日3次。

【注意事项】禁食生冷、辛辣、动物油脂食物。

【储藏】密封。

(2)脑立清丸、胶囊

【处方组成】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膏、猪胆粉)。

【性状】丸剂为深褐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胶囊剂内容物为红棕色的粉末,气清香,味清凉、微苦。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及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适应证】眩晕。

【作用说明】主要有镇静、降压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10粒,1日2次;胶囊:1次3粒,1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体虚寒者忌服。

【储藏】密封。

温里药

附子理中丸(浓缩丸)、片

【处方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性状】丸剂为棕黑色的浓缩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片剂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适应证】虚证。

【作用说明】主要有镇痛,调节肠道运动,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浓缩丸:1次8丸~12丸,1日3次;片剂:1次6~8片,1日1~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储藏】密封。

安神药

(1)枣仁安神颗粒、颗粒

【处方组成】酸枣仁(炒)、丹参、五味子(醋炙)。

【性状】浅棕黄色颗粒,气香,味酸、微苦。

【功能主治】补心养肝,安神益智。用于心肝血虚,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头晕,头痛。

【适应证】失眠健忘,头晕,头痛。

【用法用量】口服。1次5克,临睡前以开水冲服。

【储藏】密封。

(2)养血安神丸、片

【处方组成】首乌藤、鸡血藤、熟地黄、生地黄、合欢皮、墨旱莲、仙鹤草。

【性状】丸剂为棕红色的浓缩丸,除去外衣显棕褐色,味微涩;片剂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棕色,气微,味苦涩。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用于阴虚血少心悸,头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

【适应证】失眠。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6克,1日3次;片剂:1次5片,1日3次。

【储藏】密闭,防潮。

(3)罗布麻茶

【处方组成】本品为罗布麻叶制成的茶剂。

【功能主治】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水肿尿少,原发性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水肿。

【适应证】失眠。

【用法用量】口服。袋泡茶:1次3~6克,1日2~3次,用开水冲泡后服。

(4)脑乐静口服液

【处方组成】甘草浸膏、大枣、小麦。

【性状】为淡棕色的黏稠液体,气微,味甜。

【功能主治】养心,健脑,安神。用于精神忧郁,易惊失眠,烦躁及小儿夜不安寐。

【适应证】失眠、健忘。

【作用说明】本品有镇静催眠作用,可缓解睡眠时精神异常紧张,降低大脑兴奋而易于进入睡眠状态,此外尚有对抗惊厥,减轻烦躁、神志恍惚、健忘等症状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1次30毫升,1日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第六类补益药

(1)养阴清肺膏、丸、口服液、颗粒

【处方组成】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

【性状】膏剂为棕红色黏稠液体;气香,味甜,微苦。丸剂为黑色大蜜丸;味甜,微苦。口服液为棕红色透明液体;有薄荷及牡丹皮的香气,味甜,微苦,有清凉感。颗粒为浅黑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凉。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适应证】咳喘。

【作用说明】主要有抗菌,解毒,抗炎,镇静,祛痰,止咳,解热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膏滋:1次10~20毫升,1日2~3次。蜜丸:1次1丸,1日2次。口服液:1次10毫升,1日2~3次。颗粒:1次15毫升,1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2)绞股蓝总苷片、胶囊

【性状】片剂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淡黄色。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粉末;味苦。

【功能主治】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血脂。用于高脂血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

【适应证】气郁。

【作用说明】主要有降低血脂,对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损伤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1次2~3片,1日3次,或遵医嘱;胶囊剂:1次1粒,1日3次,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

(3)补中益气丸、片、口服液、丸(浓缩丸)

【处方组成】黄芩(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性状】丸剂为棕色水丸;味微甜、辛。片剂为深褐色片;气微香,味甘,微苦。浓缩丸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辛。口服液为棕色液体;味甘、微苦辛。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泻,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适应证】虚证。

【作用说明】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和抗胃黏膜损伤,兴奋子宫,增强心肌收缩力,影响消化液分泌,调节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抗肿瘤,抗突变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6克,1日2~3次。片剂:1次4~5片,1日3次。口服液:1次10毫升,1日2~3次。浓缩丸:1次8~10丸,1日3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4)阿胶补血膏、口服液、颗粒

【处方组成】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

【性状】补血膏为棕褐色的半流体;味甜、微苦。口服液为棕褐色的液体;气微,味甘,微苦。颗粒剂为棕色颗粒或粉末;气香,味微甜。

【功能主治】阿胶补血膏滋阴补血、补中益气、健脾润肺,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阿胶颗粒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瘦无力、主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适应证】虚证。

【作用说明】主要有抗疲劳,耐缺氧、耐寒冷、抗辐射损伤、促进血液凝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贫血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膏滋:1次20克,1日2次;口服液:1次20毫升,早、晚各1次或遵医嘱;颗粒:开水冲服3~8克。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5)八珍丸、丸(浓缩丸)

【处方组成】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

【性状】丸剂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浓缩丸为棕褐色的浓缩丸;气香,味苦、辛、微酸。

【功能主治】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缺乏,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适应证】虚证。

【作用说明】具有强心,改善造血机能,调节子宫功能等作用。兴奋造血系统功能,全面提高血象。有促进红细胞增生作用,主要表现为加速网织红细胞的成熟过程,血红蛋白显着增加。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1丸,1日1次~2次;浓缩丸:1次8丸,1日3次。

【储藏】密封。

(6)人参养荣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