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35

第135章 附录(1)

附录A

部分非处方中成药药品选用介绍

第一类清热药

(1)双黄连口服液、颗粒

【处方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性状】颗粒剂为棕褐色颗粒;味甜、微苦。口服液为棕红色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适应证】感冒。

【作用说明】主要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口服液:1次20毫升,1日3次。颗粒:1次10克,1日3次。

【储藏】密封,遮光,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2)广东凉茶

【处方组成】岗梅根、木蝴蝶、淡竹叶、金沙藤、火炭母、五指柑、金樱根、山楂叶、山芝麻、广金钱草。

【性状】本品为上述药材的片、段(包袋)或棕褐色粗粉末状药茶,气微,味甘、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去湿生津。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喉痛,湿热积滞,口干尿赤。

【适应证】暑湿。

【用法用量】口服。茶(袋包剂):1次1~2包,1日2次。

【储藏】密闭保存。

(3)金银花露

【处方组成】金银花。

【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气芳香。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暑热口渴,疮疗,小儿胎毒。

【适应证】暑湿。

【作用说明】主要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等。对多种致病菌,如金葡球菌、白葡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志贺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合剂:1次60~120毫升,1日2~3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4)黄连上清丸

【处方组成】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头昏脑涨,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适应证】实火证。

【作用说明】主要有抗感染,解热,镇静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1~2丸,1日2次。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储藏】密封。

(5)牛黄上清丸、片

【处方组成】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生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性状】红褐色至黑褐色大蜜丸;气芳香,味苦。片剂为糖衣片去除糖衣后显红褐;气芳香,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适应证】实火证。

【作用说明】主要有抗感染,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1丸,1日2次。片剂:1次4片,1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储藏】密封。

(6)龙胆泻肝丸、浓缩丸、颗粒(冲剂)、口服液、片【处方组成】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通草、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生地黄、甘草(蜜炙)。

【性状】丸剂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大蜜丸为黄褐色的蜜丸;味苦,微甜。

浓缩丸为黑棕色浓缩丸;味苦。颗粒(冲剂)为黄褐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味苦。片剂为素片或糖衣片,素片或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味苦。口服液为深棕色液体;有少量沉淀,味苦,气芳香。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湿热带下。

【适应证】实火证。

【作用说明】主要有抗炎,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抑菌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1次1~2丸,1日2次。水丸:1次3~6克,1日2次。浓缩丸:1次8丸,1日2次。颗粒:1次9克,1日2次。口服液:1次1支,1日3次。片剂:1次4~6片,1日2~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储藏】密闭,避光,防潮,阴凉处保存,口服液有效期2年。(由于原方成分中关木通副作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通知停止使用,本方中关木通改用通草)

(7)葛根芩连片、微丸

【处方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性状】片剂为暗黄色的片;气微,味苦。微丸为暗棕褐色至类黑色;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

【适应证】腹泻。

【作用说明】主要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缺氧,抗心律失常,松弛气管及肠平滑肌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1次3~4片,1日3次。微丸: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

【储藏】密封,遮光,置干燥处。

(8)香连片、丸、丸(浓缩丸)、丸(胶囊)

【处方组成】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性状】片剂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丸剂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浓缩丸为深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

【适应证】腹泻,菌痢,肠炎。

【作用说明】主要有解痉,抗病原微生物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对痢疾杆菌包括志贺、福氏、宋氏及斯氏等多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1次5片(大片),1日3次;小儿1次2~3片(小片),1日3次。水丸:1次3~6克,1日2~3次;小儿酌减。浓缩丸:1次6~12丸,1日2~3次;小儿酌减。胶囊:1次2~3粒,1日2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防潮。

第二类祛暑药

(1)藿香正气水、软胶囊、口服液、颗粒、胶囊、合剂、丸(浓缩丸)【处方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法半夏、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枣、生姜。

【性状】藿香正气水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储略有浑浊);味苦、辛。藿香正气胶囊内容物为红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合剂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微苦。浓缩丸为深棕色浓缩丸;气芳香,味微苦。软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膏状物,味辛、微甜。口服液为棕色的澄清液体,味辛、微甜。颗粒剂为浅灰棕色颗粒;气香,味辛、甜。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适应证】暑湿。

【作用说明】主要有解痉、镇痛、镇吐、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菌等作用,并能对抗拟胆碱药所引起的肠痉挛;对拟胆碱药引起的狗及兔活体肠痉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合剂:1次5~10毫升,1日2次。软胶囊:1次2~4粒,1日2次。口服液:1次5~10毫升,1日2次。颗粒:1次5克,1日2次,儿童酌减。胶囊:1次4粒,1日2次,小儿酌减。合剂:1次10~15毫升,1日3次,用时摇匀。浓缩丸:1次8丸,1日3次。

【储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2)六和定中丸

【处方组成】广藿香、紫苏叶、香薷、木香、白扁豆(去皮)、檀香、茯苓、桔梗、枳壳(去心,麸炒)、木瓜、陈皮、山楂(炒)、厚朴(姜炙)、甘草、麦芽(炒)、谷芽(炒)、六神曲(麸炒)。

【性状】棕黑色或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微苦酸。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中消食。用于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适应证】暑湿。

【用法用量】服。1次1丸,1日3次。

【储藏】密封。

(3)清凉油

【处方组成】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丁香油、稀氨溶液(氨水)。

【性状】为淡黄色软膏;气芳香,对皮肤有清凉刺激感,在40℃以上熔化。

【功能主治】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蜇咬等。

【适应证】暑湿。

【用法用量】外用。需时涂于太阳穴或患处。

【储藏】密封,置阴凉处。

(4)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

【处方组成】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性状】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辣。

【功能主治】健胃,驱风。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适应证】暑湿。

【作用说明】主要有镇痛,抑制胃肠运动,提高动物对高温的耐受性。

【用法用量】口服。合剂:1次2~5毫升,儿童酌减。软胶囊:1次2粒。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储藏】密封、遮光、置阴凉处储存。

(5)清凉含片

【处方组成】薄荷、紫苏叶、葛根、薄荷脑、乌梅肉。

【性状】形或圆形压制片。绿色;气清香,味甜。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用于受暑受热,口渴恶心,烦闷眩晕,咽喉肿痛。

【适应证】暑湿。

【用法用量】口服。含化,1次2~4片。

【储藏】密闭,防潮。

(6)仁丹

【处方组成】陈皮、檀香、砂仁、豆蔻(去果皮)、甘草、木香、丁香、广藿香叶、儿茶、肉桂、薄荷脑、冰片、朱砂。

【性状】为朱红色的水丸,除去外衣,显黄褐色;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暑开窍,辟秽排浊。用于中暑呕吐,烦闷恶心,胸中满闷,头目眩晕,水土不服。

【适应证】暑湿。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10~20粒。

【储藏】密闭,防潮。

(7)薄荷锭

【处方组成】薄荷脑。

【性状】为白色纺锤形的块体;具有特异清凉香气。

【功能主治】解郁,通窍,散风,泄热。用于感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适应证】头痛。

【用法用量】外用。片剂:嗅吸或搽患处。

【储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第三类消导药

(1)香砂枳术丸

【处方组成】木香、枳实(麸炒)、砂仁、白术(麸炒)。

【性状】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略辛。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缺乏、大便溏软。

【适应证】气郁。

【作用说明】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等作用,对消化道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兴奋胃肠道,使肠管收缩加强,排除肠内积气,又能抑制胃肠道,抑制肠管收缩,呈现解痉、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10克,1日2次。

【储藏】密封。

(2)香砂养胃丸、丸(浓缩丸)、颗粒

【处方组成】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

【性状】丸剂为黑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气微,味辛、微苦;丸(浓缩丸)剂为亮黑色浓缩丸,气微,味辛、微苦;颗粒为黄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微甜、略苦。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适应证】胃痛。

【作用说明】主要具有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功能,抗溃疡,抑菌,利胆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9克,1日2次;浓缩丸:1次8克,1日3次;颗粒:1次5克,1日2次。

【储藏】密封,防潮。

(3)香砂平胃颗粒

【处方组成】苍术(炒)、陈皮、甘草、厚朴(姜炙)、香附(醋炙)、砂仁。

【性状】为灰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健脾,温中,燥湿。用于饮食不节、食湿互滞、胃脘胀痛、消化不良。

【适应证】胃痛。

【作用说明】具有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功能,抗溃疡、利胆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颗粒:1次10克,1日2次。

【注意事项】脾、肾虚弱者慎用。

【储藏】密封。

(4)大山楂丸、颗粒

【性状】丸剂为棕红色或褐色大蜜丸,味酸、甜;颗粒为浅棕色的颗粒,味酸、甜。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适应证】食滞。

【作用说明】主要有增强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胰蛋白酶活性及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1~2丸,1日1~3丸,小儿酌减。颗粒:1次15克,1日3次,小儿酌减。

【储藏】密封。

(5)加味保和丸

【处方组成】白术(麸炒)、茯苓、陈皮、厚朴(姜炙)、枳实、枳壳(麸炒)、香附(醋炙)、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法半夏。

【性状】为棕褐色水丸,气微,味苦、辛。

【功能主治】健胃理气,利湿和中。用于饮食不消、胸膈闷满、嗳气呕恶。

【适应证】食滞。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6克,1日2次。

【储藏】密封。

(6)神曲茶(六曲茶)

【处方组成】六神曲(炒)、麦芽、山楂(炒)、广藿香、香附(醋制)、陈皮、苍术(炒)、紫苏叶、槟榔、桔梗、厚朴(姜制)、白芷、姜半夏、茯苓、砂仁、豆蔻、甘草。

【性状】为棕色至棕褐色的长方形块,气味香,味甜、微辛。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健胃消食。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伤食腹痛、呕吐泄泻。

【适应证】食滞。

【用法用量】口服。茶:1次2块,1日2次,小儿酌减。用沸水泡服或加生姜片1~2片煎服。

【储藏】密封,防虫蛀。

(7)六味安消散、胶囊

【处方组成】土木香、大黄、山柰、诃子、寒水石、碱花。

【性状】散剂为灰黄色或黄棕色粉末,气香,味苦涩、微咸;胶囊内容物为黄棕色粉末,气香,味苦、微涩咸。

【功能主治】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