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13760700000103

第103章 什么是药物“反跳”现象

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称为药物“反跳”现象。

心血管类药物因停药而引起血压变化较多见。如服用普萘洛尔,血压反跳发生率在5%左右。服用可乐定,突然停药会出现出汗、头痛、失眠和血压回升,甚至血压比以前还高的现象。又如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的冠心病患者突然停药,可致严重的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索米痛含有非那西汀和咖啡因等,长期使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停药后能引起戒断性头痛。去甲肾上腺素长期滴注后,一旦停用会发生血压突然下降。抗癫药在发作暂时控制后,如突然停药或换药,可导致癫发作,甚至引起癫持续状态。地西泮作为抗焦虑药长期服用后,如突然停服,可产生激动或忧郁,精神病恶化,甚至惊厥。最易发生停药反跳的药物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经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治疗,病情缓解稳定后,若减药太快或突然停药,旧病常可复发,而且复发后的症状有时比治疗前更加严重,使病情难以控制而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尽管各种药物产生“反跳”的原因不同,表现各异,但其后果都是严重的。因此,为预防药物产生“反跳”现象,笔者认为,当停用或更换长期服用的药物时,应采取逐渐减量的方法;在需要更换药物时,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先在原药基础上加用新药,逐渐将原药减量以至停用;停药期间仍应备有原用药物,一旦发生药物“反跳”现象,可再恢复使用,一般“反跳”症状会自行消失的。

附:不可骤停的几类药物

对于某些药物来说,其疗效相当显着,但在疾病治愈或稳定后却不能突然停服,而应逐步减量,慢慢地停下来,让人的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然,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致死亡。特别提醒的是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受传统意识的影响,春节期间未经医生同意自作主张停用药物,致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心血管药物:抗心绞痛的药物:如消心痛、普萘洛尔等,若随意中断,易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者引起心肌梗死。

硝酸甘油类药物:如果骤然停服,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

降压药:突然停用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会造成血压在短期内重新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出现头痛、头晕、眩晕、呕吐、视物模糊等高血压危象,严重者可导致脑出血死亡。

抗心律失常药:骤停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卡多因,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房纤颤。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长期应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使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皮质激素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如果突然停药,可出现两种病理情况: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大多数病人停药后,在感染、创伤、手术等诱因下,可突然出现头昏、恶心、呕吐、休克及低血糖昏迷等症状。

(2)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停用皮质激素后还可发生以下3种情况:

①停药过于突然,体内的皮质激素浓度突然下降,临床可表现腓肠肌及股部等肌肉疼痛,且可伴有肌肉僵硬现象;膝关节及踝关节疼痛;全身无力;情绪消沉;发热、恶心、呕吐等。

②停药复发。有些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多次使用皮质激素(包括外用药)来缓解症状,结果逐渐产生习惯性。主观上感觉激素效果好,停药后就产生不适感或恐惧,甚至认为疾病的复发与停药有关。

③反跳现象。使用激素治疗后,症状可完全控制或缓解,突然停药或减量,即见原发病复发或者恶化,还会产生肾上腺皮质危象,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乏力、疲倦等,甚至发生休克、死亡,这称为反跳现象。反跳现象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湿疹等。

抗癫药:若骤然停药,会导致癫频频发作,甚至出现癫持续状态。在用药过程中如改用其他新药,原用药也不可骤停,要与新药同时服用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减量,待到病情完全控制后,方可完全停药。

镇静安眠药物:长期服用地西泮、安宁、奥沙西泮、艾司唑仑、硝西泮、利眠宁、水合氯醛等药物,如骤然停药,就会出现焦虑、兴奋、震颤、肌肉抽搐、头痛、胃肠功能失调、厌食、感知过敏、癫发作等症状。

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氯丙嗪期间,尽管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发作,但如果突然停药,则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现象的急剧恶化。因此,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应在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在一段时间内应用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抗抑郁药物: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喜普妙等,突然停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肌肉痛、焦虑等症状。抑郁症是一种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充分,复发次数增多,不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且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降血糖药物:如果在血糖控制正常后就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可使血糖浓度急剧上升,使病情恶化。特别是平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治疗显效后如果突然停用胰岛素,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乃至昏迷。

抗生素以及抗结核类药物:许多细菌感染病人用抗生素后,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迅速消失,实际上细菌尚未彻底清除。这时,如果病人以为药到病除而擅自停药,结果会导致病情反复、恶化及细菌耐药性产生。

至于各类抗结核药物,目前采取短程督促强化用药9个月,甚至在症状消失后还要继续服用,以防复发。如果停药过早,不仅复发,且会转为晚期结核和全性播散性结核,给彻底治疗带来困难。

抗乙肝药物:拉米夫定(贺普丁)是当前最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也是世界上第1个口服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该药在服药过程中如果突然停服,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拉米夫定是强力的抗HBV(乙肝病毒)药物,服用期间HBV被强力地抑制了,病情当然也会大大好转,但是突然停药,HBV立即就被“解放”了,可能很快造成肝损伤,甚至比原来还要加重,病人的症状又出现了,这就叫“拉米夫定停药后肝炎”。

与此同时,病人的转氨酶会上升,可能达到正常上限的3~10倍;出现黄疸,胆红素超过正常值2倍;乙肝病毒DNA由阴转阳,严重者还可能发生肝衰竭乃至死亡。

口服长效避孕药:这类药物也不可突然停药,要想停药时,应在月经周期第5日起服短效避孕药,连续3个月,作为停用长效避孕药的过渡。

服药后3~4小时如果出现呕吐,则相当于漏服,应立刻按照所服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