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如何安全用药
13759500000021

第21章 安全使用维生素、(5)

2.合理饮食、巧补微量元素

50克紫莱补足镁。镁元素是一种与人体记忆力有关的物质,有防治健忘病及痴呆病的功效,同时能减少中老年心脏病的发生。紫菜是镁的最佳来源,每天吃50~80g紫菜,即可使体内的镁含量达标。

100g莲子补足钾。钾元素在维持心脏功能、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调节情感,稳定情绪,减少卒中的发病率。莲子含钾丰富,每100g中含钾2.5g,即已达到成人一天的生理需求标准(2~3g)。

3杯茶补足锰。人体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取3.8mg锰才能满足需要。1杯浓茶含锰量高达1mg,3杯/d即可补足体内所需的锰含量。

3.微量元素与视力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患近视的人数居世界之首。在近视患者中,以学生为主流。其中小学生的发病率为22.78%,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则高达76.74%。目前,近视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据临床研究表明,眼角膜的光洁度、明亮度以及视力状况,均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务必将孩子的饮食安排好,以补充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1)要提供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A是构成眼感光物质的重要原料,有保护眼和上皮组织、抵抗感染的功能。维生素A充足,可增加眼明亮度、角膜的光洁度。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各种动物肝脏、胡萝卜、水果、蔬菜等。应指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烹调胡萝卜时以油炒为佳,有助维生素A吸收。

(2)补充足量的蛋白质:眼球视网膜上的视紫质由蛋白质形成,如缺乏会造成发育不良、贫血,还会出现视力障碍。因此,要给儿童、青少年多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鱼、乳、蛋类及豆制品等。

(3)补充钙和磷:钙磷一旦缺乏,易发生视力疲劳、易引起近视。含钙磷丰富的食物有动物排骨、肉、乳、豆类、鱼、虾及新鲜蔬菜等。进食这类食物时,可适量补充维生素D,晒晒太阳,以利于钙磷的吸收,增强视力。

(4)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亦不可少:维生素C是眼球晶状体的重要营养成分,若摄入不足会使眼球晶体浑浊,白内障形成。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西红柿、鲜枣、猕猴桃、柑、柚以及各种蔬菜等。维生素B1、维生素B2是视神经在内的神经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有保护眼结膜、球结膜和角膜的作用,还可预防和延缓外眦及眼角尾纹的形成。维生素B,来源于糠、麦麸、粗粮、豆类和花生;维生素B2主要来源于肝、蛋、乳和蔬菜等。需注意的是,主食选择不必过精,淘米次数不宜过多。

(5)微量元素不容忽视:微量元素在人体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其作用很大。没有它们新陈代谢就难以进行。微量元素如锌、铬、钼、硒等,也参与眼内各种物质的合成,调节其生理功能,所以不可忽视。

锌:近年来对锌的研究甚多。锌是构成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还能增强视神经的敏感度。食物中牡蛎含锌量最高。蟹、肝、肉类、奶酪、花生、豌豆也是锌的丰富来源。

铬:不足时,会造成眼球房水渗透压上升,屈光度增加而导致近视。含铬的食物有糙米、全麦、牛肉、蘑菇、葡萄和蔬菜等。

钼:是眼虹膜的重要营养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保持视物清楚。含钼较多的食物有大豆、扁豆、萝卜缨等。

硒:参与眼球肌肉、瞳孔的活动,维护视力。食物中的鱼、家禽、韭菜、蒜苗、白菜含硒较多。

此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少吃葱、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糖摄入不可过多,因为甜食过量时,糖代谢会消耗过多的维生素B1,影响钙含量,从而使近视发生的概率增加。

4.贫血与哪些微量元素有关

微量元素铁、锌、铜、钴、锰等均与贫血有关。

(1)铁:铁参与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成分。铁缺乏则可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致贫血。

(2)锌:锌为人体含锌金属酶的成分,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食欲,还参与核酸蛋白质的代谢,调节免疫功能。当锌缺乏时,儿童生长发育减慢、厌食、免疫功能低下。缺锌可使铁吸收不好,厌食、感染因素而致缺铁加重,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3)铜:铜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含铜酶铜蓝蛋白可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缺铜也可引起贫血。

(4)锰:锰可增加铜的利用,有造血的协同作用。缺锰可影响铜的利用,可引起贫血。

(5)钴:钴元素有促进铁、锌元素的吸收和代谢,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作用,是维持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生成的有效成分。钴尚有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及红细胞发育成熟的作用。

5.碘缺乏病不容忽视

人体为什么需要碘?应先从甲状腺说起,甲状腺位于人的喉管下部、颈的前端两侧,形如古代盾甲。正常成人甲状腺的平均重量为20~25g,它能制造甲状腺激素,控制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生长、发育等过程。制造甲状腺素,必须以碘为原料,但在缺碘的情况下,受垂体控制的甲状腺却不能“停工”,仍竭尽全力继续劳作,天长日久,超负荷运转就会累得肿大起来,这就是在缺碘地区常流行大脖子病的原因。据有关专家介绍,这种患者,特别容易造成胎儿死亡、早产,即使正常分娩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现象,形成特有的克汀病。缺碘程度越重,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影响就越大。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证明,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已将食盐加碘工作提上日程,国家实施向全民供应碘盐。因为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有效办法。但在应用碘盐时应提醒人们注意:①现吃现买,不要存放太多。②碘盐要放在带盖的容器里保存,防潮、防热、防晒。③不能用碘盐“爆锅”,要待汤、菜做熟后再放碘盐。消除碘缺乏病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在广泛宣传缺碘的严重性和食用碘盐好处的同时,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认真落实防治措施,彻底消除碘缺乏病。

6.人体不能缺钙

缺钙会造成人体的骨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症、易衰老、抽搐、骨质疏松、甲状腺功能减低、高血压、血管硬化、老年痴呆等疾病。

所以,平日饮食一定要注意钙元素的补充。海产中的海藻类、海鱼;动物类、淡水鱼、蛋类、大豆制品、花生、绿色蔬菜、柑橘、山楂、瓜子类、芥菜、枣、虾类、海蜇、海带、榛子、萝卜、橄榄、杏仁、西红柿、大骨头汤(喝时加醋)等。

7.食品补钙最理想

(1)通过保健食品补钙:保健食品是指具有明确的成分和含量,经过卫生部门严格的毒理学和功能学检验的鉴定,具有一定的调节肌体生理功能的食品。如骨粉就是用动物骨骼粉碎后制成的。但是,动物在食用饲料中,摄入的重金属易聚集在骨骼中,所以其骨粉多用作饲料添加剂,卫生部已规定,骨粉不宜添加在食品中。

化学合成钙添加剂:钙的存在形式是有机形式,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也可以是无机形式,如碳酸钙。购买补钙保健品时,要注意其钙含量和吸收率,并应确认有无卫生部颁发的保健食品标志以及批准文号。

(2)通过合理平衡的日常饮食补钙:这是一种最好、最可行的补钙途径。

而且补钙要从胎儿抓起,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人体应摄入足够的钙,因为人体每天随粪便;尿液的排泄丢失约320mg的钙,因此,人体必须每天摄入足够量的钙才能维持肌体的钙代谢平衡。但若摄入过量的钙,其多余部分就会与体内的磷结合,形成非溶性磷酸钙盐,从而干扰磷的正常吸收。钙的过量还会影响对镁、铁、碘、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所以,补钙一定要注意适量。

平常要注意饮食搭配,不要偏食和挑食。在日常食物中以牛奶和乳制品中钙含量最多,一些绿叶菜和鱼虾中也富含钙质。植酸、草酸、膳食纤维和过多的脂肪会干扰钙的吸收。所以要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成年人每日2杯牛奶(480ml),再加些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适当的户外活动锻炼,即可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

8.老人如何选择钙食品

由于老人身体功能状况的不同,各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消化能力也减弱。为了保证机体营养需要,必须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尤其老人易发生骨质疏松,更应补充足够的钙剂,必要时遵医嘱加服维生素D3,才能减轻骨钙的丢失,防止发生骨软化症,预防发生老年性骨折。

那么老人如何选择含钙丰富的食品呢?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豆腐、豆浆、芝麻、菠菜、扁豆、毛豆等,其100g所含的钙分别为120mg、177mg、75mg、564mg、103mg、110mg、100mg不等,但植物性食物蔬菜如菠菜、毛豆等,虽含钙量不少,但因同时含草酸多,草酸易与钙化合形成不易吸收的草酸盐,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因此达不到补钙的目的。老人可每天定量喝牛奶,吃少量豆腐,还有芝麻酱、扁豆等。可适当避免以上食物与草酸多的食物同食,而减少钙的吸收。如喝牛奶时不同时吃菠菜、毛豆,菠菜与豆腐不放在一起煮。根据我国现有的饮食结构看,食物中摄取的钙一般达不到标准的供给量要求,那就可以再适当补充钙剂。补充钙剂应选择钙含量高、易吸收利用的钙剂补充为宜。

9.重视餐中钙,保护心血管

美国科学家通过两万人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盐过量和钙缺乏能导致高血压。科学家又从两万人中选出7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让这些患者每天补充1000mg的钙,结果成功地使他们的血压恢复到正常。钙作为神经传导的重要物质,也具有调节末梢血管平滑肌的功能。缺钙会引发末梢血管平滑肌的异常收缩,外周血液循环的阻力随之增加,血液无法正常运行。补钙后,会使紧张的末梢血管平滑肌趋于弛缓,外周阻力降低,升高的血压即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经常饕餮美食和缺乏运动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但是人们常易忽略钙在预防心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

科学家认为,甲状旁腺是引起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也是高血压因子。当人体长期缺钙时,甲状旁腺功能会亢进,其结果是使骨骼中大量的钙质释放于血液中。

过量的钙质渗透入血管壁内会形成钙斑,引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变细继而狭窄,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补充钙可以有效地阻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从而防止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新西兰《先驱报》报道,奥克兰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1年中每天服1g钙剂的妇女,其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含量可上升7%,而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含量可下降6%。美国心血管病学会的实验数据表明: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mg,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机会即可下降3%~4%;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升高1%,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则会增加2%。高密度脂蛋白能够清除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这项研究负责人伊恩·里德教授认为,胆固醇的变化,可使绝经期妇女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降低20%~30%。

成人尤其是老人,若能及早重视饮食中的钙的补充和供应,对于保护心血管是有益的。经常摄入一些含钙较多的食物是必要的,如大豆及豆制品,牛奶及奶制品、蛋类、虾(小虾皮含钙量居各食物之最)、鱼类、蟹、骨头汤、木耳、紫菜、开心果、雪里红、芹菜、荠菜、油菜等。

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少吃盐等于补钙”的新学说。因此重视含钙食物的补充,可有效地救助心血管疾病患者。

10.骨质疏松不等于缺钙,盲目补钙适得其反

有关专家指出,单纯补钙对骨质疏松并无帮助,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许多患者在服钙后除肌肉痉挛症状有所改善外,其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骨量仍继续下降,而且有的患者会出现脊柱新骨折。研究显示,对于老年妇女、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期单纯补钙会引起便秘,肾功能不良患者还会由于钙的排泄受影响而形成肾结石。

11.单靠骨头汤补钙不行

民间流传着“多喝骨头汤就能补钙”等说法。有关专家认为:这些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骨头汤作为物美价廉的一般食物,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单纯靠喝骨头汤则达不到补钙的目的。测定结果显示,一碗猪骨汤中所含钙量仅有1.9mg,与更年期妇女1000mg/d以上钙量相去甚远。一般骨头在蒸煮中加一些醋,将有利于钙质的溶出。相关专家建议,补钙,喝奶的效果比喝骨头汤更好。1袋450g的鲜奶含有钙468mg;接近一般成人需要量的1/2。也可以经常食用豆制品;如100g的香干含有近300mg的钙质。

12.患骨质增生的人也要补钙

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虽然是完全不同的病变,但二者的发病基础却都是由于钙缺乏所致。

所以,患了骨质疏松要补钙,患了骨质增生也要补钙。通过补钙,刺激血钙的稳定,降低血清钙含量,增加骨钙含量,最终达到既防治骨质增生,又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13.补钙须防肾结石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肾结石患者在饮食中补钙与肾结石发生的风险,进行了12年治疗后随访,通过10万名妇女的调查,每天从牛奶、乳制品中摄入1098mg的钙是适量的,防止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比较大,不致引起肾结石。

如果不是通过食物,而是使用补钙制剂,一旦服用过量极容易引起肾结石,况且补充钙剂的剂量又是很难掌握准确适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