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躯干按摩法
13759200000015

第15章 躯干部穴位按摩(5)

首先使用热袋或石蜡浴、热足浴等,使脚充分保温。热足浴,是将双足浸泡在约42~45℃的温水中约5~6分钟。温热双脚后,用拇指或4指按摩、按压图示的经穴。2~3周后,效果立现。

应注意的是,灸治疗应休息数日再施行。

(42)按摩可使痛经症状缓解

月经期疼痛的症状,有人从未经过,有人却痛到不服药就难以忍耐的程度,其症状因人而异。以图示的经穴为中心按摩、按压,可缓和症状。

有时也会因子宫瘤或严重的子宫后位等原因,在月经期发生疼痛,不过这一类疾病应接受专门医师诊疗。

(1)主治穴位

(2)按摩方法

以图示的经穴为中心按摩、按压,可缓解症状。

(43)月经不调也可按摩治疗

女性的月经,通常约4周1次,亦即排卵后约2周后发生。可是,如果下垂体荷尔蒙的分泌不正常时,其间隔会缩短至20日以内,或拖延至2、3个月才一次。

月经次数增加、无月经、或近半年无月经的现象也会发生。因下垂体荷尔蒙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生理不顺,多半是因精神性的情绪不稳定所致。这是由于女性生理会受到大脑中的间脑作用影响所致。间脑是自律神经的中枢,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也支配下垂体前叶分泌荷尔蒙。

(1)主治穴位

(2)按摩方法

按摩、按压图示的经穴。上图的经穴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以这些经穴为对象,使用灸治疗也有效果。同时,须充分保暖双足。睡觉时穿着袜子,亦可缓和经期的症状。

此外,月经不调所伴随的头重症状,按摩头部经穴的前顶、百会、后顶或风池、天柱等。

(44)更年期障碍的按摩方法

女性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机能会逐渐老化,荷尔蒙的平衡也会发生异常。然而在闭经前后,加上自律神经变化或心理性的原因,会出现更年期障碍。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头重、肩酸痛、腰痛、悸动、呼吸困难、疲劳感、冷虚、头部充血、失眠等。

更年期障碍的症状因人而异,与个人的精神状态、健康状态有密切关系。为了减轻更年期障碍,安定的环境、平静的精神状态、平衡的营养摄取和适当的运动非常重要。

(1)主治穴位

(2)按摩方法

为调整女性身体微妙的变化,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头部充血,可用左右拇指稍微加力揉、压背部的厥阴俞穴。

(45)按摩对缓解孕吐也有效

怀孕2~4个月左右,许多孕妇会出现情绪不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有的会对食物的偏好发生改变,也有人孕吐较为轻度,几乎感觉不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是生理性的反应,过于严重者称为妊娠恶阻,被视为疾病之一。

经穴疗法是为了健康地继续怀孕,以调整全身机能为重点。

(1)主治穴位

(2)按摩方法

用双手抱住患者后头部,使用拇指捏揉经穴,可缓和怀孕初期特有的困倦或情绪不快。

(46)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

对婴儿而言,母乳是最理想的营养补给源,产妇普遍在产后2~3日分泌出乳液。但是,无论产妇摄取多么营养丰富的食物仍然分泌不出乳汁时,应该怎么办?

乳汁分泌不良的原因,可分为乳腺发育欠佳,产后分泌不出乳汁,以及最初分泌充分,但婴儿吸吮不当,以致乳汁分泌不畅,造成乳房产生硬结压迫乳腺两种。初产妇有时会因每次授乳量的不同,或时间不规律而发生分泌不顺。

治疗方法以直接刺激乳房的按摩最为适宜。但是,有时因乳腺炎或乳癌等导致乳汁不足,因此必须先找专门医师商讨后,再尝试经穴疗法。

(1)主治穴位

(2)按摩方法

首先,将毛巾浸泡在热水中,拧干后覆在胸部保温10~15分钟。其后用拇指和食指抓住乳房根部,往上朝乳头方向揉动、摩擦数回。

同时,以乳房周围的经穴为中心,持续按摩。按摩是每日一次,和热敷一起施行20~30分钟。

按摩后,使用沾温水或硼酸水的脱脂棉球擦拭乳房,保持清洁。

(47)按摩对不孕症也有效

不孕症的原因有数种。男性为无精子症和精子异常;若是女性,是因为营养障碍,内分泌异常,阴道、子宫、卵巢异常等,务必先接受专门医师的诊断。只要欠缺一项怀孕条件,就无法怀胎。因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颈炎或阴道疾病等造成的不孕症,可依据手术或其他方式处置。

绝对不存在治疗不孕症的当日即可受孕,而应持续按摩相关的经穴。在此介绍的是以调节女性全身机能顺畅,调整“元气”为目的的经穴疗法。

(1)主治穴位

(2)按摩方法

以图示的经穴为中心,进行按摩、按压。长期坚持按摩可以调解女性全身机能,以达到怀孕的目的。

(48)肱二头肌损伤按摩

肱二头损伤的常见病症有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长头腱滑脱和长头腱鞘炎。肱二头肌位于上臂的前面,起始端为长、短两个头,长头位于外侧,以细长的腱起于肩胛骨关节盂上的盂上结节;经关节囊内沿肱骨结节间沟下降,沟的前方有肩横韧带附着,以防止长头腱滑脱,此腱有悬吊肱骨头及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短头在内侧,起时于肩胛骨的喙突部,在肱骨中下段与长头汇合,形成同一肌腹,抵止于前臂上端的桡骨粗隆。该肌受肌皮神经支配,收缩时除有屈肘功能外,对肩肱头节的前屈运动也可起到一定作用。

(49)中风的诊断与按摩治疗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称为中风。此与《伤寒论》所谈的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主症的中风,名同而实异,应予区别。

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素问·通评虚实论》说:“仆击、偏枯……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不仅指出了中风在不同阶段有“薄厥”、“大厥”、“仆击”、“偏枯”等不同名称,而且指出了中风的病因病机。自《金匮》起,始把本病称为中风,如《金匮·中风历节病》说:“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中风使然。”此后,中风的病名一直沿用至今。

后世的中风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意见不一,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明代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李中梓又将中风明确分为闭、脱二证。清代叶天士认为水不涵木、内风时起,主张滋阴潜阳熄风;而王清任又以气虚立说,并拟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至今仍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总之,本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正气内虚,肝风内动等内在因素而引起。临床也是以内风引起的多见,与外风有关的则很少见。所以,本病应以平熄内风为主。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生,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病理因素方面,与虚、风、痰、火密切相关,其机理颇为复杂。

1.阴阳失调情志所伤,以及年老肾衰,致使人体阴阳失调。特别是肾阴不足,肝失所养,阳亢于上,以及心肾不交,心火偏亢,最后形成心肝火盛,肝风暴张,风火相煽,则血菀于上,发为本病。

2.经络壅塞过食肥甘或劳倦内伤,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痰热内扰,蒙蔽清窍,流窜经络而卒然发病。

3.脉络空虚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歪僻不遂。

综上所述,中风的病因病机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此六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突然发病。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外风,又称真中风或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内风,又称类中风或类中。

【辨证分型】

本病在辨证施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辨病位之浅深。即根据有无昏迷,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类。中经络者宜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外风)或熄风通络,清热涤痰(内风)。中脏腑者当立即抢救,如开窍醒神或回阳固脱。其次是辨邪正虚实。对中经络者宜辨虚实;对中脏腑者还须辨别闭、脱两证。闭证属实,以开窍为主;脱证属虚,以固脱为急。再次是辨病理因素的标本主次。风、火、痰偏盛的,当熄风、清火、化痰;本证精气阴血不足的,当治以补益。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主要证候突然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可有言语不利,口角流诞,甚则出现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证候分析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密,风邪乘虚入中于络脉,致气血痹阻而发生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脉浮,是风邪侵入、正邪相争所出现的表证。有无表证,是区别外风入侵和肝风内动的重要依据。一般说,中络者病邪较浅,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若经络皆受邪者,病情较重,可出现半身不遂。

(2)肝肾阴虚,风痰上扰

主要证候平素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苔腻,脉弦滑或弦细而数。

证候分析由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凤阳内动,上扰清空而致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少寐多梦。风阳挟痰走窜经络,故见口眼歪斜、言强语蹇、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数为阴虚阳亢,痰热内蕴之象。

2.中脏腑

(1)闭证

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象,又有阳闭和阴闭之分。阳闭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清肝熄风,辛凉开窍。阴闭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治以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2)脱证

脱证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以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3.后遗症

(1)半身不遂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证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蹇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舌淡苔薄,脉细涩无力等。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见患侧僵硬拘挛,半身不遂,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舌红绎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2)语言不利

风痰阻络风痰上阻,经络失和,故舌强语蹇,肢体麻木,脉弦滑。治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肾虚精亏肾虚精气不能上承,故音喑失语,心悸气短及腰膝酸软。治宜滋阴补肾利窍。肝阳上亢,痰邪阻窍肝风挟痰上阻舌窍,故舌强不语,头痛眩晕耳鸣。治宜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3)口眼歪斜

如单纯口眼歪斜者,多由风痰阻络而成,治宜祛风除痰通络;口眼(目闰)动者,治宜平肝熄风。

【治疗】

本病的发生,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差别,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所以临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情轻浅,尚可按摩;中脏腑者病较深重,不属按摩适应范围。中风经药物救治,多留有后遗症,按摩治疗效果较佳。临床当分清中经络与中脏腑,进行恰当的治疗。

后遗症的治疗亦应详辨。半身不遂属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者,治宜补气活血、通络活络;属肝阳上亢者,当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语言不利属风痰阻络者,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属肾虚精亏者,宜滋阴补肾利窍;属肝阳上亢、痰邪阻窍者,宜平肝潜阳、佛痰开窍。若属口眼歪斜,一般应祛风除痰通络。

1.基本治法

(1)背部及下肢部操作

取穴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承扶、昆仑、太溪、肝俞、肾俞。

手法推法、揉法、滚法、拿法、按法、搓法、叩击法。

操作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一侧,用双掌掌根或鱼际肌从双肩开始,沿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路线推至双髋及双下肢后面,当推至跟腱时,转向内踝与足弓直至足尖。再用前臂揉、滚脊柱两侧、臀部及大腿后面。然后使患肢膝关节屈曲,术者两掌分别置于足跗关节前后对揉、对搓、端提外翻踝关节,以纠正内翻。用拇指或肘尖按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拨承扶、太溪;然后两空拳有节律的叩击以上部位,以患侧为主。时间约15分钟。

(2)上肢部操作

取穴云门、天宗、肩贞、肩(骨禺)、曲池、合谷。

手法推法、滚法、揉法、拨法、按法。

操作:患者侧卧位,医者站其一侧,用一手握其手腕,使上肢伸直,另一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平推;侧掌滚上肢屈肌面;双拇指重叠拨揉三角肌中点,双手拇指对按云门、天宗,单拇指按肩贞、肩(骨禺)、曲池、合谷。然后两手分握患肢肘、腕关节,做逆时针旋转肩部的被动运动,宜由轻到重、由小到大逐渐进行。时间约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