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极地精灵的呢喃
13758500000012

第12章 极地的哺乳动物(4)

为了维持庞大身躯的新陈代谢,鲸类的食量都很大,每昼夜就要吞食1吨的鱼虾。捕鲸者在南冰洋的加工船上解剖鲸尸时,从一头中等须鲸的胃里发现还没有完全消化的磷虾多达2万只,可见它在一年中吞进肚子的海生动物的数量就会达到天文学的数字了。就拿比蓝鲸和长须鲸都要小的逆戟鲸来说,它的胃口也很大。人们从它的胃中也曾发现过10多只海豹。甚至还有过在一头仅6.4米长的逆戟鲸的胃里一次发现14只海豹和13只海豚的记录。实际上,只有如此巨额的食物才能维持鲸大量的体力消耗。因为它不游则已,一游千里,在迁徙时则更远达万里之遥。而在“长征”途中它们往往不吃不食,一个劲儿地奋力向前,足见其平时营养积累的重要。有了足够的营养才能维持它巨大的活力。它在运动时体力惊人,往往使出1700匹马力的劲头。当它不幸被鲸炮命中时,还往往能拖着扎在身上的沉重的炮箭(即捕鲸炮弹),以受创的身躯,或猛烈碰撞船身,欲使船只倾覆;或使尽全力把船只拖跑。它拖着捕鲸船不定向前进,东晃西颠,不时发出呼啸之声,似哀鸣,如叹息,忽儿露出黑脑袋,忽儿浮现白肚皮。使出全身解数进行垂死挣扎,直到筋疲力尽才被迫就擒。

贴士:“鲸”这个汉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认为鲸是一种大鱼,“鲸鱼”一词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不能责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学常识,因为包括鲸、海豚和鼠海豚(体型较小的海豚)在内的鲸类动物实在是同鱼太像了。

鲸的体重往往超过100吨,但它的大脑的重量却只有8千克左右,与庞大的身躯极不相称。脑子的体积虽不大,但大脑皮层的皱纹很复杂,说明它具有陆地动物那样的比较高级的中枢神经组织。这一构造决定了鲸尽管身体笨重,但在水中却仍然显得机动灵活。凭着灵敏的听觉发现远处有螺旋浆搅动水浪的声音,它便急速逃窜,以躲避捕鲸船的追踪。有时它能机警地潜入大冰山的底部或绕到冰山后边与捕鲸者“捉迷藏”。

鲸和鱼类一样,也是近视眼。因为它们祖祖辈辈都在水中生活,适应了光线暗淡、有时甚至呈悬浊液的水域环境。尽管鱼类眼球内有铃状体调节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有助于矫正偏近的视力,以便在猎取食物和抵御敌害时能看清较远的饵料或躲避劲敌的袭击,但它们视力所及的最远距离不过十多米。不过,鲸对红、黄、绿、蓝色的反应很灵敏,对水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有识别能力。

生活在南极海域的须鲸,当发现憩息在冰块和冰山上的海豹和企鹅时,便悄悄地靠近目的地,并用背把冰块扛起来,使之倾斜或颠覆,使企鹅和海豹翻身落入水中,它旋即追捕,并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

须鲸在南冰洋中寻找食物时,能充分发挥皮肤和鲸须的触角作用,当它发现有大量浮游生物时,便张开大嘴,像巨网一样等待着数以万计的“牺牲品”。须鲸身上除了头部和下颚稀疏地留有一些须毛之外,全身皮肤几乎溜光。既无汗腺,又无泪腺,连皮脂腺也没有。但雌鲸腹部皮肤皱摺之处的生殖孔两侧长有一对乳房。在哺乳期间,母鲸体态丰腴,乳房隆起。

母鲸除了不时给仔鲸哺乳之外,对于幼鲸的关心和体贴也是无微不至的,它还负担着安全保卫和生活诱导的任务。为了防止海中凶禽猛兽的意外袭击,母仔通常在海湾的安谧角落独处。幼鲸不会擅自远游,一直随母见习。循循善诱的母鲸常常耐心地以示范动作教会幼鲸如何随波逐流,如何迂回滩洲,如何觅食避险,又如何辨向识途。

有时“全家”在海湾内乐聚天伦,尽情嬉戏。小鲸在父母身边故意卖嗔弄娇,调皮玩耍,忽而浮上,忽而下潜,忽而蹦跳,忽而逃遁。有时父鲸躲在水底兴涛作浪,掀起轩然大波,故意吓唬仔鲸,好让它经受惊涛骇浪的锻练。有时母鲸还用鼻子托起幼鲸,让它溜溜地来回转动,亲切地逗乐它,使它兴高采烈地翔游欢腾,沉浸在无限幸福的爱的漩涡里。

神秘声音——抹香鲸

抹香鲸不但个头大,捕食凶猛,其外形也很奇特,就像一个大大的蝌蚪,而脑袋就占了整个身体的1/4,看上去有头重脚轻之感。它那个大脑袋可不是空的,里面储满了鲸油,一头大抹香鲸脑袋里的油,重达1000多千克。人们还发现,抹香鲸的油是所有鲸类中最纯净的。这样一来,抹香鲸就遭了殃,人们为了牟取暴利,肆意捕杀,抹香鲸的数量锐减,从原来的100多万头,减少到现在的几万头,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了挽救抹香鲸的命运,世界各国都制订了一些保护措施,并在海洋里划出禁猎区。

科学家们对抹香鲸最感兴趣的还是它奇特的大脑袋。它长那么大个脑袋,是干什么用的呢?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抹香鲸大脑袋里面的脂油,起着回声探测器的作用。抹香鲸的食量很大,平均每天需要捕食300千克,它不仅白天要捕食,晚上也要进食。

抹香鲸的食物主要是章鱼和大乌贼,在嘈杂的海洋世界里,如果不用回声定位法来探测猎物的方位和数量,行动就不会灵敏和迅速。而抹香鲸大脑袋里的脂肪,就像声学中的透镜体,把复杂的回声折射成灵敏的探测声束,传入耳中,这样才可让大脑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有人不同意以上这种说法,认为抹香鲸大脑袋里面装了那么多的油,是为了潜水用的。因为抹香鲸的食物——章鱼和乌贼都生活在深海区,它为了捕捉到更多的食物,必须延长潜水时间,它那个大脑袋里面装的那些油脂,就起到了浮力调节器的作用。这两种说法谁是谁非,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高度智能的鲸和海豚弃海集体登陆自杀,海洋生物学家对这一现象一直迷惑不解。

在澳大利亚,有人认为这是鲸为了躲避鲨鱼,企图在多石的海湾中找到庇护所;有人说是船舶发动时的噪声使得它们精密度失了方向。

贴士:抹香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它们在所有鲸类中潜得最深、最久,因此号称为动物王国中的“潜水冠军”。

美国鲸学家阿·格奥德教授认为,抹香鲸是一种着恋性很强的动物。当一头抹香鲸在海滩遇难时,只要它通过定向声响系统发出呼救信号,其他同类便迅速赶来奋力相救。如果没有脱险,其他同类也不会弃而离去。正是这种长期的种群生活方式造就了它们保护同类的本性,最后酿成了它们集体自杀。

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卡西别克博士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抹香鲸是通过磁性感觉器官来辨别前进方向的。而大海中的地球磁场分布有两种情况,一是逐步增细的磁区域,它到了海底大山等处就成了磁场极强区;二是在磁场增强区的外围有一磁场减弱区,它的临近一端是极弱的磁区域。

而抹香鲸必须经过极弱区才能游往磁场极强区附近。虽然这里的磁力极弱,会使抹香鲸的第六感官失灵。但凭着经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本能地继续勇往直前,到达磁场极强区附近,追捕猎物。可哪里知道有些海岸也是局部磁场的极弱区,于是在磁感失灵的情况下:抹香鲸依然本能地冲向海岸,企图游到磁场极强区。这种徒劳致命的冲撞造成了集体自杀的悲剧。美国国立海洋渔业处的布赖恩·戈尔曼博士,通过仔细查看自杀抹香鲸的尸体,发现它们的皮肤和嘴部都有严重溃疡,特别是皮肤都出现了同肌体分离的现象。解剖尸体后,又发现其胸腔、腹部、心脏及肺部均有红色液体。

细菌培养的结果表明,这些鲸都感染了弧菌属或其他病菌,它们的免疫功能已相当脆弱,正是这种传染病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因此,戈尔曼认为,抹香鲸集体自杀是人类对海洋的严重污染,致使病菌迅速繁殖的结果。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抹香鲸另外一个奇特之处,即它只有下牙,没有上牙。下牙很大,足有0.02多米长,每侧有40~50颗,这些牙齿把上颌刺出了一个个洞。别看它牙齿长得怪,一旦被它咬住,就休想脱身。

有人分析,抹香鲸捕捉大王乌贼,不是靠它的牙齿,也不是因为它那个庞大的身体,而是它在捕食之前要大吼一声,这一声会把动物吓昏,然后它再慢慢品尝。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巨型身躯——蓝鲸

蓝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它比非洲象还要重30倍,即使是体型最大的恐龙的体重也不足它的一半。刚出生的蓝鲸幼仔就与雌性大象的体重一样,而且它的体重每天都要增加约90千克,也就是说每小时增加3.6千克。成年的蓝鲸的心脏就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那么大,蓝鲸的心脏能够处理9000升的血液,每跳动一下就能泵出270多升的血液。蓝鲸的大动脉宽的足以让一个5岁的小孩在里面游泳。鲸能够长得如此之大,是由于水的浮力可以承受它巨大的体重,而在陆地上这么大的动物是无法生活的,因为能量需要运转,所需的食物也太多了。但是对于生活在海里的温血动物来说,还有许多疑难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荒漠地带,没有任何可以饮用的水;而且这里很冷,在水中的热传导比陆地上要快上24倍。

贴士: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千克。

鲸脂是使得蓝鲸能够存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因为鲸脂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所以它能够起到绝缘外套和救生衣的作用,除此之外,鲸脂还可以储存从食物中摄取的水分,从而保证蓝鲸在食物短缺时也能获得一部分快捷的营养补给。

蓝鲸是靠声音相互交流的,这是因为味觉在水中没有用,视觉在水中受到限制,只有鳍而没有手指的蓝鲸触觉自然也不怎么样,而声波在水下的传播速度比在陆地上要快4倍。鲸的歌声是动物所能发出的最大的声音,有些低频的歌声甚至在几千千米之外都能够感觉到。

蓝鲸浑身是宝,它的皮可以制革,用鲸皮做的皮制品质地柔软、花纹美观,丝毫不亚于牛皮。蓝鲸那厚达十几甚至是几十厘米的皮下脂肪,可以用来炼油、食用或用作其他化工原料。一头蓝鲸可产油30多吨,相当于1700头猪或8000只羊的脂肪总量。蓝鲸的肉还可以食用,味道十分鲜美,无论煮、炖、烧、烤皆可。除此之外,蓝鲸的骨骼、内脏可作药用或制肥。

凶猛猎人——虎鲸

在大海里有一种像老虎一样凶猛的动物,那就是虎鲸。虎鲸可以说是最凶猛的海洋动物了。因为大白鲨经常攻击人类,相反,历史上还没有过虎鲸攻击人类的事例,不仅如此,还在很多地方流传有虎鲸救助落水渔夫的故事。所以就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大白鲨才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事实上虎鲸才是真正的海洋之王,它们是鲨鱼的天敌。

虎鲸俗称杀人鲸,别称凶手鲸、逆戟鲸等,是一种大型齿鲸,是海豚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身长为8~10米,体重几吨左右,性情凶猛,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豹等的天敌,有时它还袭击同类须鲸或抹香鲸,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王。分布遍及世界各大洋,喜欢栖息在0℃~13℃的较冷水域,以南北两极等冷水海域和近海区较常见,部分虎鲸会终年停留于南极海域,而在北极的虎鲸则很少接近浮冰。在我国常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域。虎鲸体形呈纺锤形,表面光滑,身体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头部呈圆锥状,嘴巴细长,没有突出的嘴喙,牙齿锋利,上下颌上共有40~50枚圆锥形的大牙齿。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到水面上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了一根水柱。

前肢变为一对鳍,很发达,后肢退化消失。高耸于背部中央的强大的三角形背鳍,背鳍弯曲长达1米,既是进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虎鲸泳速很快,最快可达时速55千米,潜水的时间也很长,最多能达到30分钟以上。虎鲸喜欢群居,有2~3头的小群,也有40~50头的大群。

位于华盛顿与英属哥伦比亚的定居型虎鲸,其基本社群单位为小型母系群体,一般由2~9头血缘关系相近的虎鲸所组成。这种母系群体会长期维持稳固,所有成员似乎会共同分担养育工作。几个这样的群体会共同组成一个“小群”,每个小群一起社交,休息,互相依存强大。普通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鲸与仔鲸,多半由最年长的雌鲸居于领导地位,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鲸通常是该雌鲸的后代,甚至有些雄性虎鲸长到9米还在小群中生活。定居型小群面对其他小群时有特殊的致意方式:面对对方一段距离排成两行紧密纵队,然后两个小群的成员会互相混杂,似乎是在表明其社交地位。它们的小群很稳定、和睦,只有死亡或者被捕才能被破坏。

虎鲸猎食的对象主要是各种海洋兽类,如海豚、海狮、海象等,有时也捕食乌贼和鳕鱼、鲆鱼、鲭鱼、沙丁鱼等各种海洋鱼类,海洋中的露脊鲸、长须鲸、座头鲸、灰鲸、蓝鲸等大型鲸类也都畏之如虎,见了就慌忙避开,就连名气最大号称食人鲨的大白鲨见了虎鲸也唯恐避之不及,这两者一旦相遇就会引发一场血雨腥风的海战,虽然几乎每次都是大白鲨遍体鳞伤或逃或死,但虎鲸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