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05

第5章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4)

夹菜时要等菜盘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手,不应抢在邻座前面。

一次夹菜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夹起的菜放回菜盘中。

一道菜上桌后,通常要等主人或长辈动手后再去夹取。

需要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食用。

喝汤不要喝得满嘴淋漓,吃饭也不要吃得啧啧做声。

不要当众剔牙,如需要剔牙时,应以手掩口或转过身去。

吃饭完毕应对同桌说“慢用”后再离开。

如果是作为主人方,一定要等所有客人吃完才能离开餐桌。

就餐时要放松心情,姿势端正,仪态优雅,不能将腿搁在椅子上或者趴在餐桌上。

……

诸如此类的餐桌礼仪,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孩子们也应该自觉掌握并在生活中活学活用。

目前,一些孩子存在着不良的饮食习惯,它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孩子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孩子有旺盛的食欲和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使机体获得充分的食物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使消化液正常分泌。

饭前一小时内不吃糖果,以及雪糕等冷饮;不喝大量的开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胃液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下降。

定时定量吃饭,少吃或不吃零食,尤其是饭前不吃零食。

不挑食、偏食。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价值,能起到互补作用。尤其是青菜、胡萝卜、豆制品等都要吃一些。

不吃汤泡饭。汤泡饭不嚼就会吞下,不利于消化。要一口饭一口菜,放进嘴里细细嚼、慢慢咽,汤可以放在最后吃。

每天的进餐时间要基本固定,吃荤也吃素。

进餐时要注意力集中,细嚼慢咽。

不要暴饮暴食。

不要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

不剩饭菜,不含着食物说话。

控制食盐的摄入量,不乱吃无证摊位上的食物。

不要勉强自己吃饭。

……

教子心经

孩子在餐桌上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或是不良的用餐习惯,或是不良的饮食习惯,这跟父母平时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作为父母,应该教孩子懂得一些餐桌上的礼仪,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在我们的周围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习惯于过度溺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成为家庭里的主导者。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看到的孩子却是心中没有他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他人,更不会关心社会。如果父母爱孩子的话,这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去改变的,是值得父母焦虑的。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把自己的私爱和溺爱一股脑全部倒给了孩子,于是就让如今的孩子们产生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然而,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去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去爱,这样才不会让孩子的爱心枯竭、泯灭。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去溺爱孩子,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曾经有一位教育家总结“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儿童不肯把心灵献一点儿给别人。”所以,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要都会孩子学会去爱别人,去与他人分享。

克鲁斯在院子玩自己的棒球,正玩得高兴的时候,他看见邻居的小女孩琳达骑着一辆小三轮车,车子十分漂亮可爱,克鲁斯不禁扔下自己手中的玩具,冲向琳达的车子。

“可以给我玩一下吗?”

“不行,这是我的。”

“我要玩。”

“不行,这是我的。”

“可是我想玩。”

克鲁斯见和琳达说不通,于是就开始动手抢起来。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琳达的妈妈说话了:“琳达,你已经骑了一会儿车子,不想玩一下其他的东西吗?也许克鲁斯愿意让你玩他的玩具,你看多讨人喜欢的球棒啊!”

一直在摇头的琳达突然停下来了,看了一眼克鲁斯的玩具,犹豫地望着克鲁斯。

“当然可以,当然可以。”克鲁斯忙不迭地点着头,这时他一心想着踏上琳达的车,忘掉了其他。

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呢?

1.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

当孩子还只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东西。当孩子慢慢长大之后,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分享他的零食;在饭桌上,可以让孩子学着给父母夹菜;当家里来了客人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给客人让座,让客人品尝家里的好东西。这样,让孩子先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从中品尝分享的喜悦。

有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他却总是希望能够分享他人的东西。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充分了解孩子希望获得他人东西的心理特征,通过移情训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2.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

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会让这个孩子独自包办,而父母根本就不会跟孩子去“抢”食物。慢慢的,就让孩子养成了吃独食的习惯,根本就不知道和他人分享。因此,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成为让孩子分享的对象。在与父母分享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3.用交换的方法让孩子学会分享

有很多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希望孩子能够学会与人分享。因此,父母就会通过很多方面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比如,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她每次给孩子买了什么样的玩具或是图书之后,她都会鼓励孩子将这些东西带到学校去,并鼓励孩子与其他的同学交换自己的玩具。并且,她还告诉孩子:“孩子,把你的东西借给别人,再向别人借你喜欢看、喜欢玩的东西。这样,我们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玩很多的玩具、看很多的动画片和图书。”这位妈妈的教育很成功,她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和人分享,并且还知道了不能损坏别人的东西,对待别人的东西要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

4.不要要求孩子和他人分享所有

莉莉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和自己的儿子罗杰玩,总体来说罗杰还是可以允许别人玩他的玩具,但有几件十分出色的玩具,却无论如何都不肯让别的孩子接触。尽管莉莉想了不少办法,帮助他们设好轮流玩的时间,但总是闹得不欢而散。这次,莉莉决定找出儿子不让动那些玩具的原因。

“亲爱的,上几次请的小朋友来都没有玩好,你知道为什么吗?”

“他们动我的东西。”

“请朋友来家里总是要给他们玩具玩啊。”

“我就是不喜欢他们动我的东西。”

“是所有玩具吗?”

“是我的那些动物玩具。”

这些动物玩具每天轮流陪罗杰克入睡,与罗杰的关系似乎更深一些。

“我明白了。如果我们把这些动物收到卧室里,其余的可不可以给小朋友玩呢?”

“只要他们不搞坏那些玩具当然可以。”

“当然不会玩坏那些玩具。”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倾注着特殊感情或是对自己有着特殊意义的玩具和用具。在指导和训练孩子与人分享时,父母应照顾到这一个角落。尊重孩子对体现个性延展的小东西的眷顾,懂得孩子们是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玩具的。

其实,大人们也会有许多认为珍惜的私人用品,不愿拿出来与人共享。只是大人们相对聪明一些,会将它们收得好好的,不让别人看见而没有机会提出分享的建议。

教子心经

和别人分享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孩子们都拥有很强的占有观念,因此,父母就需要用一些方法来纠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知道和人分享的意义和其中的乐趣。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千万不可以粗暴行事。

让孩子懂得与人合作

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他就不可能成功。要知道,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要有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独立人格,自强自信,敢于拼搏,勇于创造,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团结他人。因此,父母应该在积极教导孩子学好各种本领,塑造多种能力的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孩子去积极竞争。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曾经到天堂和地狱参观,当他参观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天堂和地狱里的人都坐在同样的桌子上,用着同样的餐具,吃着相同的饭菜。但是,在天堂里的人满面红光,精神愉快;而在地狱里的人却面容憔悴,精神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