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03

第3章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2)

5.为了某种目的

有的孩子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撒谎。比如,孩子在街上看到了一个非常喜欢的玩具,但是妈妈却怎么都不给买。这个时候,他就可能会对妈妈说:老师说明天要交10元钱的资料费。其实,他是拿了钱去买自己喜欢的那个玩具。

6.受环境影响

孩子会受到家里人或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撒谎。有的孩子经常跟说谎的小朋友一起玩,或是父母经常对其说谎,慢慢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变得会说谎。这就是环境的力量,因为父母说谎,孩子也就会说谎,他是跟父母学的。

7.把幻想当成现实

有的孩子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未成熟的阶段,在很多的时候,他们还分不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于是就会把幻想与现实混淆在一起,他们就会有可能将一些自己平时的幻想当成现实生活说出来。

面对孩子说谎,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杜绝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呢?

1.父母要做一个好榜样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学。因此,想要让孩子不再说谎,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要说谎。最起码要做到不在孩子面前说谎,不对孩子说谎。要知道,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说谎,或是对孩子说谎的话,孩子看在眼里就会记在心上,很容易就会“上行下效”,有样学样的。

2.冷静对待孩子说谎

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发现孩子说谎就大大生气,或是失去冷静。当然,父母也不能够假装不知道孩子在说谎。父母要温和、坚定地对孩子表明,他一向是一个非常受爸爸妈妈疼爱的孩子。然而,父母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一个说谎的孩子。如果他能够改掉说谎的习惯,把事情的真相告诉爸爸妈妈的话,爸爸妈妈会更加疼爱他。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疾言厉色地强迫孩子说出真相,也不要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责备和惩罚。当然,也必须实施适当的惩罚,这样孩子才会牢牢记住这些教训。

3.避免粗暴的惩罚

如果孩子说谎被父母发现,父母就以粗暴的惩罚对待的话,就会让孩子越来越肯定他自己的想法:做错事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当他们以后再犯错误或是做了什么错事的话,就一定还会用说谎来逃避惩罚,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说谎。并且,过度的惩罚,不但会对孩子的身体有所伤害,还可能会引起孩子极度的恐惧,从而破坏孩子的自信与自尊。这些伤害将会使孩子在犯错之后不能勇于认错及改过,只会继续撒谎,从而逃避父母的惩罚。

4.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犯了某些错误的时候,父母要了解孩子犯错的动机,然后要教导孩子对其所作所为负责。当孩子向父母诚实地承认他的错误时,父母应当给予孩子赞许,以增强他的责任心,让孩子体会到“诚实”的可贵。但是,父母对于孩子所犯的过失也要有适当的处理,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训和惩罚,以避免孩子产生“只要认错就没事”的思想。

5.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

如果父母过分专制或是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者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孩子的成败得失,那么,就会让孩子产生过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就会让孩子不自觉地对父母隐瞒真相,慢慢的,孩子就会学会对父母说谎。

虽然大家都知道说谎是一件不好的行为,但是,还是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说一些小小的谎言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有时候甚至还觉得很滑稽可爱。然而,这些父母要知道,虽然偶尔地撒些小谎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如果孩子撒谎的习惯一旦形成,那么当孩子长大后就会变成罪恶的根源。因此,父母要在孩子没有形成撒谎的习惯之前,杜绝孩子撒谎的习惯。

教子心经

诚实是人的重要美德之一,它是一个人品格正直、表里如一的体现,如果孩子的生命里缺少了诚实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因此,父母在孩子没有形成说谎习惯之前,对其进行诚实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

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时间。

对于这个谜语,伏尔泰是这样解释的:“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时间对他来说是最快的。它可以扩展到无穷大,也可以分割到无穷小;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它都令人忘却;伟大的,它都使它们永垂不朽。”

我们知道,时间比金钱要珍贵,时间就是生命。孩子能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他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联系。一个不珍惜时间、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缺乏不断前进的动力。如果父母在早期教育中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观念,就等于给了孩子知识、力量、聪明和美好的开端。因为善于利用自己时间的人将会获得高效率的办事效果,也是最能出成绩的人。

孩子并没有多么强的时间观念,他们往往不能按问题的主次和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而是凭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时间,结果不但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处理许多事情。因此,在孩子不善于利用时间时,父母应该运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1.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价值

一个孩子对时间并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时间对于他来说有什么用处,当然,他也就不会去珍惜时间。因此,父母应该通过某些事情或是通道来告诉孩子时间是最宝贵的,不要浪费时间;还要告诉孩子时间是永远不会停留的,应该及时抓住时间;更应该让孩子知道,时间是神圣的,不要故意浪费时间,否则将会受到时间的惩罚。

2.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有着非常随意的心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但是,父母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时间观念的前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都可以让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3.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做事情的顺序

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他们的事情往往是由父母和老师来安排的。这是造成孩子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一大原因。事实上,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才有可能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序排列顺序。

4.教孩子有效利用时间去学习

每个人都有生物规律,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在相同的时间段,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率就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低;在一天当中,早晨和夜间学习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学习效率低。可见,孩子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个最佳学习时机。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有些人早上学习效率高,有些人晚上学习效率高。父母可以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的特点,掌握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然后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安排到最佳时间里去学习。

5.让孩子拥有玩的时间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由于作业做得太慢而没有了玩的时间,因此就不断地催促孩子、埋怨孩子,甚至惩罚孩子更长时间地学习。其实,孩子就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完全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才会不珍惜时间,才会拖拖拉拉的。在这种没有希望、没完没了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心态是消极的,没有目标,没有兴趣,往往心烦意乱、错误百出,时间又拖得很长,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父母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当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时,就会比较愿意开始较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6.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尽量不要干扰他的学习,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家中不要有太多的噪声,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也不要陪读或监督,只需在孩子学习结束后进行检查,一是看孩子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二是看孩子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如何。如果孩子已经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父母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没有按规定去做时,父母则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教子心经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有紧迫感,谁珍惜时间,谁勤奋努力,谁就可以得到时间老人的奖赏。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就是要让孩子有时间观念,并能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好时间。

让孩子知道孝顺父母

尊敬长者、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然而,这种美德在目前的一些独生子女身上

却很少能够体现出来。有一些现象几乎在每个独生子女家里都可以看得到,比如:当一家人吃过饭之后,孩子推开碗筷就去看电视或是出去玩,而父母却要为其收拾碗筷;当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时,父母总是会让孩子先吃,而孩子却很少会请父母先吃;如果孩子有一点不舒服,父母便会着急地带其看病,而当父母有病的时候,孩子却很少过问,更别提为父母做一些家务事了。

其实,孩子孝不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还关系到这个人在社会上的表现,以及和他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在家里有着孝敬父母的好品质,当其进入社会后,才有可能做到关心他人,才有可能热爱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都不尊重,还谈什么尊重他人,热爱社会?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爷爷到孙子家去小住了几天,临走的时候,儿子给自己的父亲一些钱,当他把父亲送出门,他自己的儿子便认真地对他说:“爸爸,以后不要再给爷爷钱了,你把钱都给了爷爷,我们自己都没得用了。”看着儿子那认真的样子,这位年轻父亲的心顿时就凉了半截:这难道就是自己将来老有所靠的儿子吗?

为了教育孩子,这位父亲将儿子拥在怀里,认真地问他:“谁最关心你?谁对你最好?”“爸爸妈妈呗!”“将来爸爸妈妈老了,挣不到钱了,你给不给爸爸妈妈钱用?”“当然要给!”“这就对了,爸爸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也像我们关心你一样地关心、爱护我,辛辛苦苦地种地、挣钱,勒紧裤带送爸爸上学念书。现在他们都老了,我该不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该不该给他们钱用啊?”“该!”

孩子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这件事情却给所有的父母都敲响了警钟:父母们不要用自己无私的爱,养育出一个自私的孩子。

当然,让孩子孝敬父母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事情,孩子的孝心也是要通过父母的培养和教育才会产生的。那么,父母要怎么做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孝心的孩子呢?

1.父母不要过分关注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

有很多父母给了孩子过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还有的父母,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也不管其要求合不合理,都是唯命是从。这些父母虽然对孩子是千疼百爱,但是却从不教育孩子要如何去尊重父母和老人,更别提对孩子进行什么知恩图报的教育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经在学校里和社会上表现了出来,引起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重视。有一些父母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了改变,尽可能避免过分关注孩子,并从尊重父母开始入手培养孩子的孝心。

2.父母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促进孩子孝心的养成

父母可以通过孩子身边的事例或周围的小朋友来教育孩子,让孩子通过这些事例或人物受到教育。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大的精神动力,孩子每一点成功都能使父母得到莫大欣慰。当然,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所注重的不只是孩子的成功,而且还注意孩子在成功路上所付出的每一份艰辛。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为了让自己的父母能和别的孩子的父母一样感到骄傲和幸福而自觉奋斗,以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

3.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更是非常强的,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有孝心,那么做父母的首先要尊重和孝敬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可以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家务,带孩子看望父母;还可以经常把自己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的成果向父母汇报,与父母一起分享事业成功的喜悦;上下班要按时;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勉;要经常与孩子交换意见,并认真倾听孩子所说的话。这些都是孩子孝心养成教育过程中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