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137557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财商(3)

那么,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呢?父母可以从下面几点开始做起。

1.训练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的一家杂志曾经针对9-14岁的读者一份调查中指出,如果一个孩子有着固定的零用钱,那么这个孩子的储蓄也就比较多,这个孩子在花钱的时候也会比较理智,对钱的感受相对也比较快乐。而一个没有固定零用钱的孩子,几乎根本就没有什么储蓄,拿到钱就会乱花。这点说明应该适当给孩子一些零用钱。那么,应该给孩子多少零用钱呢?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算出自己一个月或是一个星期大概有多少开销,然后父母再适当给;或是可以以家务报酬的方式给。有的专家指出,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他们做家务事是应该的,不应当索取报酬,但是额外的家务活可以适当给予报酬,这样既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赚钱的机会,也能够趁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让孩子有一个储蓄的目标

当一个人有了目标,他才会朝着自己所订下的那个目标努力,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订下一个长期或是短期的储蓄目标。比如,孩子想要一样东西,父母就可以激励孩子,如果把自己的零用钱攒下来,三个月之后就可以买到这个东西。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有节制、有计划地花钱。如果孩子没有什么目标,没有了钱就会伸手向父母要,根本就没有储蓄的机会。因此,父母要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孩子想要什么东西,要让孩子自己攒钱去买。或者是父母拿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孩子自己攒。这样,孩子有了目标,他就会有了攒钱的欲望,也就会开始慢慢攒钱。

3.让孩子学会取舍

每个人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遇到两个东西,两个都非常喜欢,但是,不管是因为经济状况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都只能让他买其中的一个,这就需要他舍弃另外的一个。有的孩子懂得取舍,他就会选择自己最需要的或是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剩下的那一下,等到自己有钱,或是有条件了再去买回来。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不懂得取舍,他们看到两个东西都非常喜欢,也不管自己可以不可负担得了,就把两个东西都买了下来,于是就导致了花钱不知道节制,或者是把信用卡刷爆。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取得,比如,当孩子和父母一起去商店,孩子选择了几样自己最喜欢或是最需要的东西。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选择出其中的一个,要向孩子声明,只能选择一个。要不然就不给其付钱,这样慢慢孩子就会懂得取舍,慢慢的也就会学会消费。

4.让孩子通过打工了解赚钱的滋味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关专家认为,父母应该让中学阶段的孩子利用寒暑假去打工。让他们通过打工,体验劳动的艰辛滋味,也让他们知道赚钱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劳动的,这样才会让他们能更加珍惜金钱。这一点,中国的父母做的非常不够。他们只知道让孩子学习,让孩子把学习当成首要的任务。其实,父母更应该孩子学会生存,只有先学会了生存,才会有学习的可能。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体会一下赚钱的辛苦,让孩子知道,他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

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曾经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在美国的时候,和一些香港巨富家庭子弟有接触,他感触很深。这些孩子,大多有在美国打工的经历。家里绝不是缺乏资源,可是很多孩子要自己打工挣零花钱。他曾与一位香港社会学家探讨此事,到底这是一个家族的偶然兴起,还是有意为之。这个社会学家说,这是家族培养接班人精心设计的战略。看到这些富家子弟打车专挑面的而避开夏利;在路边摊上买日用品和礼物;假期在公司里从底层做起去认真地实习。这些孩子从小就明白了工作的价值和工作能带来的满足感,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财富。

教子心经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金钱和物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金钱能让人拥有物质条件,但不能代替所有的美好精神品格,幸福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可以用金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能获得精神快乐;学会合理支配金钱,让金钱生活中处于合适的位置。

给孩子适当的经济自主权

在多数父母的眼里,孩子是一个没有成熟的果实,是一个只能依赖的父母的孩子,并不具备独自掌握经济的能力。因此,孩子在经济上要完全依靠父母,不管是吃、喝、住、穿,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依赖父母。也就是说,孩子的经济命脉完全握在父母的手中,父母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控制。从另一个方面说,父母掌握了孩子生存的权利。

如果一个人的生存权利被控制,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意志也受到了控制。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不管是生存的权利,还是经济上的权利,都被父母控制着,孩子自己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傀儡。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父母控制了孩子的意志,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人格、个性的形成;父母控制了孩子的经济,孩子就不能独立。一个不能独立的人,不是傀儡是什么?

如果一个孩子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越大,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小,孩子的依附性就会越大,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自主性的提高。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独立,有自主性,那么,父母就必须要给孩子一定的经济自主权,这样孩子就不会太过依赖于父母。父母这样做不仅会对健全孩子的人格有帮助,还可以训练孩子的经济理性和孩子的理财能力。

父母可以先从给孩子的零花钱做起,这些钱一般是给孩子的早餐费,或是买文具的钱。给孩子花钱是不可避免的,有的父母是孩子要多少,父母就会给多少,不会多给一点,只给孩子够用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所有开支和花费完全是由家长控制的,并且控制度还很高,这让孩子一点经济自主权利都没有。还有一些父母,他们是通过自己的预算之后,再决定定期给孩子一笔零花钱,在预算期内由孩子自己支配。这种方法则给予了孩子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利,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决定自己想要买的东西,自己管理自己的钱财。相比较来说,第二种方法更适合孩子。如果父母肯给孩子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利,孩子会把自己的钱财管理得越来越好。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年纪还小,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然而,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尤其是已经上中学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也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去用自己的零花钱了。比如,父母可以先以一个星期为例,把孩子一个星期的零用钱让孩子自己支配,看孩子有没有能力掌握自己的花销。如果孩子在一个星期之内做的很好,父母就可以慢慢地延长时间,延长至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这样,孩子慢慢就会自行开支,自主理财了。当然,有的孩子自主能力强,有的孩子自主能力差。对于差的孩子,父母就更应该培养孩子自主理财的能力了。父母也可以用上面所说的方法,不过,父母必须事先向孩子声明:如果超支的话,孩子要自己想办法补上;如果有所剩余,那也归孩子自己所有。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养成自主理财的能力了。

对于这样的做法,很多父母都觉得太冒险。因为,他们总是认为孩子年龄太小,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并且,一旦孩子拿到了钱,他们就很有可能会大手大脚,胡乱地花钱。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们不必过于担心。人都是自私的,对于别人的东西可能会毫不珍惜,但是,对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会非常有责任心的,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可以为孩子单独开一个账户,把钱打到孩子的账户里,并且由孩子完全控制。这样一来,这笔钱就不是父母的,而是孩子的了,是孩子的个人财产。当孩子意识到这笔钱是自己的之后,他就不会轻易乱花,他会出于本能地保护属于自己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