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13751000000095

第95章 无畏无悔地活着

很久以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

少小离家,云山苍苍,心里难免有几分惶恐。于是他在出发前,特地拜访了本地最有名气的一位老和尚,请求指点。

当时老和尚正在寺里临碑练字,见年轻人讨问前程,就随手写了两个字:“无畏”。

老和尚并未抬头,只是对他说:“人生四字秘诀,老朽先给你一半,已够施主半生受用。”说完便又信自摹字。

年轻人便觉失落,不甚理解地离开了。

三十年后,这个年轻人已有了一些成就,当然也添了很多伤心事。

归程漫漫,近乡情怯,他又去拜访那位老和尚。

可是老和尚几年前已经过世,一个僧人取出一个信封交给他,说:“这是师父生前留给你的,说施主日后必然来取,请施主自行打开吧!”

年轻人慎重地接过来拆开封套,只见里面赫然两个字:“无悔”。

年轻人顿感万念攒心,涕泪交加,回想自己三十年的所得所失,竟然在老和尚一念四字之间,不由得心生敬意,留意已决——在寺里出家为僧。

感悟

人生在世,当无畏无悔。大胆闯,大胆干,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才不算白过。得也罢,失也罢,都不要后悔,否则就是自寻烦恼——因为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

佛学常识念珠

念珠,有人叫数珠,也有人叫佛珠,因它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法具。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叫它用木穗子树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消除烦恼。念珠的粒数,按藏经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上品一百零八粒、中品八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净土宗的三十六粒、禅宗的十八粒,共九种。通常用的念珠是一百零八粒,这个数字是代表断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念佛念菩萨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叫“清心珠”。

著名寺院西方寺

西方寺位于香港荃湾老团村大帽山南麓,西傍三叠潭,群山环抱之中,溪水长流,绿叶成阴,景致如书。西方寺是永惺法师为实现其弘愿而建的净宗道场。

占地十二万平方英尺的西方寺1962年购地,1970年兴建,1973年落成。仿中国宫殿式建筑,楼高二层,顶盖黄色琉璃瓦,巍峨雄伟,庄严壮丽。上层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左右辅以文殊和普贤菩萨,最左供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皆名家木刻,外配以飞檐雕花精致佛龛。殿内墙壁镶嵌大理石,刻龙天花板,雕梁书栋,琳琅满目,瑰丽堂皇。两侧供十八罗汉石拓圣像,栩栩如生;又供奉明朝古观音菩萨,造像精美,为中国最大的搪瓷观音像,甚为稀有。楼下弥勒殿,供奉大肚弥勒菩萨,法相庄严,慈心广大,笑口常开。

1974年,在大雄宝殿之后增建成一幢两面三刀层高殿,楼上为地藏殿,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两侧设祖先堂;楼下为海会塔。殿堂于1995年完成,举行隆重开光仪式,莅临观礼嘉兵及拈香礼佛善信,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后期又于大雄宝殿左右方先后完成讲经堂、五观堂、佛学院、齐堂、宿舍、荷花池等建筑,更添光彩。置身其中,物我两忘。永惺法师除常领众于此举行各种经忏法会外,曾竭尽心力地招募各地僧伽学员,创办菩提佛学院于寺中,培养僧才。

为进一步扩展西方寺的弘法功能,1991年后复增建图书馆,古今佛学典籍齐备,供游客及邻近市民阅读;也有佛教书籍免费结缘,令市民及游客增加对佛教的认识,领悟佛法真谛。为增添佛寺胜景,年前于寺后添建一座楼高九层之万佛宝塔,每层供奉佛像各异,而塔内之空间,将成为佛教文物馆,陈列该寺长期搜集珍藏的不同朝代的佛像文物、法器、经卷及历代高僧墨宝,以此作为佛教文化历史和艺术的推广。顶层供养佛陀舍利,以便信众瞻礼。

由于寺院法务发展需要,来往僧俗日渐增多,原有建筑规模已不敷应用,故于1999年初,进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