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13748900000045

第45章 软组织损伤(26)

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注意保持针的斜行走向(约45°),使之能准确地刺入受损软组织的最痛点处,可刺到骨膜或肌腱附着处,再在该针的上层(约30°)和下层(约50°),具体根据局部的解剖结构而定。当有明显针感时留针,进针数以压痛部位大小而定,一般每个部位6~12针,针距在0.5~1.0cm 之间,每针应在出现明显针感时留针,留针时间30min,期间不行针。治疗5次为1个疗程,前3d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疗程间休息3d,治疗以3个疗程为限。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2例,痊愈61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66%。

【经验心得】腰肌损伤多由不良姿势下的急性用力或积累的慢性损伤引起,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损伤,多发于体力劳动者。损伤后,肌肉、筋膜、肌腱等会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检查时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区域。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以分层斜刺的方式准确地刺入受损软组织的最痛点,每针在病灶区行程又相对较长,形成立体治疗效应,大大增强了针刺的治疗效果,增加了受伤骨骼肌的接触面积和层次,改善了病变区的微循环,消除神经纤维间水肿和神经滋养血管痉挛,改善神经、肌肉营养状态,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使痉挛、挛缩的肌纤维松弛和局部无菌性炎症消退。

【方剂出处】涂小华.多针分层斜刺治疗腰肌损伤92例.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32独取曲池治愈急性腰肌损伤【穴位选择】曲池。

【治疗方法】①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患侧向上,屈曲上肢,充分暴露曲池穴位。②对患侧曲池穴行常规消毒。术者左手爪切穴位,右手持30号2~3寸针,速刺进针。调整得气,使局部有沉、酸或胀感,不必追求传感。平补平泻,快速捻转,加重针感。

配合手法:①按摩痛处。术者左手示、中、环指三指并拢,以指尖在病区循肋间隙由后向前,从轻至重往复按摩,并伴随右手不停地快速捻转行针。一次可行1~2min 之后停止;休息3~5min重复。若引发患者发笑,当笑至难以自控时,病痛会突然若失而告愈,否则,疼痛只是减轻而不消失者,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②呼吸活动:术者继续快速捻转行针,边引导患者做呼吸活动,由浅入深,逐渐增强呼吸幅度。每做1~2min,休息3~5min,4次后可令患者转侧躯干,体验疼痛减轻情况,若疼痛仍未完全消失,再做第三步的手法。③咳嗽活动:术者边做快速捻转行针,边引导患者做咳嗽活动,也是由轻至重,逐渐增强咳嗽深度。连继1~2min后停止。休息3~5min 再重复上述活动。经过上述三步的治疗,大多患者可临床治愈,于少数仍有余病者会逐渐消失。

【功效主治】通络行气,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2例,其中1次痊愈者20例。

治验:梁某,女,56岁。除右肋疼痛外,余无异常。自述9d前在家劳动转侧时,突感右肋剧痛,躯干倾斜,伏于围墙上,经家人扶持上床,一直呈被动体态卧床避痛。因5年前曾患过胸膜炎,经治医生疑为原病复发,静滴青霉素等药物10余天罔效。症见以第9肋骨与腋中线交叉处为中心,有一横形狭长病区,2cm×4cm。皮肤不肿不红不热,痛随体态改变,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结合有扭伤史,诊为本病。随施上述针法,一次而愈。为巩固疗效,应患者要求,于第2天在无疼痛情况下,又施予第2次针治(只做针刺)。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多是受外力扭曲、挤压,使气血阻滞而成。曲池穴属阴阳经的合穴,其经多为气多气之经,针刺激发合穴,对于血气阻滞的疼痛,有较强的疏通功能,故可取效。

【方剂出处】袁静,等.独取曲池治愈急性腰肌损伤22例.中医研究,1997;10(5):54耳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穴位选择】肾上腺穴、神门穴。

【治疗方法】取患者对侧的耳轮部选定穴位后,用针柄的后一头按压,患者有明显疼痛感,局部严格消毒,用消毒好的半寸毫针针刺耳轮骨(但勿穿透对面皮肤),在捻转进针的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一般留针20min即可。

【功效主治】镇静、止痛、消炎。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8例,经针刺1~2次后自觉疼痛消失,腰部及肢体活动自如,检查患处肌紧张及痉挛压痛消失,腰部持力不感到疼痛,38例患者经1~2次针刺治愈27例,2~5次针刺治愈11例,总治愈率100%。

治验:李某,男,28岁。因搬重东西,突感腰部剧痛,腰部活动受限,由俩人搀扶来院就诊。经检查:腰部3~4椎右侧腰肌明显紧张,局部压痛甚,伸弯腰受限。症见:急性腰肌扭伤,耳针治疗,针刺腰椎穴,选配肾上腺及神门两穴,消毒,按压穴位点,自感按压处胀痛即进针,捻转进针,同时让患者慢慢活动,伸曲腰部,当时患者即能站立,并且自觉疼痛明显减轻,留针10min,再活动腰部,痛感缓解,检查患肌痉挛压痛消失,行走自如。

【经验心得】耳郭是与经络脏腑有密切关系的,人体各脏器的部位直接反映在耳郭的一定位置,并出现不同程序的反映,如皮肤片、点状红晕,穴位压痛等。如《灵枢·五阅五使》说:“耳者,肾之官也。”而察耳的形态、色泽的改变,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病变……所以可证明在临床上针刺耳郭穴位能通络活血,以及通则不痛的理论,起到了防治疾病的目的,再选配一些镇静、止痛、消炎的穴位,如神门、肾上腺等,防治效果更佳。

【方剂出处】刘玉梅.耳针治疗急性腰扭伤38例体会.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3):266骨伤止痛膏配合手法治疗腰部损伤【药物组成】当归20g,白芍20g,川芎15g,延胡索20g,伸筋草30g,升麻15g,栀子15g,大黄12g,细辛10g,防风15g,甘松15g,白芷15g,丁香15g,儿茶15g,车前子10g,木香20g,肉桂20g,乳香15g,没药15g,红花10g,自然铜10g,三七粉15g,雄黄0.3g,冰片30g。

【治疗方法】以上诸药混匀,共研细末,筛去残渣,将已备好的黑膏药,烊化为薄贴,再将药粉4~6g 掺和于摊好的膏药中心,敷于患处(疼痛最明显处或压痛最重处)。无皮疹者,3d 更换1次,9d为1个疗程。禁忌:用药期间,忌食寒凉之品。配合手法治疗:在脊柱两侧用手掌按摩,应用按、、揉、摩等手法松解紧张痉挛之肌肉,点揉肾俞、气海俞、阿是穴及压痛点,然后对腰部施行牵抖、按压及斜扳方法,纠正腰椎间小关节紊乱症,每日1次,9d 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96例,疗程最长46d,最短5d,平均27d。治愈17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

【经验心得】腰部急慢性损伤后,筋肉、经络、气血损伤,关节结构紊乱,气血瘀于内,不通则痛,功能受限。本方主治骨、关节与软组织疼痛,不论是外伤后筋脉损伤,血溢脉外,血瘀气滞,不通导致的疼痛。故治当活血祛瘀、祛湿消积、通络止痛。方中乳香、没药、红花、自然铜、三七粉、当归、川芎、延胡索、木香、儿茶行气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君药;伸筋草、升麻、栀子、大黄、防风、车前子祛风散寒、清热利湿、舒筋通络止痛,为臣;少佐白芍、甘松、丁香、肉桂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通络止痛以益耗损之正气,体内气之不足,不能抗邪外出之经脉不通;佐白芷、细辛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冰片开窍止痛,其辛香走窜,木香为大通之药,通则不痛,其能入筋骨,引药直达病所止痛;雄黄解毒消肿止痛,且能从皮肤吸收,引药入内,二者为使。全方能活血行气化瘀,散风寒,除湿热,通经脉,消症积止痛。对骨伤止痛膏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解热、镇痛、镇静,抑制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方剂出处】赵晨光,等.骨伤止痛膏配合手法治疗腰部损伤196例观察.中医药学刊,2001;(19):164骨愈散烫疗治疗软组织损伤性腰痛【药物组成】姜黄30g,威灵仙30g,苏木50g,宽筋藤30g,两面针30g,艾叶15g,自然铜30g,血竭15g。

【治疗方法】上药制成粗末样,每次100g,置入布袋,封口,用水适量煮沸30min,待水温降至患者能耐受程度时,用小方巾湿敷烫疗患处。每日1次,每次治疗30min。1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散寒,舒筋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6例,痊愈54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

【经验心得】本病多因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感受风寒湿邪,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风寒湿邪客于腰部经络,瘀血留着腰部而生疼痛。《景岳全书·腰痛》曰:“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盘骨而血脉凝滞也。”根据“通则不痛”、“寒者温之“、”瘀者散之“的治疗原则,治疗应为活血祛瘀、温经散寒、舒筋通络。皮肤经药物热刺激,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利于血肿和水肿消散,有消炎、镇痛、解痉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作用。骨愈散方剂中血竭为伤科要药,具有活血、止血、止痛和去瘀生新作用;苏木、姜黄有行血破血、行气止痛消肿作用;自然铜有续筋止痛作用;两面针、艾叶、威灵仙、宽筋藤有温经散寒、舒经通络作用。诸药合用,使疼痛消失,痉挛解除,瘀结消散。骨愈散烫疗对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具有显著的疗效,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差。烫疗治疗虽不能使椎间盘突出物与神经根、硬膜囊的压迫、粘连解除,但能消除或减轻压迫部位的无菌性炎症及水肿,减缓压迫及粘连,从而使一部分病例疼痛减轻或消失,临床上若能同时进行手法松解,治疗效果应更好。综合来看,对软组织损伤性腰痛的治疗,骨愈散烫疗不失为一种简便、有着良好效果的治疗方法。

【方剂出处】莫洪耀,等.骨愈散烫疗治疗软组织损伤性腰痛86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30刮痧治疗急性腰扭伤【穴位选择】肾俞、志室、大肠俞、委中、承山。

【治疗方法】①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侧后方,在颈椎区域(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颈椎,再刮其他患处)涂布刮痧活血剂,右手持刮痧板以°斜度平面向下刮拭。②刮完颈椎后,在肾俞、志室、大肠俞一带寻找压痛点刮拭,最后再在委中、承山穴用角刮,以上部位刮拭出红花朵点为度。

【功效主治】调血行气,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理筋整复。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3例,全部治愈,其中一次刮痧治愈30例,二次刮痧治愈10例,三次刮痧治愈3例。

治验:张某某,男,23岁。扭伤腰部,腰部剧痛,以右侧为重,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呈典型的”板腰“状畸形。X线拍片示:椎体、椎间关节、椎间隙、椎间孔未见异常。按压大肠俞周围,压痛明显,诊为急性腰扭伤,遂施以刮痧治疗。刮后颈部及腰区大肠俞周围出现红花朵点,腰痛消失,病告痊愈。

【经验心得】急性腰扭伤病因一般是多因外伤挫闪,用力失当或用力过重引起。中医学的经络学说认为该病多使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受损,证属腰部伤筋,经气运行受阻,气血壅滞局部而成。因此,在施治原则上宜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解痉止痛为主。刮痧能起到调血行气、疏通经络、活血祛瘀、理筋整复、纠正人体骨与软组织解剖部位的异常结构,把阻经滞络的病原从体表排出的作用,使病变器官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并发生活化,从而恢复人体自身抗御疾病的能力。

【方剂出处】赵金良,等.刮痧治疗急性腰扭伤43例.中国民间疗法,1998;(4):26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运用拍、按、揉、、点、弹拨等手法,施术于腰臀部及下肢。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以腰椎右侧棘突旁压痛点为例,患者坐于方凳上,双膝屈曲90°,双足踏地。助手两腿夹住患者左膝部,双手压于左大腿根部,保持患者臀部及左下肢不动。医者用左手拇指按住右侧高隆偏歪的棘突或棘突旁压痛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伸向前,手掌压于患者颈后。这时令患者身体前倾前屈45°左右,向右旋转50°左右,医者右上肢使患者躯干向右上后内侧方向旋转,同时左手拇指顺势向左顶推高隆偏歪的棘突,立即觉得指下椎体有轻微错动感,并可听到“喀喀“的响声,而后双手拇指检查高隆偏歪的棘突是否复位,并让患者起身活动腰部。复位成功后,病人即感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自如,手法宣告成功。左侧棘突旁压痛可用相反的手法。最后用放松手法治疗数次,并加用点穴、侧扳手法以加强疗效,嘱患者治疗后休息1周。

【功效主治】通络行气,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