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13748900000044

第44章 软组织损伤(25)

【方剂出处】林志强.鼻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00例.福建中医药,2003;34(4):51按摩点穴法【治疗方法】①患者俯卧床上,放松腰部肌肉,屈时两手平放颌下,下肢伸直。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在腰背部及臀上部疼痛的肌肉上施以、揉、推、擦10~15min,手法由轻到重,由上至下,使痉挛的肌肉放松。②术者双手拇、示指握半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腹对准示指第2指间关节桡侧,两指保持一定距离,对准腰部压痛点,平脊椎两旁3cm 处(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双手拇指示指将皮肤捏住猛然提起,随即放松,沿此部位向上下一脊椎两旁掂捏两次。③点拿穴位:以上手法做完后,在肾俞穴、膀胱俞穴、三焦俞穴及环跳、秩边、委中、承山等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上施以点按,指法由轻渐重再轻,每穴点按约1min。最后令患者起床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身,以髋部为轴旋转腰部,下蹲起立等动作各5次。每日治疗1次。

【功效主治】疏通经络,活血散瘀,舒筋理气。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经1次治愈25例,好转35例;经3次治愈30例,经1周治愈5例,总有效率100%。

【经验心得】腰脊部为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故腰部筋脉受伤或外感风寒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则痛。术者对伤痛部位施以、揉、推、擦等手法,再配合循经点按穴位,起到调理阴阳,疏通经络,活血散瘀、舒筋理气之作用,达到“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单,疗效肯定,且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方剂出处】李爱华.按摩点穴治疗腰部急性软组织损伤60例.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28(3):46闪电穴针刺法【穴位选择】直立位。患者站在平髋高的物体前躬腰,头向下倾,两足叉开,距离30cm,两小腿向后用力,同时让患者两手支撑在物体上,臀部肌肉放松,站稳,选准穴位,即可施针,特殊情况亦可采取俯卧位。

【治疗方法】用3.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选准穴位,用深刺提插,重刺激,针感麻至足跟和足尖部有效,不留针。

【功效主治】行气通络,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00例,经1~5次治疗,痊愈8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

【经验心得】“闪电穴”属经外奇穴,位于足三阴与足三阳经脉的循行线上。奇穴具有治疗专一、疗效独特等优点。在临床上运用“闪电穴”治疗腰扭伤获得较佳疗效,充分显示奇穴治疗疾病的优越性。

【方剂出处】王桂祥.“闪电穴”治疗腰扭伤100例.河北中医,1997;19(5):25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腰部软组织损伤【治疗方法】以三棱针深刺阿是穴,深度以针达到病灶为标准,不损及无关组织,一般0.5~1寸(要熟悉局部解剖和针刺宜忌)。出针后拔罐放血,留罐10~15min,放血量2~20ml。一般以1次为1个疗程,1次治疗后视病情决定下一次治疗,一般不超过3次,间隔1~3周。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经第1次治疗,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2例,无效4例。第2次治疗,痊愈22例,显效4例。第1次治疗中无效4例,在随后的治疗中改用药物治疗配合温灸治愈。本法治愈率77.8%,总有效率88.9%。一般2~3次可以治愈。

治验:张某,女,63岁。素有腰扭伤史多年,近因不慎扭伤腰部,出现剧烈刺痛,疼痛放射至臀部、腰部及下肢,活动受限,强迫俯卧位。第4、5腰椎棘突间、第4腰椎横突两处压痛突出,压痛敏感区直径约5cm;骶棘肌痉挛。以第4、5腰椎棘突间、第4腰椎横突为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在阿是穴垂直进针,两处进针深度分别约0.5和1寸,出针后立即拔罐,两处各出血10ml左右,起罐后立觉疼痛明现减轻。缓慢下床活动。5d 后复诊,诉疼痛消失,活动如常,但腰部觉轻度麻木,腰腿沉重。治如前法,起罐后顿觉腰腿诸症消失,双腿轻快。随访半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腰部软组织损伤病理常为外伤所致的局部气血瘀滞。之所以造成气滞血瘀,是因为外伤后局部组织受压,经络受阻,气血阻绝,由气滞而血瘀,“压力增大”,而形成局部实证。实者当泻,出血即是活血,这也是治疗瘀血证的方法之一。至于拔罐本身实质是一种减压措施,而内压外泻需要路径,这时,以三棱针在病灶处深刺即相当于开窍,使邪(瘀血)有出路。这样,开窍、减压后,使瘀者出,塞者去,气血复通,这也是此法能够迅速取效的原理。

【方剂出处】刘洞顺,等.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腰部软组织损伤36例.天津中医,2000;17(4):32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髂腰韧带损伤【穴位选择】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阿是穴。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穴位常规消毒后,用28号2.5寸毫针,直刺入上述腧穴,其中大肠俞、关元俞要进针1.5~2寸,至有软橡皮感处停针。行针得气后接通G6805-Ⅱ型电针仪,用疏密波,每次治疗40min,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

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药物: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取穴:阿是穴(多在第4、5腰椎横突末端及髂嵴内侧边缘的压痛点处)。穴位找准,常规消毒,用6~7号5ml注射器抽取药液,分别刺入穴位,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入药液,每穴2ml,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养血活血,行气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为临床治愈,有36例;症状减轻为有效,8例。治疗42例全部有效。

治验:毕某某,男,32岁。下腰部疼痛6年,加重半月。患者口述,6年前腰部受外伤后留下此疾,日渐加重,曾用理疗、按摩等方法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效果不甚理想。查:第5腰椎两侧及髂骨嵴之间的髂腰角处深在压痛。让患者正坐,向患侧背后转身,引起疼痛加剧,腰椎X线未见异常。诊为髂腰韧常损伤。用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患者诸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经验心得】髂腰韧带为一肥厚而强韧的三角形韧带,起于第4、5腰椎横突,呈放射状止于髂嵴的内唇后半,在骶棘肌深面。它主要抵抗身体重量所引起的剪力,限制第5腰椎旋转。所以当腰部过度屈曲、扭转、侧屈的情况下负重,可引起急性髂腰韧带损伤,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损伤,腰部转侧、俯仰功能受限,拾重物甚至翻身时疼痛加剧,患者很是痛苦。本病属中医学“闪腰“、“腰痛”范畴,为劳伤经筋,瘀血阻滞。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本法电针通经活血,止痛效果尤其佳。穴位注射养血活血化瘀。对本病有很好疗效,且安全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方剂出处】蔡岩松,等.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髂腰韧带损伤42例.针灸临床杂志,2003;19(3):29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穴位选择】取阿是穴,腰3、4、5双侧夹脊穴,腰阳关,命门。伴腿痛者,加患侧秩边、环跳、委中、承山、飞扬。

【治疗方法】每个穴位用拇指端持续点按30s至1min,可反复点按10~20次。阿是穴用泻法,其余穴位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要求穴位点按时,应有“得气“反应,即局部及下肢有酸麻、沉重或串麻感,松手后患者则感松快舒适;切忌求“得气”而用蛮劲,使患者苦痛不适。

【功效主治】通络解痉,止痛散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7例,痊愈49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疗程最长12d,最短4d。

治验:陈某,男,46岁。腰痛、活动受限1h。患者在1h 前劳动时扭伤腰部而致腰部疼痛难忍,不能转侧、弯腰、行走,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查体:左侧腰部肌肉紧张,触按疼痛明显,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腰椎正侧位片未显示有阳性征象。按上述方法治疗2次后病人腰痛缓解,4次后腰痛消失、活动自如。

【经验心得】急性腰扭伤以腰部疼痛为主,同时伴有保护性腰肌紧张,紧张的腰肌又会加重局部症状,致使循行于腰背部及下肢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气血不畅,故“不通则痛”。点按阿是穴、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能达到通调局部气血及解痉止痛散瘀之目的,故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方剂出处】王奎.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67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9(12):15点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穴位选择】委中。

【治疗方法】病人俯卧位,取患侧委中穴,先用点穴棒点穴,要求速度快,力量大,以病人能忍受为度。点3次后用酒精局部消毒,在委中穴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日1次。

【功效主治】散寒祛瘀,温经通脉。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3例经治疗1~5次均获效,其中治愈39例,有效14例,无1例无效。治愈率达73.6%。

治验:吴某,男,35岁,在搬抬重物时,突感腰部疼痛,不敢活动,由家人扶来就诊。经CT检查,腰4~5椎间盘脱出1.5mm。诊断为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即施点按委中穴3次,继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刺后病人即感疼痛大减,自己能下地行走。次日重复上述治疗1次,病即告愈。

【经验心得】急性腰扭伤属中医“腰痛”范畴,多由腰部负荷过重,运动失度,或姿势不当,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筋膜损伤,甚至造成椎间盘脱出,局部出现水肿,压迫神经根,导致腰痛和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本病是由跌仆闪挫,损伤筋脉,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委中穴,又名血郗,为足太阳膀胱经所入之合穴,《素问·腰痛论》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郗中;《丹溪心法》亦云:腰曲不得伸,刺委中出血立愈。点刺委中穴,可以散寒祛瘀,温经通脉。淤滞去,经脉通,通则不痛,故能获效。但用三棱针点刺时要注意不要深刺,以免伤及动脉,引起大量出血。

【方剂出处】耿昌.点刺委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53例.中国民间疗法,2004;12(5):9指针承山穴区治疗急性腰扭伤【穴位选择】承山(位于下肢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及其附近的区域,称之为“承山穴区”,范围一般在以承山为中心的直径2~5cm 区域内。

【治疗方法】让患者伏卧于硬板床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左侧,左手放于患者腰部,右手拇指尖在患者承山穴区循按点穴,并采用点按、揉压等手法,若患者感局部如锥刺样痛,此为指针点。医者在该处不断施术,用力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这时患者已不感腰痛,而只觉指针处痛甚,遂令其两手支撑,上下左右活动腰部。术者左手可配合患者活动,右手仍然施术。经过这样治疗2~5min后施术点压痛可明显减轻或消失,医者再寻找新的敏感点,治如上法。这样,在承山穴区可依次寻到3~5个甚至更多敏感压痛点。通过上述治疗,承山穴区敏感点渐少,压痛消失或不明显,患者腰痛也随之缓解。一般点穴以发病后1~2d 为佳。每日1次,每次20~30min。

【功效主治】平衡阴阳,疏通气血,活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6例,痊愈为腰痛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腰部活动自如,能恢复日常工作,计70例,占81.4%;显效为腰痛和体征明显减轻,腰部活动接近正常,但长时间坐立时腰部有酸痛不适感,计16例,占18.6%。本组86例全部有效。治疗最少1次,最多5次。

【经验心得】急性腰扭伤属于中医“伤筋”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为劳作时用力过猛或姿势不当,损伤后的离位筋腱失去原有的平衡,出现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凝滞等一系列改变而成。指针疗法具有平衡阴阳、疏通气血、活络止痛之功效。通过点按、揉压等手法刺激局部穴位,可通经络、活气血,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因本病患者敏感压痛点并非在承山穴一处,随着治疗其压痛点也在变动,因此称之为”承山穴区“。以指代针的治法克服了针刺不能随意变动的弊端,且能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灵活掌握刺激力度,达到”医患合作“。让患者主动参与活动,以使其阻滞的气血得到畅通,腰痛逐渐减轻,指针穴处疼痛亦减,此过程总结为“感痛即动”,即患者感觉指针穴处疼痛就活动腰部,指针穴处越痛越活动,直到承山穴区无病理性指针疼痛,患者腰痛也随之缓解。

【方剂出处】戴美友.指针承山穴区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中国针灸杂志,2006;26(3):188多针分层斜刺治疗腰肌损伤【穴位选择】根据患者运动受限的情况和触诊检查的结果,确定受损软组织的部位、深浅、范围,并找出明显压痛点,做好标记,作为首次治疗部位。

【治疗方法】选用直径0.45mm 毫针,针的长度以针刺部位和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用75~125mm 不等。依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确定受损软组织的位置、深浅、走向、范围及其最痛点,沿肌肉长轴,取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