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当嗓音变得沙哑的时候:中学生自我性教育(男生篇)
13747800000004

第4章 心情像雨后彩虹——男性青春期心理与性心理发育状况(2)

由于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的矛盾,使他们处于一种复杂的情感变化之中。一方面他们对异性具有爱慕和好奇,往往具有一种近似幻觉的痴迷心理,他们对性的各方面都很关切,处于性能量的高峰期而又缺乏合理宣泄的途径;另一方面他们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性是不能公开的、不文明的事,往往为自己的性心理活动感到羞涩、内疚和自责,有时会产生不安和疑惑的焦虑情绪。

性幻想

性幻想是少男少女的一种正常性心理现象。它是自我满足性欲的活动,它可以宣泄内心的压抑,抚慰心理冲突,满足心灵的渴求。

性幻想多集中于睡前醒后,或卧床、乘车、散步等闲暇之时的性心理活动。性幻想的内容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与个人的生活阅历相关,与自己对异性的接触程度、交往经历和想像力有密切关系。比如幻想与只见了一面的漂亮女孩儿举行盛大婚礼;幻想自己昼夜思慕的女名星、名模能突然降临并与自己“一见钟情”;幻想自己心仪的女同学遭遇困境,自己充当“英雄救美”的男主角;幻想与最爱慕的异性接吻、拥抱,甚至体验性经历……把幻想的内容、情节、结局设想得完美适意,达到性需求的满足。

性幻想是他人无法阻止的,只有靠个人进行自我调控。要理智地对待性幻想,男同学不要过分自责、过多烦恼,应在闲暇时关心性的知识,多参加文体活动,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减少过多的性幻想,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性梦

由于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性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性心理的特殊反映形式。性梦在性医学上称异性交合之梦。

性梦形成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向往爱慕,生活中留下的异性美好的体态笑容、影视小说中的男女恋爱的镜头描写等,往往会在人的大脑中重新放映闪现,并以自己的意识排列组合,想像虚构出自己的性爱生活,以满足性心理的需求。男性的性梦一般比较直露,是性行为的直接参与者,但对象往往模糊不清,甚至是从未相识的人。

男性性梦有高潮与遗精,也有不遗精现象。性梦不只为未婚、没有性经历的人所独有,已婚的人也有性梦,但随其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一个人有无性梦,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反映出他的性欲水平。

性梦并非道德品质不好的表现,有性梦不必为此苦恼、忧虑、不安、自责,但也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只要心情坦然地好好学习,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不看那些不健康的影视和录像,提高精神免疫力,就会少做、不做性梦。

性自慰

传统称为手淫(手淫带有嘲弄轻蔑的贬义性),国际通称为性自慰。性自慰是用手或健慰器刺激性器官以获得性快感、性满足的自我性行为。

自我性行为是由性冲动引发的客观存在,它是神经内分泌腺体生长发育的结果,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综合自然反应。

性医学专家马晓年认为:“从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观点来看,手淫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为了缓解因性紧张的积累而引起的不安和躁动的一种自慰方式,它是对性器官的有意刺激,是一种自身的、合理的性宣泄手段。”(《现代医学》第2版,第151页)

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对性自慰存在两种错误的偏见认识:其一,认为性自慰是一种罪恶。事实上,性自慰既不是罪恶,又不属于流氓行为;其二,认为性自慰会导致元气大伤、性无能等,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医学研究表明,适当的性自慰不会对身体造成可怕的危害。有些人因为有以上两种认识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应该从对性自慰的心理阴影中解脱出来。

性自慰是自己对性进行实践的一种行为,是一种自我关爱。性自慰给少男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性满足。

虽然性自慰不会对身心造成伤害,但长期沉迷于此,也会使自己意志消沉,而虚度了许多大好时光。青春韶华,有许多值得我们中学生朋友去追寻的东西,如丰富而有益的知识、切实而有用的能力、坚韧而持久的毅力、宽广而达观的胸怀。将自己投入到青春的溶炉中去淬炼,会使我们将来收获更美好的人生。

性心理异常

●何谓性心理异常

性心理异常通常是指性心理障碍所引起的一类性心理变态。

●性心理异常及其表现

性指向异常——同性恋、恋物癖、恋童癖、恋尸癖、恋兽癖等。

性偏好异常——窥阴癖、露阴癖、异装癖、摩擦癖、性施虐症和受虐癖等。

性身份异常——性别倒错、易性癖等。

●性心理异常分解

性指向异常——它是指性对象指向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即在满足性要求的对象上发生倒错的一种性变态。人的正常的性对象应该是成熟的异性,而性指向障碍患者,他们选择同性、无生命物体,甚至是动物来满足自己的性要求。

同性恋——同性恋是性取向障碍的性变异,男女都可能发生。同性恋者的对象不是异性,同性恋的性意识、性欲在两性当中选择同性性行为的模式。同性恋者对同性别的人有强烈的心理和感情依恋,而对异性却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

同性恋和异性恋并非总是互相排斥的,两者完全可以并存。同性恋者大多有异性性行为,这种情况被称为“双性恋”。他们对同性和异性同样地喜欢,同样地容易被激发性感和性欲。

同性恋行为承受着父母、配偶、朋友、社会等种种压力,精神是很痛苦的,不应歧视责怪他们,要予以宽容和同情。当然,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也要多学习科学健康的性知识,选择正确的性取向,正确对待与同性、异性的关系,避免发生同性恋,以免给未来的生活带来痛苦。

性偏好异常——即性偏好障碍。它是指在满足性要求的行为方式上发生了异常。正常状态下,一个人的感情表达方式应该是异性间的性行为,而性偏好障碍者以偷看异性的生殖器,在异性面前显露自己的生殖器官,把自己打扮为异性,接触及摩擦异性的身体等奇特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是性心理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类。

性身份异常——一是“性别倒错”。心理学上把某人性格与性别的心理行为不统一,称为性别认同障碍,又叫性别倒错。二是“易性癖”。易性癖是指某些人对自己生理结构上的性别身份极为不满,要求医生做变性手术等异常行为的一种性变态。

正常的男性,从生理上到心理上,表现为健壮、刚毅、勇敢、奋争和大度,均鉴为阳刚之美,毕生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以男子汉的气质和风度孜孜追求男性的性格特征。性别倒错则反之,从性格、表情、举止和神态处处表现为男孩女性化。

正常的女性,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第二性征迅速显现出女性的阴柔之美,时时透露出温和、妩媚、沉静、善良的女孩性格特征。反之,她的言行举止、表情、服饰处处表现为男性化。

性别倒错形成的原因。性别倒错的产生可能与其染色体异常或性激素异常有关。也可能是青少年在儿童期因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而造成的,如把孩子当成异性教养,按照异性的行为方式要求其一言一行,使他们从小就产生心理异常认同。男女性格特征的形成要靠父母有意地培养,这是家庭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性别倒错的产生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材、相貌比较接近异性。如女孩子长得高大、壮实,男孩子长得小巧、秀气,加之周围人的议论,使他们也认为自己像异性,逐步形成异性的言行与观念。

如何纠正性别倒错?性别倒错影响人的人格尊严,必须予以纠正。性别倒错的青少年,可先到医院检查有没有先天性缺陷,如果没有,就可考虑进行心理治疗。努力改变异性行为,强化同性行为,要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语言与自己的性别相符;感受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并进一步改变自身的异性腔调、动作,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气质。如男孩子的粗犷、果断;注意模仿同性的言谈举止,逐步完善自己的性格特征;加强男孩儿对自己性别及其相应行为的认同和喜爱,通过参加一些活动,体现自己性别的勇敢、果断、豁达、顽强等优点,增强改变异性行为、学习同性言行的愿望和效果,克服自我异性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培养自己多种兴趣爱好,也有助于自身性格特征的形成。性别倒错是可改变的,纠正性别倒错要坚定信心,尽力改变自己,就会真正摆脱阴影,取得成功。

有易性癖者对自己生理结构上的性别身份极为不满,并为此感到痛苦不安、焦虑,强烈要求医生做变性手术,渴望像异性一样生活,被异性接受为其中一员。一般多见于男性,常与同性恋、异装癖同时存在。

目前,对性心理异常形成的病因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性心理障碍的发生首先与遗传、性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其次,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不正常或不幸福的家庭也有一定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性心理发育障碍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心理行为异常。

●培养树立健康的性心理

由于性心理发育成熟的因素而产生了异性间的吸引与好感,这完全是正常的性心理变化。但不能因其变化而放纵自己的感情,致使自己忘记学习而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因此,中学生要正确对待异性间正常的性心理变化,积极培养树立健康的性心理。健康的性心理包括如下内容:

战胜感情的冲动

中学生不能把青春期正常的性心理产生的异性间的吸引,当成爱情去盲目地追求。因为中学生男女对爱情的真正含义、爱情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误把异性间的吸引当成爱神的降临。此时此刻,必须保持理智,要自觉地运用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克服头脑中某些不正当的欲念,用理智战胜感情的冲动。

建立真正的友谊

中学生在与异性接触时,要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学习、思想、工作、兴趣、爱好方面的交流上,并不断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同时要注意有意识地扩大交友范围,开展广泛的、正当的男女交往活动,做到为互相学习、相互促进而交往,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的。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进入青春期,男生的情怀会不自主地向心仪中的“夏娃”打开,但又不便表白,于是将它们深深地埋在心里,形成感情上的暗恋。暗恋毕竟是一方面感情上的期待,爱情必须是双方感情撞击的火花。更关键的是,你往往对对方了解甚少,比如她的性格、人品、责任感、世界观、爱情观等。当你盲目坠入情网,就会受到伤害,甚至是终身悔恨。况且,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因为自己的暗恋而影响了宝贵的学习良机,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从小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发向上。在美好的年华里,勤奋学习,创造奇迹,成为祖国繁荣发展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