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747600000077

第77章 儿科哮喘(2)

三诊:又咳2日,有痰,微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上方减麦冬,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风寒束肺,引动伏饮,郁闭肺气,肺气不降,发为咳喘。故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病例8】

王某,男,12岁。主诉:反复咳喘多年,咳1个月,动则喘,晨起重。舌暗苔根厚,脉细。

辨证:寒饮在肺。治则:宣肺化饮。

处方:桂枝5g,麻黄5g,干姜5g,细辛5g,甘草15g,半夏10g,陈皮15g,生白芍15g,五味子5g,泽漆20g,辛夷10g,10剂,水煎服,再继服下方。

款冬花20g,紫菀20g,杏仁10g,甘草15g,茯苓15g,枇杷叶20g,瓜蒌10g,知母15g,泽漆10g,紫苏子10g,陈皮10g,百合30g,20剂,水煎服。

二诊:喘轻,左肺下呼气末哮鸣音。处方:上方加平贝母15g,泽漆5g,板蓝根15g,拳参15g,黄芩15g,桂枝5g,30剂,水煎服。

三诊:早晚咳重,夜间微喘,听诊干啰音,舌红苔白厚微黄,脉细。处方:泽漆15g,拳参20g,陈皮15g,款冬花15g,紫菀15g,枇杷叶20g,半夏10g,炙麻黄5g,百部20g,黄芩15g,平贝母15g,20剂,水煎服。

【按语】

本证为伏饮在肺,又因邪诱发,阳气不足,故晨起重,方以小青龙汤加泽漆泻肺定喘,辛夷宣利上焦,10剂后改理肺化痰法。

【病例9】

高某,男,11岁。主诉:咳1月余,微喘,夜重,听诊右肺哮鸣音,痰多。舌淡苔薄黄,脉细。

辨证:寒饮化热。

治则:宣肺化饮,清热。

处方:金银花20g,连翘30g,桂枝5g,生白芍10g,麻黄7.5g,干姜5g,细辛3g,半夏10g,甘草10g,五味子5g,泽漆20g,生石膏10g,沙参15g,款冬花20g,紫菀20g,4剂,水煎服。

二诊:咳轻,夜稍重,痰多,舌淡红苔黄。处方:上方加枇杷叶30g,沙参15g,减桂枝、干姜。

三诊:舌红苔根黄,微咳,咽中不利。上方加拳参25g,减金银花、连翘、石膏,4剂,水煎服。

四诊:舌红苔薄白,脉弦,微咳。处方:细辛3g,炙麻黄3g,枇杷叶25g,款冬花20g,紫菀20g,沙参25g,杏仁15g,甘草15g,黄精20g,7剂,水煎服。

五诊:微咳,气短,身微痒,处方:上方加杏仁5g,蒺藜20g,地肤子20g,7剂,水煎服。

六诊:昨日咳,微喘,舌淡红苔白,脉细数,胸闷,不热。处方:炙麻黄3g,细辛3g,甘草15g,枇杷叶25g,荆芥15g,紫苏子15g,桔梗10g,紫菀20g,杏仁10g,瓜蒌10g,4剂,水煎服。

七诊:稍轻,上方加泽漆20g,4剂,水煎服。

【按语】

本证为风寒入肺,饮郁化热,故以小青龙汤加石膏、金银花、连翘以清热邪,沙参润肺防燥,款冬花,紫菀化痰止咳喘。二诊苔黄减姜桂,加沙参、枇杷叶化痰。三诊热轻改用拳参清热化痰。四诊五诊以理肺调理祛余邪。2个月后又发,因无热,故治以宣利肺气法。

【病例10】

张某,男,6岁。代诉:自幼支气管哮喘史,常因感冒咳嗽诱发,1周前感冒咳嗽,无发热、鼻塞流涕,而咳喘又作,甚则2日夜寐不能平卧,平卧则咳喘加重,自服阿奇霉素及吸入普米克喷剂,近日喘稍轻,已能平卧,但仍咳嗽、微喘,咳后有较多白沫痰不黏,咳甚则吐、时胸痛,畏寒不明显,听诊两肺干啰音,咽不红。舌红苔白,脉细数。

辨证:饮郁肺气,肺失宣降。

治则:宣肺化饮,化痰定喘。

处方:荆芥15g,紫苏子15g,杏仁10g,甘草10g,枇杷叶15g,款冬花10g,紫菀10g,半夏5g,陈皮10g,炙麻黄5g,细辛3g,干姜5g,五味子5g,3剂,水煎服。二诊:喘轻,舌淡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平贝母10g,小麦50g,7剂,水煎服。

三诊:喘止,舌淡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减麻黄、细辛、荆芥、紫苏子,7剂,水煎服。

四诊:时咳,无痰,偶胸痛,舌淡红苔薄,脉细数。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生白芍20g,知母15g,山药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郁金15g,7剂,水煎服。

五诊:咽痛微红,舌淡苔薄黄,脉细。处方:板蓝根15g,甘草20g,桔梗10g,木蝴蝶10g,皂角刺10g,郁金15g,连翘25g,沙参20g,5剂,水煎服。

六诊:有喘3日,乏力,自汗,微咳,恶心,有涕,咽略痛,舌淡苔白脉细,处方:板蓝根15g,射干10g,荆芥20g,紫苏子20g,杏仁10g,枇杷叶15g,款冬花10g,紫菀15g,甘草15g,7剂,水煎服。

七诊:不喘,听诊双肺干啰音,舌淡红苔薄,脉细数。处方:上方加麦冬15g,平贝母10g,7剂,水煎服。

八诊:咳微喘,咽痛,略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处方:款冬花10g,紫苏子10g,紫菀15g,甘草10g,桔梗10g,杏仁5g,牛蒡子10g,麦冬15g,沙参15g,枇杷叶20g,7剂,水煎服。

九诊:不咳,咽痛,汗多,咽略红,舌淡红苔薄。处方:上方加生牡蛎50g,太子参25g,减款冬花,4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亦是射干麻黄汤加减方。

【病例11】

程某,女,10岁。主诉:多因感冒而喘促,又感冒无热。素有食积。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伏饮在肺。

治则:理肺化痰饮,兼消积滞。

处方:槟榔片15g,枇杷叶30g,甘草15g,紫苏子15g,杏仁15g,细辛3g,紫菀20g,半夏15g,牛蒡子15g,7剂,水煎服。

二诊:喘轻,咽喉不利,舌淡苔白脉细,手足热。处方:上方加射干10g,白芍25g,7剂,水煎服。

三诊:不喘,又感冒,涕多。处方:上方加荆芥15g,紫苏子15g,地骨皮20g,7剂,水煎服。

四诊:时感冒,口唇干,食差。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生白芍25g,知母20g,山药30g,桑叶25g,菊花20g,甘草15g,牛蒡子15g,7剂,水煎服。

五诊:又感冒,咳,舌淡红苔白,唇干。处方:桂枝5g,生白芍15g,知母20g,紫菀20g,枇杷叶20g,甘草20g,芦根25g,连翘30g,金银花20g,5剂,水煎服。

六诊:是内热,咳微喘,舌淡红苔白,脉细滑。处方:桑皮10g,知母20g,甘草15g,芦根20g,杏仁10g,地骨皮15g,生薏苡仁15g,枇杷叶20g,紫菀15g,5剂,水煎服。

七诊:仍咳,乏力,舌淡红苔白,脉细。鼻衄。处方:款冬花15g,紫菀15g,陈皮15g,半夏10g,桑皮15g,知母20g,甘草15g,平贝母15g,牛蒡子15g,炙麻黄3g,5剂,水煎服。

八诊:又感冒,咳喘3日,无痰,昨夜发热,面色不泽。听诊双肺哮鸣音,舌红苔白厚。处方:款冬花15g,紫菀20g,瓜蒌皮15g,枇杷叶20g,沙参20g,杏仁15g,生薏苡仁15g,陈皮15g,通草10g,平贝母15g,炙麻黄3g,牛蒡子15g,麦冬20g,5剂,水煎服。

九诊:感冒4日,咳,有痰,不易咳出,喘,舌淡红苔白,无热,脉滑。处方:沙参20g,麦冬15g,半夏10g,平贝母15g,瓜蒌皮15g,桑叶20g,菊花20g,枇杷叶20g,杏仁10g,牛蒡子15g,紫菀15g,款冬花15g,5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患儿素有食积,伏饮在肺,正气不足,每因外邪诱发,现无热,故只当理肺化痰定喘咳,加槟榔片、牛蒡子消积。凡九诊,均是反复感邪,时发时止,随证调治。

(刘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