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747600000074

第74章 痰热咳嗽兼阳气不足(2)

二诊:塞轻,舌暗红苔薄,脉细。处方:上方加葛根20g,减瓜蒌皮,7剂,水煎服。

【病例11】闫某,男,25岁。主诉:咳1月,无痰。舌红苔白,脉弦。辨证:燥邪伤肺。

治则:润肺养阴,理肺化痰。

处方:黄精30g,麦冬20g,杏仁15g,瓜蒌15g,沙参30g,枇杷叶30g,甘草15g,款冬花15g,紫菀20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舌淡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仙鹤草40g,7剂,水煎服。

三诊:舌红苔黄,脉细数。处方:上方加板蓝根30g,百合30g,4剂,水煎服。

四诊:舌淡苔白,脉弦细,能食。处方:上方加白术30g,7剂,水煎服。

【病例12】

刘某,女,30岁。主诉:感冒2个月,咳,咽痒,痰不多,食后气短而悸,舌暗红,苔根略黄,脉细滑。

辨证:风邪留肺,化热伤阴。治则:润肺生津,清肺化痰。

处方:黄精30g,麦冬30g,沙参30g,百合30g,桔梗10g,甘草20g,神曲20g,生白术30g,平贝母15g,枇杷叶20g,款冬花15g,紫菀15g,7剂,水煎服。

【病例13】

陈某,男,29岁。主诉:干咳1年余,咽痒,甚则微喘,目干痛,痰不易咳出,时脘痛胀。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风燥留肺,肺胃阴伤。治则:润养肺胃,理肺和胃。

处方:黄精50g,沙参30g,麦冬30g,陈皮15g,百合50g,甘草20g,佛手15g,菊花20g,枳实10g,白术20g,紫菀20g,14剂,水煎服。

【按语】

以上病例均以燥伤肺阴为主要病机,或兼风,或化热,均治以润肺理燥化痰法,药宜柔润不滋腻,疏而不燥,是为理燥之法,为复肺之津气散布宣利。

(三)凉燥咳嗽

【病例1】张某,男,35岁。主诉:咳1月余,痰少不易咳出,咽痒。舌暗红苔白,脉细。辨证:风邪犯肺化燥。

治则:轻宣理肺,润肺化痰。

处方:麦冬30g,瓜蒌皮15g,百合50g,黄精30g,沙参30g,细辛3g,甘草20g,桔梗10g,紫菀20g,枇杷叶20g,7剂,水煎服。

【按语】

咽痒者,风气也,发病月余,痰少不易出,邪从燥化。北方多寒,其风亦多寒性,与合邪不同,合邪为二邪以上共同致病。兼气者,为一种邪气,具有多种邪气的治病特征,但可以某一特征为主。风邪易化燥,然北方之风多兼寒性,南方之风多兼火气,东方、蜀地之风多兼湿气,西方之风多兼燥性,皆为运气所成,亦合于四时。以下病例以风邪或燥邪为主,微从寒化或少化热,即是此等病性,治当清宣而润,以麦冬沙参等配细辛、麻黄、荆芥、紫苏,本例病人以润化为主,佐以策宣。

【病例2】边某,女,30岁。主诉:咳1月,痰不易咳出,咽痒。舌尖红苔白,脉细。辨证:风邪留肺。

治则:疏风理肺。

处方:麻黄5g,细辛3g,枇杷叶30g,款冬花20g,紫菀20g,沙参30g,杏仁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与上例似,疾不甚少,故以宣化为主,佐以润肺。

【病例3】

单某,男25,岁。主诉:2月前感冒,咳未止。近日加重,无痰,咽中不利。舌淡红苔薄,脉细。

辨证:燥邪留肺。

治则:润肺理燥化痰。

处方:瓜蒌皮15g,百合50g,黄精30g,荆芥15g,沙参30g,甘草20g,桔梗10g,细辛3g,款冬花20g,紫菀20g,枇杷叶20g,百部20g,玄参20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为燥邪留滞肺中,痰少而不易出,治以润化理肺养肺,佐以温宣利咽之品。

【病例4】尹某,男,32岁。主诉:咳数月,无痰。舌淡苔白,脉弦细。辨证:燥邪留肺。

治则:润肺轻宣理燥。

处方:枇杷叶30g,紫菀20g,黄精30g,麦冬20g,炙麻黄3g,细辛3g,陈皮15g,甘草15g,沙参3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红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山龙30g,拳参20g,减麻黄,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燥邪犯肺已数月,舌淡苔白,阴气已伤,治以宣肺润肺。二诊舌红,恐从热化,减麻黄加山龙、拳参清肺而无伤肺之药。

【病例5】张某,男,61岁。主诉:咳1月,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痒。舌暗苔白,脉细。辨证:风燥犯肺。

治则:润肺理肺,化痰止咳。

处方:细辛5g,沙参30g,麦冬30g,黄精30g,百合50g,款冬花20g,紫菀20g,枳实15g,厚朴15g,枇杷叶20g,7剂,水煎服。

二诊:咳轻,痰多不易咳出。舌暗红苔少脉细处方:上方加平贝15g,杏仁15g,苏子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风燥在肺已月余,最易耗伤津液,涩滞气机,故于宣润理肺之中加枳朴开胃气以承津气于肺。

【病例6】

邓某,女,45岁。主诉:反复感冒,微热,咳,咽痒,无痰,手足心热。舌红紫苔薄,脉细。

辨证:风燥袭表犯肺。

治则:轻疏风燥,润肺化痰。

处方:细辛3g,枇杷叶20g,沙参30g,黄精30g,百合50g,麦冬30g,桑叶20g,菊花20g,紫菀20g,陈皮15g,4剂,水煎服。

二诊:不咳,舌红苔厚腻。处方:杏仁15g,白蔻5g,枳实15g,佛手15g,生薏苡仁30g,甘草15g,厚朴15g,半夏15g,陈皮15g,竹叶15g,通草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证为风燥侵袭肺卫,阴气不足,阳气被扰,润理肺气之品配以细辛、桑叶、菊花轻宣下气之品。二诊已不咳,但苔厚腻,改以三仁汤以利气分兼调胃气,气分一利,邪不易再侵。

【病例7】丁某,女,28岁。主诉:感冒20余日,干咳。舌红苔薄,脉细。辨证:燥邪伤肺。

治则:润肺理燥。

处方:沙参30g,麦冬20g,桑叶15g,黄精30g,炙麻黄5g,枇杷叶30g,款冬花20g,紫菀20g,细辛3g,杏仁20g,7剂,水煎服。

二诊:昨日又发热,头痛,干咳,鼻塞。舌嫩红苔剥处方:加味建中汤加沙参20g,枇杷叶30g,款冬花20g,紫菀20g,杏仁15g,党参20g,仙鹤草40g,百部20g,7剂,水煎服。

三诊:鼻塞。处方:上方加辛夷10g,7剂,水煎服。

四诊:咳重,无痰,舌淡苔黄而剥,脉弦细数。处方:泽漆15g,枇杷叶30g,沙参30g,黄精30g,拳参20g,白前10g,甘草20g,款冬花20g,紫菀20g,炙麻黄3g,生石膏5g,太子参30g,鸡内金20g,4剂,水煎服。

五诊:夜间咳重,无痰。处方:上方加百合50g,杏仁20g,麦冬30g,减泽漆,10剂,水煎服。

六诊:偶咳,地图舌,脉细。处方:百合50g,枇杷叶20g,杏仁10g,款冬花20g,紫菀20g,麦冬20g,黄精30g,沙参25g,甘草10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为脾精不足,肺气不得充养,素体内伤,复感燥邪,病情易反复,故先理其肺,后以建中为主调治。

【病例8】陈某,男,41岁。主诉:干咳无痰2个月,早咳重。舌红苔厚,脉弦细。辨证:气分湿郁,燥邪留肺。

治则:清利气分,润燥理肺。

处方:杏仁15g,豆寇5g,桔梗15g,甘草20g,黄精30g,枇杷叶20g,生薏苡仁10g,陈皮15g,沙参20g,款冬花20g,紫菀20g,泽漆20g,平贝母15g,7剂,水煎服。二诊:咳轻,舌红苔厚而干。处方:上方加瓜蒌15g,生薏苡仁10g,7剂,水煎服。

三诊:干咳,舌暗红苔白,畏寒。处方:沙参30g,款冬花20g,紫菀20g,桔梗15g,杏仁20g,细辛5g,炙麻黄5g,枇杷叶20g,干姜2.5g,7剂,水煎服。

四诊:天寒又咳,胸闷。舌暗红苔白,脉弦。处方:上方加薤白20g,瓜蒌20g,7剂,水煎服。

五诊:舌红苔根厚,脉弦。处方:沙参30g,平贝母15g,泽漆20g,款冬花20g,紫菀20g,拳参20g,黄精30g,陈皮15g,枇杷叶20g,瓜蒌15g,桔梗15g,穿山龙30g,14剂,水煎服。

六诊:咽中如阻,有痰,咳轻,舌暗红苔白。处方:瓜蒌20g,沙参30g,枇杷叶30g,炙麻黄7.5g,杏仁15g,茯苓15g,半夏15g,旋覆花15g,甘草15g,银杏10g,款冬花20g,紫菀20g,14剂,水煎服。

七诊:异味刺激咳,涕多,舌暗红苔白,脉细。处方:辛夷10g,炙麻黄3g,细辛3g,沙参30g,款冬花20g,紫菀20g,黄精30g,百合30g,麦冬20g,枇杷叶30g,瓜蒌15g,14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为燥伤肺气,又兼湿郁,故以三仁汤合润理肺气之品,素有伏湿,故易合邪,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多有反复邪加,或轻或重,湿不化,阴不复,其病难愈,曾治肺燥哮喘病人,以大剂润肺养阴之药,服7周始得止喘。

【病例9】

张某,女,43岁。主诉:半月前感冒,咳,静脉滴注抗生素后不好转,咽痒痰多,色白。舌淡苔薄,脉滑数。

辨证:风寒犯肺。

治则: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处方:麻黄5g,细辛3g,枇杷叶25g,沙参20g,党参15g,款冬花20g,紫菀20g,陈皮15g,半夏15g,杏仁15g,4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苔剥,咳轻痰少。处方:上方加杏仁5g,生龙骨15g,生牡蛎50g,太子参30g,5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显系风寒,宜以温宣,因其苔薄,故稍佐滋润,时气外感不似伤寒、温病之重,亦多杂气,而少传变,且时气多偏邪,时气为小邪,日久不已最成杂病,为邪气恋虚而成,故治时气,多无重药。

【病例10】伏某,女,46岁。主诉:感冒后咳,咽干口渴。舌淡苔少,脉细。辨证:燥伤肺津。

治则:养阴润肺理燥。

处方:黄精50g,沙参30g,麦冬30g,紫菀20g,甘草15g,陈皮15g,细辛3g,桑叶20g,枇杷叶20g,半夏15g,7剂,水煎服。

二诊:目微肿,舌淡红苔少,腹满,微咳,脉弦细。处方:上方加防己15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为燥邪稍重伤津耗气,与病例6相似。

【病例11】

马某,女,56岁。主诉:半年前咳,无痰,渐有白沫痰,异味刺激加重,畏寒。舌暗红苔白,脉细。

辨证:燥伤肺阳。

治则:润肺理肺,温宣肺气。

处方:炙麻黄3g,黄精25g,沙参25g,麦冬20g,枇杷叶30g,紫菀15g,细辛3g,半夏10g,陈皮15g,桂枝5g,白芍15g,14剂,水煎服。

二诊:偶咳,舌暗红苔白,脉弦细。处方:上方加半夏5g,桔梗10g,杏仁10g,减麻黄、细辛,14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为燥邪留肺,阴阳两务,故初起无痰,渐肺气被损,不得敷布成饮,痰见白沫而畏寒,以小青龙汤减干姜、五味加润肺之品。二诊显轻,减麻黄、细辛,加杏仁、桔梗以利肺气。

【病例12】

梁某,女,50岁。主诉:咳10余日,痰白,甚遗尿,口干。舌暗红苔暗黄,脉沉细。

辨证:风寒犯肺,化热伤津。治则:宣肺润肺,清肺化痰。

处方:麦冬30g,黄精30g,沙参30g,枇杷叶30g,拳参20g,细辛3g,炙麻黄3g,甘草20g,桔梗15g,陈皮15g,紫菀20g,7剂,水煎服。

二诊:咳轻,咽不利,舌暗红苔根厚。处方:上方加百合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时气风寒,侵袭肺络,稍有转化,遗尿为其下素虚,先治新病,宣肺、润肺、清肺同用,以理肺为主。二诊而安。

(刘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