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747600000058

第58章 小便失禁

小便失禁与遗尿的病机都是肾虚不固,膀胱失约所致,但小便失禁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明知要小便而不能自我控制,多见于老年人,且多见于女性,常因剧烈咳嗽、喷嚏诱发。《诸病源候论·小便不禁候》说:“小便失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失禁也。”可见巢氏认为小便失禁之病机多为肾气虚,下焦虚寒。但小便失禁应以辨虚实为主,故常见虚实夹杂,治疗时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桑老师临床多以补中益气汤加银杏为主方治疗因气虚而失于固摄之小便失禁。实证以清热解毒但不苦寒之品治疗,故小便失禁治疗重点在于辨明虚实,分清寒热。

【病例1】

赵某,女,60岁。尿频多年,尿少,咳而尿失禁,时胸中悸而痛。舌淡红苔薄黄,脉细。

辨证:肾虚邪伏。治则:补肾固摄。

处方:败酱草30g,瞿麦30g,熟地黄30g,山茱萸15g,金樱子20g,银杏10g,黄芪50g,土茯苓50g,桂枝10g,血余炭15g,丹参10g,7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处方:上方7剂,水煎服。

【按语】

此例为肾虚而邪伏之证,老年女性,肾气不足则下焦伏邪不去,故出现尿频、尿少。伏邪渐耗正气,且因咳嗽而气失固摄而见尿失禁,故治疗应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补肾固摄的同时清热利尿,方以败酱草、瞿麦、土茯苓清下焦热邪、清热解毒利尿,熟地黄、山茱萸、金樱子、银杏补肾固精缩尿,黄芪补气固摄,桂枝振奋肾阳,血余炭化瘀利水,因邪留日久必化瘀而致血水同病,丹参理气活血治胸痛,全方共奏补肾固摄、清热解毒之功。

【病例2】高某,女,69岁。近1周咳遗尿,少腹不适,冷凉感。舌淡红苔白,脉沉细。辨证:肾阳不足,邪气伏留。

治则:温肾助阳,清热祛邪。

处方:黄芪50g,熟地黄30g,桂枝10g,山茱萸20g,山药20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杜仲20g,桑寄生20g,瞿麦30g,银杏10g,土茯苓30g,7剂,水煎服。

【按语】

与上证同,但本例舌淡红苔白,而上例热像较重,故本例在治疗时以利尿清热较平和之品为主,故治疗以瞿麦、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尿。黄芪补气固摄,银杏补肾固涩缩尿,全方先袪邪气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补肾温阳固涩止遗。全方共奏温肾助阳清热祛邪之功。

【病例3】

曹某,女,70岁。尿失禁1年,因劳累或咳嗽加重,量少,左下肢外伤后膝以下肿,汗出,乏力,肢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辨证:脾肺气虚,失于固涩。治则:益气升提,固涩止遗。

处方:银杏15g,黄芪50g,党参30g,升麻5g,白术20g,当归20g,陈皮15g,柴胡10g,乌药10g,生牡蛎50g,浮小麦50g,稻根30g,瞿麦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为肺脾气虚,故临床尿失禁同时伴以汗多、乏力、肢倦为主。舌苔薄黄此为仍有邪之象,故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中益气、升阳固涩,加银杏补肾固涩缩尿,合牡蛎散以益气固表、敛阴止汗,加瞿麦祛邪利尿,乌药温肾散寒,全方共奏益气升提、固涩止遗之功。

【病例4】宋某,男,75岁。尿失禁,近日行路不利。舌暗红苔白而剥,脉沉滑。辨证:肾精不足。

治则:补肾填精,活血化浊。

处方:焦山楂150g,银杏叶150g,地龙100g,何首乌100g,石菖蒲100g,杜仲100g,续断100g,桑寄生100g,肉苁蓉100g,石斛100g,莪术150g,土鳖虫100g,皂角刺100g,升麻30g,1剂为丸,每丸12g,每日3次口服。

【按语】

此为脑血管病变而致小便失禁,脑络不畅而致神经支配异常。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因此益脑窍应以补肾填精,同时化血中浊邪。方药以续断、桑寄生、肉苁蓉补肾填精;焦山楂、银杏叶、何首乌入血分清利血脉,又可以养血。地龙通经活络;石菖蒲开窍化痰;石斛滋阴益肾;升麻升提阳气。年老病久成瘀,莪术、土鳖虫、皂角刺活血行气散瘀结。全方以补肾填精,活血化浊为主。

(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