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带教医案实录
13747600000052

第52章 特发性水肿

本病多发生于30~40岁女性,其发生多与情志、体质、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脾功能失调则疏泄无权,健运失职,气滞湿停而为水肿。饮食劳倦,禀赋不足,房劳过度,亦可损伤脾肾,导致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患病日久,气滞、气虚皆可导致血瘀,血不利则为水,常使水肿加重。因此,肝气郁结、脾肾两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病例1】

刘某,女,34岁。颜面水肿多年,多因劳累或郁怒加重,乏力,口渴干。舌暗苔白,脉沉细。

辨证:阳气失宣。治则:宣阳利水。

处方:生石膏10g,杏仁15g,麻黄10g,防己15g,黄芪100g,甘草20g,知母2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方仍面肿,口渴,手足多胀,困倦。舌红苔黄,脉细滑。处方:上方减麻黄、生石膏,加柴胡30g,黄芩15g,冬瓜皮25g,浮萍30g,车前子15g,7剂,水煎服。

三诊:好转,有汗,舌红苔厚。处方:上方加苍术2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以颜面水肿为主,《金匮要略》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故应以宣阳利水法为主,方以麻黄宣阳利水,生石膏应气机不利而阳气郁而化热,故清郁热,杏仁降利气机,黄芪补气利水,防己利水除湿且不伤阳气,知母合生石膏养阴清热,甘草补脾和中。全方共奏宣阳利水之功。二诊时因湿郁较重而致湿郁化热,故见口渴、困倦、手足酸胀,故以上方去麻黄、生石膏,加柴胡理郁清热,黄芩清热燥湿,冬瓜皮利水消肿,车前子清热利尿,浮萍利水消肿解表清热。三诊时好转,有汗表示郁滞之湿热已开,故在上方之上加苍术以健脾燥湿以发散之法为主。

【病例2】

苏某,女,51岁。全身肿,目肿甚,夜重,尿频多年,经查生化及尿血常规未见异常,口渴,略乏力,下肢沉,劳累及生气后肿甚。舌暗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肾阳不足,气机不利。治则:温阳化气利水。

处方:冬瓜皮25g,防己15g,黄芪50g,炙麻黄5g,杏仁15g,生牡蛎100g,生白术30g,柴胡15g,白芍20g,续断20g,桑寄生20g,瞿麦30g,附子10g,天花粉20g,7剂,水煎服。

二诊:肿稍轻,咳嗽,舌暗苔白,脉沉细滑。处方:上方加桂枝5g,沙参30g,枇杷叶20g,7剂,水煎服。

三诊:肿轻,咳夜重,舌暗苔白,脉细滑。处方:上方加款冬花20g,7剂,水煎服。

四诊:查血、尿、肝、肾功均正常,由郁怒又肿同前,舌淡苔白,脉细滑。处方:原方加柴胡15g,7剂,水煎服。

五诊:近日背痛,舌淡苔白,脉细滑。处方:上方加桂枝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患病日久,肾阴阳两伤,肾虚膀胱气化不利而致水液代谢异常,同时气虚多致气郁,更易致气机不利而津液不布而致水肿,故方以黄芪益气利水消肿,防己、冬瓜皮利水消肿而不伤阳气,麻黄宣畅气机,杏仁降利气机,二者一宣一降使气机畅利而行,生牡蛎、白芍和阴气,生白术运脾化湿,柴胡疏肝解郁,续断、桑寄生补肝肾,配以附子、天花粉、瞿麦为瓜蒌瞿麦丸化裁以温阳化气、润燥生津,全方共奏温阳化气利水之功。二诊时肿轻,感冒而致微咳,以上方加桂枝少量振奋阳气以助化气行水,加沙参、枇杷叶养阴清肺止咳。三诊时肿轻,仍咳,加款冬花润肺止咳化痰。四诊时因郁怒而致气机不利加重又肿,于首诊之方加柴胡以清热疏肝。五诊时于上方加桂枝振奋阳气以助化气利水。

【病例3】

靳某,女,45岁。微肿多年,劳累、郁怒后加重,大便干,口干,目涩,带下不调,少腹多痛,小便不利,畏寒多,易汗出。舌暗红苔薄,脉沉细。

辨证:邪结不去,肾精不足。治则:补肾清热,解毒利水。

处方:熟地黄50g,山茱萸20g,山药30g,牡丹皮15g,茯苓15g,泽泻15g,桂枝5g,附子5g,车前子15g,牛膝20g,香附20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冬瓜皮25g,生白术40g,人参10g,15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为妇人带下而致精血不足,全身失养之象,胞宫伏邪日久,则耗肾之精血,肾精不足,阴阳两伤而见全身一派虚损之象,此时且不可见虚补虚,否则邪气更易壅滞不去,此为由实致虚,故邪气不去则正气不得复。因此治疗本病应以扶正祛邪并重,方以肾气丸以温肾阳、滋肾阴,牛膝补肝肾之精血,土茯苓、蒲公英清热解毒去胞宫伏邪,冬瓜皮、车前子、生白术利水运湿消肿,人参补气利水,香附理气疏肝,全方共奏补肾清热解毒利水之功。

【病例4】

付某,女,34岁。全身肿多年,无咳喘,尿正常,郁怒或活动少时加重,身痒,血尿常规多次检查正常。舌尖红质淡苔白,脉细。

辨证:气血不和。

治则:养血和血,行气利水。

处方:通草15g,防己15g,竹叶15g,柴胡30g,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30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半夏15g,秦艽20g,黄芪50g,15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无咳喘,尿正常可见并非肺肾之脏病,此例为气血不和而致气机不利水液代谢失常之象,故方以《金匮要略》之当归芍药散为主方,身痒为肌肤血虚失养之象,当归芍药散治疗气血水同病,生白芍养血和血,当归、川芎养血行气,茯苓、白术、泽泻利水渗湿,加入通草、竹叶渗湿利尿,防己利水消肿,黄芪益气利水,半夏燥湿散结气,秦艽通经络祛湿,全方共奏养血和血行气利水之功。

(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