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从此旅游不吃亏:游客维权与防骗指南
13746300000030

第30章 热点旅游地防骗攻略(4)

南京梅岗有东晋“淝水之战”主将谢安的墓碑,“有石而无其辞,人呼为‘无字碑’”。原因是“以(谢)安之功德,难为称述,故立白碑”(选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所谓白碑即言碑上无字。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以八千之众胜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使东晋又偏安38年,也因此之故,为谢安之墓竖一通“无字碑”,盖“伟绩丰功不胜记也”。另一说法为谢安临终之前,问他请谁撰写碑文,他不语,也有人提到陶潜和王献之,他摇头,直到死也未确定谁写碑文,只好立“无字碑”了。

南京还有一块“无字碑”,是孙中山先生的。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不息,为推翻封建帝制功不可没,建立中华民国,赢得了世人的广泛拥戴和赞扬。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先生撰写墓志铭,本来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事情。不料却一波三折,终归遗憾。起初,讨论立碑撰文时,原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和墓志铭。后来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大家考虑再三,认为惟有与孙中山先生友谊密切,且国学功底极深的章太炎先生能胜此大任。章太炎先生也说:“论与中山先生友谊之深、互知之深,其墓志铭唯我能胜,也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做墓志铭。就这样,章太炎写下了古朴典雅,凝练审慎的《祭孙公文》。谁知,章太炎当仁不让的拟写墓志铭,也使得蒋介石丧失了一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为此,蒋介石记恨在心,他以中山陵建筑总监的身份和党国代表的名义,拒绝使用章太炎拟写的墓志铭。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后来,不得已而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后来,人们似乎又觉得,没有墓志铭的中山陵,也许是天意。先生的一生丰功伟绩,岂能用寥寥文字所能表达详尽。此陵无字胜有字,先生的功绩、恩泽,雕刻在亿万人民心中,珍藏到永远。

矗立在苏州玄妙观三清殿的无字碑,被人认为是一块充满凛然正气的碑。此碑高约7米,宽约2米多,看上去古朴平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一则坚贞不屈的故事。此碑原本是有碑文的,为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文帝朱允坟的老师方孝孺所书,铁画银钩,不同凡响。当年,朱元璋死后,朱允坟以皇太子身份继位。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不服,借故起兵,篡夺了其侄的帝位。破京城,夺帝位后,朱棣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登基书),方孝孺非但不服,反而大骂朱棣是叛贼。朱棣勃然大怒,不仅将方孝孺处于惨刑,而且“夷灭十族”(九族及其学生),死者达870余人。朱棣仍不解心头之恨,命人把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方孝孺撰写的那篇碑文磨掉。方孝孺遇难后,他的朋友和门生,在夜里偷偷把他的遗体运到南京雨花台附近安葬,为掩人之目,他们只得在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方孝孺的这两块“无字碑”,虽无一字,却无字胜有字,多少年来,它默默控诉着封建帝王的残忍和凶暴,传颂着孝孺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

南宋秦桧的墓碑也是无字的。秦桧66岁病死后,其家人请了不少人为其撰写碑文,由于他“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太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一时忠臣良将,不避形迹”(《宋史·本传》),所以没有一人为秦桧撰写碑文,于是只好立一块没有碑文的无字碑。不仅如此,秦桧的墓地,后来竟被人称为“狗葬村”。

总之,“无字碑”虽然无字,而它所记载的历史是清楚楚的,是谁也改动不了的。

14.上海

上海属于人员密集型城市,据当地警方介绍,节日期间街头反扒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等游客“淘宝”所在地,不要被琳琅满目的名牌迷花了眼,摩肩接踵之间,你的钱包就有可能成为他人的囊中物。同样一件衣服,在上海的不同商场,价格可以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货比三家”,一般说来,四川北路上的商店价格较低,南京路上店面大,牌子老,消费水平适中,淮海路的消费对象主要是白领和时尚男女。

15.广州

如果你可以乘飞机到广州的话,最好不要坐火车,机场治安比火车站要好很多。火车站出口是最危险的地方,出站时,注意好行李,挎包一定斜背在胸前。注意,在出站口及广场,不要和任何陌生人搭话,包括巴士、旅馆拉客的,卖地图的;离开广场后,自己找旅馆住下,不要相信拉客者。备足零钱,花钱时该付多少就给多少,这样可以避免找到假币。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要佩戴太引人注目的首饰(比如钻戒,假的也不行),不要露富。大额现金要贴身存放好,小额现金要够用,否则取钱很尴尬,也不安全。

16.遵义

茅台酒产于遵义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镇。但你在遵义买到的茅台酒,未必就是真的,遵义查获假茅台酒案屡有发生。茅台没有便宜的。谁要是告诉你他能买到便宜的茅台酒,此人多半是骗子。茅台酒的酒瓶是乳白色玻璃瓶,封口为大红色螺纹扭断式防盗铝盖,顶部有“贵州茅台酒”五个白字,瓶口无内塞。整瓶酒外包一张优质正方形皮纸,装在彩盒中:外包装彩盒用的是进口白版纸加细瓦楞。盒上字体和色泽与商标、背贴上一致。假“茅台”的封口用深浅不同的红色胶帽,有透明无字的,也有假造“茅台”两字的,瓶盖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盖子也壁纹各异有黄色扭断式铝盖,也有塑料盖外套扭断式黄色铝帽的。内塞有螺旋式、带腰线、平顶等几种。外包装盒用的是不合格的劣质皮纸或其他材质。

延伸阅读:酒圣杜康

我国是酒的故乡,在神农、黄帝时便有了酒。据《太平御览》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而陶是用来盛酒的;《抱朴子》载:“黄帝造酒泉法,以曲米和成丹药”;《素问》载:“黄帝命作汤液酒醴以为备。”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中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实物则有如龙山遗址中尊、斝、盉等陶制酒器;大汶口遗址中的灰陶尊、白陶豆、黑陶杯等酒器;在出土的殷商文物中,青铜酒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甲骨文、金文中就有“酒”字等。可见,酒的酿造,在我国肯定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就像古代许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一样,第一个造酒或发现酒的人已经湮不可考。但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是杜康发明了酒,他也被尊为“酒圣”。

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粱。传说杜康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粱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了,半个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他的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无意中的发明使他成了名人,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并办起了杜康酒店。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古人没有给我们留下确凿的有关杜康身世的信息,他们有的说杜康是“黄帝之时宰人”,有的说杜康就是少康——夏朝的第五世君主,还有的干脆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见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不过,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杜康是周代人。理由有三:其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杜康作秫酒”。许慎是东汉人,既然连汉代人都知道杜康是秫酒的创制者,那么杜康肯定是汉代以前的人。其二,《礼记·明堂位》中记载:“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意思是说,直到殷商,人们饮用的仍是酒糟与酒汁混在一起的“醴”,周代才以“酒”为尚。由此可见,杜康不应是周代以前的人。其三,杜康姓杜,“杜”氏是周代才出现的姓氏。综上所述,不难得出“周人杜康”这一结论。而河南杜康村一带流传着的有关杜康的传说,又印证了这种结论。相传,杜康是周宣王的御史大夫杜伯的孙子。一次,周宣王外出视察,途中听到小孩子在唱歌:“月将升,日将没……几亡周国。”周宣王觉得蹊跷,回宫后以此事询问太史伯阳父。伯阳父认为,“月”为阴,“日”为阳,这预示着将有“阴人”——也就是妇女要乱国。当时,恰好有一个老宫女生下了一个女婴,伯阳父对周宣王说,这女婴就是将来“几亡周国”的妖女。周宣王极为惶恐,命杜伯杀掉这名女婴。杜伯心善,不忍滥杀无辜,就将女婴偷偷送出了宫。事发之后,周宣王大怒,派遣大宗伯召虎捉拿杜伯全家。召虎与杜伯友情极深,他不愿看到杜伯绝后,于是冒着抗旨被杀的危险,在捉拿杜伯全家时,故意放走了杜伯的次子和长孙。杜伯的长孙,就是杜康。那时杜康才7岁,他随着叔父一路逃亡,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来到现在的汝阳县凤凰岭。凤凰岭山深林密,宛如世外桃源,叔侄俩觉得此处很安全,便在山上找了个山洞住了下来。后来,杜康又给山下村里的胡大放羊,并由于一次偶然的经历,发明了酿酒技术。

17.苏州

苏州火车站或者汽车站出站口,有很多推荐“一日游”或者旅馆的人,不要去搭理,只要你有一点犹豫的意思,他会缠上你半天!他们所推荐的旅馆,大都“脏、乱、差”。不要听信三轮车夫以极低的车资,推荐你去什么地方玩。曾有网友爆料说,一个三轮车夫对一个小女孩推介的苏州最好玩景点是水乡民俗园,最好看的是斗鸡表演。苏州特产基本是一些丝绸和苏式糖果糕点。糖果糕点以采芝斋,稻香村,叶受和为好。丝绸建议到大的商店购买,黄牛、司机、三轮车夫推荐的不要去卖,你要是买的是200元的,可能值20元就了不得了!

拓展阅读:古之天堂景,今在江苏境

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秀丽的自然风光,使苏州成为“人间的天堂”。苏州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是游客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一闻寒山寺的钟声。不过,苏州还是以园林为著,苏州园林典雅古朴,美景四时,在世界园林史中独树一帜。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苏州城外绿水粼粼,青山隐隐:太湖碧波万顷,众多的小湖泊相互贯通;姑苏、灵岩、天平和洞庭诸山,点缀于阡陌湖泊之间,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何园是一定要去的,在何园随处捕捉到的是开放和明快。整个大厅面积达160平方米,在中国传统厅堂建筑的形式上融入了西洋建筑理念和表现手法,高大庄重的建筑构架上配以四围通透开放、装饰华丽的玻璃墙面,你们感受不到中式厅堂的封闭、古板和沉闷,充溢着的是敞亮和跳跃的气息。这里曾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也居住着幸福的一家呢?和园林相比,小巷的美就在它的清幽了,踏进苏州小巷,自然而然的就会感受到一种静,这种静不是用任何数字标准可以衡量的,那是种来自内心的淡薄,一种沉在心里的感动,一种深入骨髓的宁静。不必带地图,更不须事先拟定好计划,只是随着你们俩的心情,随便钻进一条小巷子,遇上残碑断碣便跳下车任意猜测一番,实在想不通还可以向小巷子里的老者请教一下,他们的热情和笑脸往往是南国情调的另一种展示。这样的情景交融,如果还不够小资,那么到街角的茶馆来杯茶吧,让那清新的香气弥漫你们温暖的心,在雾气袅袅中,感受什么是最简单质朴的感情。

“金陵自古帝王州”,从中古到近现代,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文化遗产。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站立桥头,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城内的沧桑繁华刻写着它的年轮。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现代文明的经济都市,与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南京独特的园林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