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13743300000009

第9章 莫因技小而不为

谈谈吴茱萸外用的临床心得

传统医学中过去曾存在“大方医”看不起“下甲人”的现象,现在的内科临床医师重内治法而轻外治法,常常对一些外治法的使用不曾留神,为什么?常常想当然,西药看不好,中药内服也无效,用外治法有效吗?呵呵,不可妄下结论,当你实践了,你就会改变这个看法。清·吴尚先《理瀹骈文》上说的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留心外治法的学习和运用是提高临床技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几个使用吴茱萸外用治大病的例子。

案1药毒致呕巧用吴茱萸降逆气

话说当年我在读硕的时候,跟着我临床导师大内科主任刘新祥教授坐诊,接到某科的一个电话,该科主任说请教授去会诊,一患者反复呕吐2天,已经请内科的几位副主任会诊过,各种止呕西药均用尽,患者症状毫无减轻,滴水不进,家属意见很大,只好请大内科主任出面会诊了。

到了该科,先到病房看患者,患者俯身于床沿,频频干呕,每次呕完,仰靠,有气脱之感。导师简要问了病情,随后翻阅了病历,判定系喹诺酮类药物的反应(已停),告诉该科主任,这患者西药无效可用中药,该科主任瞪大了眼睛说,患者呕得滴水不入,中药能喝下去吗,不是在说笑吧?诸位可能会有同样的看法,以为老教授在说梦语吧?!呵呵,大主任怎么说?他说“谁要你给口服中药,难道除口服治疗的办法外,中医就没其他的方法?!”拿起笔开了一张处方,吴茱萸30g研末,下面用法写的是醋调外敷两侧涌泉穴。

当时我很好奇,心想这药外敷真的能止呕?当天下午我去了该科病房,看那患者,没想到真的神奇,患者不呕了!

案2热病后期内外兼治开胃气

有一次导师电话告诉我要我跟他去看一个患者,出了病房一辆小车等候已久,上了车,患者的家属就开始述说病情。说其母80岁了,因支气管肺炎在某医科大学住院治疗30余天,一开始高热,用了大量的抗生素,高热控制了,但每天仍旧发热,一直波动在37.8~38.5℃之间,咳嗽痰少,时时干呕,水谷均不入。医师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年老了,抵抗力低下了,所以用药效果不好。这样说家属就失望了,得,把老太太接回家吧。

患者回家的当天,邻居告诉他说以前有个医师在这儿工作好多年,中药开得非常好,可以请他来看看,当然那医师就是我的导师。

闲话不说了,到了患者家,诊视患者仰靠在床,咳嗽无力,痰少质黏,时时干呕,饮水则吐,舌光红无苔,脉细弱而数。

看完患者,导师便出了一方,乃益胃汤加西洋参,另一方乃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穴!汤剂水煎去头煎,以二煎汁少量喂入患者口中,频频含咽,不限次数!

为什么去头煎?重病胃气衰败的人,常常“虚不受药”,去头煎,薄其味,取其气,使胃气虚不拒药也。

2天后,患者家属来院请导师复方,说,用药的当天患者呕即止了,第二天思食了。

导师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于是在病历上写到,效不更方,前方继进!告诉家属,该方第一煎即服之,外用药停用。嘱以米粥调养胃气,不可进肥腻之品。

越5日,患者家属告曰热退,精神好转,咳嗽止,纳食增加,遂以参苓白术散合益胃汤收功。

案3肾衰浊攻降逆化浊和胃腑

前面说了2例别人的患者,现在说一个我治的病例。患者是某省级医院血透室副主任的哥哥,一个药源性肾衰患者。患者送进病房,我接诊了,那血透室副主任便递给一份十分完整的住院病历复印件,便开始埋怨他们单位的某医师,说患者感到十分的不适,劳则费力,住到心内科,查查没发现心脏有什么大问题,便开始怀疑肿瘤,不知怎么的使用起左氧氟沙星来,竟连用了1个月,等到患者开始呕吐了,再查肾功能,得,肾衰进入尿毒症期了,入院时检查肾功能好好的,肾衰了要血透,患者70多岁,几个子女都是下岗工人,长期血透负担不起,只好送中医院了!我说可能最后还得血透,那副主任说真不行到时再说吧!

当时入院时,复查患者的肌酐600μmol/L,尿素氮27mmol/L,患者是仰靠于床,少气懒言,声低息微,纳食则呕,大便数日未解,腹无所苦,小便600ml/d,舌干萎无苔,脉细弱而数。

凡治大病,当以顾护胃气为要,存得一份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关键要让患者呕止进食,能进食了,药也就能进了,便可有转机。

怎么办?还是用上法,外用吴茱萸研末,醋调外敷涌泉穴。内服药予益胃汤加西洋参益气养阴,加紫苏梗、藿香梗和胃气,煎汁少量频服。

1周后,患者呕止思食了,再根据辨证用方治疗1个月,结合中药灌肠泻浊(常用经验方:槐花、煅牡蛎、丹参、半夏、附子、益母草等味煎汁15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肌酐160μmol/L,尿素氮7.8mmol/L,患者无明显不适,遂予以出院。

那血透室的副主任在接其兄出院时不停地说,没想到中药的效果如此神奇!

自那以后其家有人生病都到我们这儿来求中西医结合治疗。

案4外邪犯胃温中降逆止呕吐

这个患者是我的小外甥女,今年10月,受寒后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呕吐,典型的胃肠型感冒,到当地的县医院治疗,两三天热退,咳减,就是呕吐不止!

内科进行了会诊,有的医师认为有脑炎的可能性,于是就查CT、脑脊液,结果是阴性;也有的认为是肝病,甲肝、乙肝、丙肝、肝功能就查了一大堆,什么也没发现;有的说是胃病,排空有问题,于是做胃镜,可以这么说吧,该查的都查了,就是没结果,当然住院10多天,花了很多钱,但呕就是止不了!

这时候他的父母急了,才想起远在两千里之外的舅舅了,晚上9点打来电话,我就问了问发病的情况、主要的症状、演变的过程,心想上面的这些考虑没有一个能支持的!于是我就和值班医师联系上了,对方了解我也是做医师的,是个教授,于是很谦虚地和我讨论起来,当然,这对我了解病情很重要,那医师在电话的另一头把所有的检查结果、治疗用药都告诉我了!

最后我断定我这小外甥女没什么大病,就是外感寒邪,不仅侵表了,而且直中了胃腑,用中药一定会有效。于是我告诉我的姐姐等到第二天去找我在当地中医院的某同学开点中药。

我的姐姐就说你开个方,我记下来到药店去拿就行了,行吗?不行,她不是学医的,中药的名字一定写不对,我想了想,就告诉她,你去药店买点吴茱萸研碎吧,用醋调敷在孩子脚底前1/3与后2/3交界的地方,她照做了。

次日凌晨,我被电话声吵醒,没想到是家姐打来的,告诉我小孩一觉醒来,吵着肚子饿,要吃东西,问我给她吃什么好!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在这个时候吃什么最好,米粥呀,以养胃气来复。

接下来我那在中医院工作的同学给她开了3剂参苓白术散加紫苏梗、藿香梗调理,便什么事也没了。

这次只是随便地给大家聊聊,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因技小而不为”,单方气死名医,有时候小办法真的能解决大问题!

其他的如五倍子外敷神阙止汗、苍耳子虫麻油浸拔脓、六神丸治心衰等等小方法,在临床上确实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希望大家在阅读书籍时留心记忆,并在临床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