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13743300000041

第41章 附录书评摘录(1)

《步入中医之门》出版后,受到大量读者的肯定,在网络上出现大量有关本书的书评和读后感,其作者有学中医者,亦有非学习中医者,今摘录部分以附书后,供读者参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观今,治病者有之,著书者有之,而治病著书又通俗达人者当首推此书。中医院校的师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如何将中医理论通俗化,使得易教而又不悖中医基本理论,《步入中医之门》可能告诉了我们答案。作者引用导赤散治疗腋窝汗多一例,可谓论述得极为精彩,心主液开窍于舌心经之极泉导赤散,从基础理论到临床使用,一气呵成,语言通俗,而医理豁然,这源于什么?

“道少斋主人”极为扎实的中医功底,而这种扎实并非仅仅是机械的记忆,只有通晓理论方可寥寥数语揭示答案。诸位想必还记得那位姓丁的大师傅吧?“奏刀騞然,莫不中音”,解剖牛时不仅快,还合乎音律,梁惠王说:“善哉!技盖至此乎?”

大师傅说道“臣之所好者,道也”。“道少斋主人”是悉晓中医之“道”,故方能在谈笑间论复杂的中医之理。

医者,意也。一个好的医生,不仅有好的医术,还要有悟性,所以说“在人思虑”。类天疱疮并喘息性支气管炎一例中,治疗中作者详细辨证后予补肺汤和济川煎,有人问道类天疱疮呢?没加一味清热解毒之药,“道少斋”言那是虚火上冲啊。深思熟虑后突破了定势思维。此类病案书中不在少数。

内察其脉候,外观其形气,中审其人事。中医治病当如此,在本书中多个案例是对此理的使用,比如其导师刘新祥在孩子背后的抚摸,感知是否汗出。还有作者本人看一青年女子时问其陪员“闺女出嫁没”初步判断经、产、带下等。

用药如用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医者,人之大事,性命攸关,不可不察。兵有常道,有诡道,药有辨证处方,亦有单方验方。用兵者未思进先思退,治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读《伤寒论》如同孙武子用兵,读《步入中医之门》亦如此,书中常规治疗有,单方出奇者亦有。成功者有,失败者亦有。对治病时,疾病的转化,堪比优秀将军对战局的掌控。汤药难以下咽,巧用胃管可谓之竹头木屑曾利兵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书才是好书,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思的集合。也就是当我们拿起书时,从字里行间看得见作者行医治病、伏案著书的身影。我们很多年轻的中医可能会遗憾没有尽阅经典,但此书将使我们不再遗憾。

期待更新更高的作品出现。

读者 喝血的狼

记于2007年12月

读《步入中医之门》之感悟

无意中来到“爱爱医”,并发现道少斋主人的讲稿,我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发现原来中医的路应该这么走啊。真如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按道先生的要求,把需要读的书一一购齐,边读边学,感觉诊病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最值得一提的由道少斋主人讲稿的一则病案的启示,把我爷爷20多年的骨髓炎给治好十之八九。事情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时打小麦时,我爷爷不小心被机器压断胫骨,送县医院手术并钢板固定。但从我记事起,爷爷的腿一直是血脓淋漓,而我却没有什么合适的方法,在此期间,用双氧水冲洗,糜蛋白酶外用等,有小效,但不收口。后看道少斋主人讲的皖南名医治骨髓炎之节时,我忽然想起,这样的情况和我爷爷的不是正相符吗?遂以阳和汤加黄芪、当归5剂,服至35剂时,原来发青黑色,肿胀的小腿及脚竟然红活起来,伤口慢慢的小至2mm大小。

原来不知痛痒的小腿和脚也知道痛了。信心大增后,又间断地看了一些病人,效果都还不错。

学中医其实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兴趣;二是疗效。

没有持久的兴趣,想要学好中医,很难。

没有疗效的肯定,想要学好中医,也很难。

经过近半年多的学习加诊病的肯定疗效,对我的中医成长之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步入中医之门》的体系也许不是很完整,内容也许不是很高深,但它恰到好处的起到了一个启蒙作用,起到了一个指引方向的作用。它的作用其实就是一盏灯。当我们对中医茫然的时候,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一般,为我们坚实了必胜的信念。正像道少斋主人的书名一样“步入中医之门”,也许对中医研究已经很高深的朋友来说,意义并不大。但对于喜欢中医,并愿意学习中医,学个优秀的中医爱好者来说,《步入中医之门》也许是适合你的。

《步入中医之门》中很多临床案例,我想都是有案可查的。这些案例,有的是先生从师所见,有的是临床实践,都为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减少误诊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左腋下出汗案、手足青至节案、睑废案,误用生麻黄案等。

《步入中医之门》更大的价值我想并不仅仅体现在启蒙和指引方向上,为喜欢中医的朋友坚定了信心。

“卅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已掘墓人”的作者李今庸老先生如果能看到《步入中医之门》的话,相信他会为此书击节叫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读者 烈火战新

2007年12月16日

医道以术而显 技少积木成林

读《步入中医之门》有感

小雪刚过,读到毛以林教授著的《步入中医之门》一书,顿感冬寒之气荡然无存,一大快事也!即将过去的2007年,对中医来说是一多事之秋,更有几个以“科学”自居者竟要指划中医的事情,外行充内行,结果漏洞百出,徒增笑料耳。

近几年,相关的中医出版物颇多,如《思考中医》《回归中医》《捍卫中医》《第三只眼看中医》等,有为中医呐喊者,有从理论上探讨的,但读之总感到好像缺了点什么。是什么呢?现在读毛教授之书我突然明白了:他们缺的就是临床这一块内容。你再自夸,再怎么口吐金莲,疗效拿不出来,恐怕也没几个人买你帐。

蒲辅周、岳美中、赵绍琴等中医大家之所以受到中西医乃至社会各界的尊重,首先就是拿疗效说话。今读《步入中医之门》一书,才又让人找到了这种感觉。

首先,本书作者是一个临床医生,热爱钻研中医,且又在基层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厚的医疗实践经验;后又师从多位临床大家深造,集英荟萃,具有了更加广阔宝贵的医术积淀,医术也更趋娴熟,已卓有一代风范,故在书中每能应机把亲历医案随手拈来,极具说服力和启发性,中医或非中医读者皆能爱读并受益。

非一般“抄书匠”作者所能为也!

其次,作者文笔极佳,常能于娓娓而谈、不露声色中给人以启发和教益,既说明了道理,也慢慢提高了你的临床水平。令人读之不忍释手,有如饮菩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