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13743300000040

第40章 妇人尤必问经期(2)

2009年2月10日,这患者陪其女,带着外甥女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小孩个子挺高挑,外像也非常好,这样的一个好女孩儿,被疾病折磨的面目晦暗,两目呆滞无神,家中人要是不痛苦欲绝那才怪了。

我先仔细阅读了患者的病历,西医院作出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曾经给过的治疗药物有氯丙嗪、碳酸锂、利培酮等。

小孩正在疾病发作的间歇期,尽管思维迟钝,但仍可问出一些症状来。女人以肝为先天之本,肝主藏魂,魂魄不安,多有精神改变,肝藏血,下注血海,肝之气血不调,多有月经不调。因其外婆告诉过我小孩每月都发作1次,呈周期性。

我就想到可能与月经有关,问诊便从月经前患者有否症状开始。

问:发病与月经期有关吗?

其母插话道:每次发作都从经前几天开始,经前几天,小孩烦躁不安,脾气变得十分暴躁,其后病情迅速加重,狂躁不安,神志不清,到处乱跑,无法控制,需以索缚之。

我又问小孩:每次月经前,自己有什么不舒服吗?

小女孩答:每次月经前十分心烦,不能入睡。

问:经前乳胀、腹痛吗?

小女孩答:乳房很胀,小腹也痛。

问:月经颜色、经量如何?

其母答曰,经量很少,色墨黑,有血块。经后两三天,血块下后,小孩神志便慢慢地变清醒。已经休学1年,原来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我这么好的一个女儿,我是做了什么孽啊,让她得了这个病。说完是泪流满面,十分地悲戚!着实让人感到为之动容!

诊其脉弦,视其舌质舌下有很多瘀点。

到此,大家可能就能明白病机了。我们一起归纳下病人发病的症状。经前乳胀、腹痛,其后暴躁,狂躁不安,神志不清,经量很少,色墨黑,脉弦,舌下有很多瘀点。由这组症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推理,患者先有肝郁,肝气郁结则气滞血瘀,所以经行量少而黑。进而郁而化火,肝火扰心神,所以发为狂证。

病机即明,我想读者们应该知道如何治疗了。

请大家想一想,查一查,古代医籍里面有哪些医家谈到过经期精神失常,病机是什么?都予何法、何方以治疗。此患者,该选用何方?

接着上面向下说,根据上面的思路分析:病机的要点是:肝郁→气滞→血瘀→化火扰神,经前为气血最易混乱之时,肝之郁火从冲脉上冲,上扰元神、心神,故有心神失常。《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论述,就是说疾病的产生,必有其根本的原因,病机的变化,也有其关键所在。就此病人来说,临床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肝郁气滞血瘀所致,治病必求于本,故治以疏肝理气破瘀,佐以清泻肝火、潜镇安神。方以丹栀逍遥丸加减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经前1周服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为什么这样用药,在上案中我已作过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平时服以逍遥丸。

牡丹皮、山栀子、黄芩、当归、生白芍各15g,柴胡10g,云茯苓15g,桃仁、红花、川芎10g,制香附、法半夏、夏枯草10g,生龙齿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炙甘草10g。7剂。

方以丹栀逍遥散加香附清肝疏肝理气,合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加生龙齿(先煎)、珍珠母重镇安神。更以法半夏、夏枯草交通阴阳以安神。上方经前服用,连用两月再复诊。

4个月后也就是2009年6月16日,小孩带着其父来复诊,在我这儿和其父吵闹,说要复学,原来小孩的发病,系老师在学习上批评而致,小女孩心情比较内向,受批评了,就郁在心中,气郁在肝,进而血瘀而化火,火扰神明而发病。

服方后的第2个月开始再也没发病,经来无任何不适,月经较前增多,无痛经,睡眠很好,要求复学,其父怕其因学习压力再发病,是以不允。呵呵。到现在一直很好,未再发病。

倘若此患者,不加问讯月经的变化,可能很难把握其气郁血瘀的病机关键,根据其烦躁、狂躁、神志不清等症,断为痰火扰神证了,就会按照《中医内科学》中“狂证”的基本规律加以用方,予以生铁落饮。方证都有偏差,可能很难取得如此理想的疗效了。

当今之人,凡有精神之疾,每求之于西医药,多以镇静之剂治之,疗效欠佳同时有诸多副作用。实不如中医之调理阴阳气血,恢复自我功能之平衡有效。此类病人临床实为多见,甚为可叹,此患者先用西医而无效,后停用西药求救于迷信,再以纯中药治疗而病痊,便可作为佐证。

案3失眠

失眠一证,临床极为常见,尽管《中医内科学》上关于其证治讲述得很清晰,然而要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不容易。很多时候,问题是因为我们四诊不到位,导致了辨证失误所致。下面看一个病例。

董某,女,女性,47岁。顽固性失眠3年,长期服用西医的安眠药“阿普唑仑”1~2mg,每夜获得不到4小时的睡眠。后曾多次就诊中医也无明显的好疗效,视其曾用之方,有温胆汤、酸枣仁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等,可以说常用的安神剂基本都用到了。2007年7月1日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中医内科学》将失眠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五大证型,当时啊,我就按这几个证型一个一个的细细问诊,结果是即无寒热、饮食、二便之变,更没有上几证型的特征性症状,视其舌象亦无明显异常,诊其脉小弦,似无证可辨。可能读者在临床上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很多临床医生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开出张所谓的经验方打发病人了,反正长期失眠的病人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对吧?!呵呵,要是这样做,那可是对病人不负责了。

无证可辨,每每系问诊没到位,很多疾病,常常是“独处藏奸”,若能抓到其“藏奸之处”,则疑难之处便可随之而解。苦思良久,就想到这十问歌中的“妇人尤必问经期”。未想就问出了疾病的症结所在,病人说每月月经提前5~7天,经行前两天彻夜失眠,月经量少,经来时乳胀,小腹痛。中医说“肝藏魂”,肝失调达,魂魄不藏,就能导致失眠。同时啊,中医也认为“肝藏血”,下注血海以化为月经,如果肝失疏泄,就会有月经病变。综合舌脉,很显然,患者的病机关键就是肝气郁滞。病机即明,治疗也就很简单了。治当以从肝治,调理肝气,交通阴阳。于是开出了很简单的一个处方。

柴胡10g,当归20g,白芍10g,白术10g,香附6g,百合30g,生地黄15g,合欢花10g,半夏10g,夏枯草1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

这方大家一看便明白,以“逍遥散”作为基本方疏肝理气,佐入合欢花解郁安神,半夏、夏枯草交通阴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肝郁易化火,故入百合地黄汤甘寒滋阴,以防其变,治未病也。

复诊病人告诉我的疗效是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说服药的当天就美美地睡上了10小时,服药7剂期间,失眠质量是非常好,为巩固疗效,同时撤掉西医的“安眠药”。继进7剂,3年的顽疾也就痊愈了。

可见,对于妇人患内科杂病诊治来说,问诊月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案4骨空乏力感

妇人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医生诊病时必需加以考虑,临床很多疑难杂症都会有“月经”的不正常,通过对“月经”的问诊,常可很好地把握病机,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曾诊治我们医院一个护士29岁的弟媳,2008年5月2日初诊。来诊的时候说2个月以来感到四肢无力,感到四肢的骨头是空的,走路两腿支持不起,短气,乏力,睡眠不好,纳差,二便尚可。曾在西医院看过风湿科、内分泌科,做过很多的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西医未能作出明确的诊断,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好疗效了。

感四肢骨空乏力,中医书中很少类似的论述。想想,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关于其病机我们可以作出怎样的推理?学中医的人,在临床上很多时候会碰到一些奇证、怪病,而又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要我们充分发挥所学,加以思考!

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用活,做到灵活变通!

感骨空乏力的病机,我们可以这样进行一些推测。①肾主骨,若肾精亏虚,不能荣骨,可出现。②气血亏虚,不能滋养濡骨。③病在四肢,脾主四肢,脾气亏虚,不能营养四末。

通过问诊,发现患者月经来的第2天开始,感四肢骨空乏力更加严重,一点力也用不上,几乎不能起床自行站立,月经量多,色淡,诊其舌质淡,苔薄白,诊其脉细弱无力。从月经入手分析,月经量多,兼见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可以断定为脾气亏虚,不能摄血,其血亦亏。而脾主四肢,气血亏虚,四肢失养,故见感四肢骨空乏力,经期失血,气随血耗,筋骨失荣,所以症状就更重了,所以治以益气摄血、养血通络,用方如下:

白参10g,生黄芪50g,升麻3g,柴胡5g,桔梗10g,当归15g,活血藤15g,鸡血藤15g。

这个方其实就是补中益气汤化裁益气摄血,加桔梗加强升提功效,佐活血藤、鸡血藤养血和血,以枝入肢,引药至病所。

二诊说,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再自购7剂,后经来,骨空感、乏力感均消失,经量正常,效不更方,嘱其下月经来前1周用上方7剂。后随访病情未再反复。

本讲4案均可算得上内科疑难杂病。在诊治过程中,问诊注重妇人独特的生理特点,运用中医基本理论,通过对患者月经情况的问诊,结合症状、舌脉,从而准确地把握住了病机关键,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可见十问歌中“妇人尤必问经期”,实乃经验之谈,临床不可忽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