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13743200000045

第45章 优生(3)

《胎产心法》载:“纵情交接,以扰子宫,有触动胎元,一月而坠者。……有生子多疾,痘疮稠密者,皆由纵欲之故”。《万氏妇人科》讲:“古者妇人有孕,即居侧室,不与夫接。所以产育无难,生子多贤,亦少疾病。今人不知禁忌,纵情恣欲,有触动胎气而堕者,有胎肥硕而难产者,有败精凝裹而碍产者,有生子多疾,痘疮稠密者,皆多房事故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妊娠期性生活应有所节制,尤其在妊娠3个月内及妊娠晚期应禁止性生活。

4.勿烟酒 《大生要旨》说:“酒多者,最为不宜,盖胎元先天之气,极宜清楚,极宜充实,而酒性淫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精多淫热,则他日胎毒疮疡痘疹,惊风……”可见饮酒过量,不仅危害母体,也必然损及胎儿。大量资料表明,酒精分解后形成的某些有毒物质,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酒精中毒”,胎儿发育迟缓,出生后子女多有生长停滞,智力低下,性格异常,甚或发生畸形。故孕期应戒酒。

据检测烟草中有1200多种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可使子宫及胎盘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胎儿得不到足够的养料和氧气,致使胎儿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流产、早产及死胎,且所生孩子也多体弱多病,智力低下。另外,烟中的有毒物质还能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发育畸形。因此,为了母子健康,孕妇不仅自身不吸烟,而且要避免被动吸烟的危害。

六、胎教

胎教不是指胎儿直接从母亲的心理活动接受教育,而是指母亲在怀孕期间的多种活动,尤其是精神修养能够影响胎儿发育。

《论衡》曰:“性命有本,有胎教之法。子在身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及长,置以贤师良传,教君臣父子之道,贤不肖在此时矣。

受气时,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妇人良方大全》专列胎教一门,就胎教有关事宜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妇人大全良方》说:“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顺,当处静言,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如此则生子生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不然则男女既生,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外象而内感也”。《列女传》载:“妇人孕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食不邪味,耳不闻于淫声,夜则令瞽人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形端正,才德过人矣”。《幼幼集成》讲:“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为慎密”。《医心方》提出:“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吮咀,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令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贞贤良”。事实证明,中医学的胎教之说,是有学术价值的科学理论。多普勒测定仪监测和子宫内镜观测证实,3个月以后,胎儿的大多数器官已逐步发育完善,其耳目和感觉对外界的声音、动作皆有反应。故孕妇长时间的恐惧、愤怒、烦躁、悲哀等,可导致身体功能和各种内分泌激素发生明显变化,并诱使子宫内环境改变而影响优生。由于孕妇的情绪与修养对胎儿的健康和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避免有害孕妇身心健康的精神刺激非常重要。同时,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让孕妇常听悦耳的琴瑟之音,多看优美的画景,使其情绪安定、舒畅,有益于胎儿出生后健康、聪慧、长寿。

七、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又称“出生前诊断”或“宫内诊断”,是预防出生有严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患儿的有效方法,是为积极性治疗和选择性流产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方法有:羊水检查、B型超声、夫妇血型及Rh因子检查。

八、治疗母疾,祛除劣胎

为了优生,及时治疗母亲的疾病非常重要。积极治疗孕期疾病,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对孕妇因患严重疾病不宜生育者,当主张堕胎。从优生的角度看,对孕妇患严重疾病,导致胎儿发育障碍,出生后无生活能力的孩子,如无脑儿、血友病母亲所怀男性胎儿、孕早期患过风疹等病毒性疾病或用过大量可致畸药物者,有选择性的堕胎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程泾.实用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诊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2.班秀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3.吴熙.吴熙妇科溯洄.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4.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韩冰.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6.谈勇.夏桂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7.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8.邓高丕.中西医妇科新理论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9.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0.欧阳惠卿,等.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1.梅乾茵.黄绳武妇科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13.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4.罗颂平,张玉珍.罗元恺妇科经验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5.司徒仪,杨家林.妇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6.徐福松,莫惠.不孕不育症诊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7.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18.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9.罗颂平等.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0.梁秉文.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1.韩延华,韩延博.百灵妇科传真.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2.李元文,张丰川.性病解惑女性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3.吴震西,吴自强.中医内病外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4.李祥云工作室.李祥云治疗不孕不育经验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5.卫爱武,等.韩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6.韩冰,曹一鸣,刘嘉企.中医妇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7.肖承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认识与治疗[J].江苏中医药,2006;27(3):8-9

28.桑海莉,王洪芝.补肾活血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1998;17(3):104

29.尤昭玲.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肾虚血瘀调治的探讨[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1):25

30.史莲花,韩宁,褚玉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四川中医,2004;22(1):1

31.邵志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0例[J].中医研究,2002;15(3):40

32.刘瑞芬.以补、调、通三步疗法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J].江苏中医药,2006;27(3):10

33.赵松泉.排卵汤治疗不孕症10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杂志,1993,(2):29-30

34.李淑玲,李丽珍.排卵助孕汤治疗不孕症7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3):216-217

35.连方等.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卵细胞质量与小鼠卵巢内IGF-IRmRNA 表达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