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13743200000033

第33章 排卵障碍(12)

2.专病专方 韩冰研制的妇痛宁颗粒冲剂,临床疗效突出,总有效率达91.6%,其中愈显率62.01%。李佶等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腑法治疗本病,内异Ⅰ号方(党参、黄芪、大黄、鳖甲)5片/次,3次/d,连续服用6个月,30例患者中显效9例,总有效率为90%。刘键等以补肾化瘀为法,方用内异消口服液(三棱、莪术、水蛭、虫、穿山甲、菟丝子、淫羊藿)35ml/次,2次/天,3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6例,痊愈17例(47.2%)。张丽君、姜惠中采用补肾化瘀法治疗30例患者,补肾化瘀方为丹参、川芎、菟丝子、三棱、莪术、血竭、青皮、生牡蛎、延胡索、黄芪、枸杞子、续断、茺蔚子等,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5例(17%),总有效率为87%,显效率为57%。黄淑贞等拟定中药内异汤(桂枝、茯苓、桃仁、赤芍、牡丹皮、蒲黄、炒五灵脂、三棱、莪术、香附、延胡索、甘草)加减,效佳。司徒仪以莪棱合剂(三棱、莪术、丹参、郁金、赤芍、鸡内金、浙贝母、当归、枳壳、鳖甲、水蛭)治疗58例患者,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0%。连方等研究认为,祛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蕴毒症候,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促进异位病灶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祛瘀解毒方(由红藤30g,玫瑰花30g,金银花15g,连翘15g,丹参15g,赤芍15g,牡丹皮12g等组成)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韩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发不孕症者,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大法为基础,结合临床辨证,圆活加减,偏于肝郁气滞者施以理气化瘀,酌加柴胡、乌药、香附、橘核等药;证见肾虚者,则以补肾化瘀,加肉苁蓉、巴戟天、鹿角霜等药;兼夹痰湿者,又常进以薏苡仁、贝母、皂角刺、山慈菇等化痰湿、散瘀结之品;寒凝血瘀者治以温经通络,化瘀止痛之法,加用桂枝、细辛等药,只要把握病机,辨证入微,施方精当,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潘芳、肖承悰等用温通汤(乌药15g,肉桂6g,吴茱萸10g,肉苁蓉10g,姜黄15g,鬼箭羽15g,马鞭草15g,延胡索10g)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2例,取得较好疗效。

许润三治疗本病常以桂枝茯苓丸为主,活血化瘀消癥,再根据内膜异位的不同部位配伍加减。夏桂成主张经前1天至经净用内异止痛汤:钩藤15g,牡丹皮、紫贝齿(先煎)、丹参、赤芍、川续断、肉桂、广木香、五灵脂、胡延索各12g,全蝎粉1.5g,蜈蚣粉1.5g(另吞)。

3.周期治疗 蔡小荪对经痛剧烈者用内异Ⅰ方:炒当归9g,丹参12g,川芎4.5g,川牛膝9g,制香附9g,延胡索9g,赤芍9g,血竭3g,制没药6g,苏木9g,失笑散(包煎)15g,经前3天起连服7剂;月经过多者用内异Ⅱ方:炒当归9g,丹参6g,赤芍、白芍各9g,生蒲黄(包煎)30g,血竭3g,三七末(吞)1.5g,怀牛膝9g,制香附9g,震灵丹(包煎)12g,临经前3天起连服7剂;经净后服用10剂内异Ⅲ方:炒当归9g,丹参12g,制香附9g,桃仁泥9g,干漆4.5g,血竭3g,莪术12g,炙穿山甲片9g,桂枝2.5g,皂角刺30g,地鳖虫9g,川牛膝9g。马志治疗不孕症经期用少腹逐瘀汤加味,非经期用血府逐瘀汤加味。高巍等采用治疗组在非经期服用内异消丸(丹参、赤芍、三棱、莪术、水蛭、蜈蚣等),从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每次10g,服至月经前1天止;在经期服用痛经丸(五灵脂、蒲黄、琥珀、血竭等),从月经来时开始,每次10g,每日3次,服至月经干净为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有效率67.3%。

张俐等非经期予以自拟通经活络汤(莪术、三棱、益母草、当归、川芎、炮姜、半夏、枳壳、黄芪、党参、甘草);月经期予以自拟通经止痛汤(莪术、三棱、益母草、当归、川芎、柴胡、炮姜、肉桂、枳壳、延胡索、黄芪、党参、甘草),总有效率为89.66%。

4.单味药治疗 汪少娟等的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能有效抑制小鼠腹腔液中巨噬细胞杀伤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生成,从而为临床服用雷公藤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减少患者腹腔内子宫内膜的增殖提供了有效依据。王梅等的研究发现石见穿促进了子宫异位内膜组织细胞的凋亡,进一步使细胞固缩、腺体萎缩而达到治疗目的。

5.中药贴敷 笔者以自拟消异种子丹(水蛭30g,炒穿山甲30g,蜈蚣4条,延胡索30g,制没药30g,制乳香30g,生大黄35g,炒桃仁30g,红花20g,川芎25g,木香25g,肉桂20g,淫羊藿30g,菟丝子30g。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临用时取药末10g,以温开水调和成团涂以神阙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治疗113例,结果临床痊愈40例,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69%。

6.内外兼治 沈洪沁等在卵泡期用补肾促孕方(熟地黄、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桑寄生、鸡血藤、川楝子),排卵期加桃仁、红花、黄芪、石菖蒲等,同时配合活血散结栓(蒲黄、五灵脂、大黄、三棱、莪术)塞肛。

(四)中西医结合疗法

朱文新对巧克力囊肿剥离术后、全子宫切除术后、剖宫产术后复发的患者,口服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牡丹皮、赤芍、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桃仁、夏枯草、红藤、水蛭,煎服。另加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紫草根、丹参、黄柏煎成100ml灌肠,并每晚将达那唑100mg纳入阴道,治疗31例,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囊肿有效率88.89%。汪明德用复方雷公藤糖浆(雷公藤、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薏苡仁、天葵子、石见穿、夏枯草、三棱、莪术、山慈菇、鬼箭羽)每次10ml,每日3次,加他莫昔芬20mg/次,每日2次,治疗55例,较单服复方雷公藤糖浆组及单服他莫昔芬组效佳。

(五)实验研究

张丽君等研究结果表明:补肾化瘀方可使建模组动物血清EMAb显性率明显降低,PRL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能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增生。韩冰实验结果表明,妇痛宁(由血竭、穿山甲、鳖甲、皂角刺、海藻、薏苡仁等组成)能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尤其是上皮细胞的代谢活动而使异位内膜萎缩,其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妇痛宁煎剂(由血竭、三棱、莪术、丹参、细辛、延胡索、川楝子、皂角刺、鳖甲、薏苡仁、海藻等组成)联合LAK细胞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独应用妇痛宁或LAK细胞更能有效地调节内膜异位症紊乱的免疫机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诱人的前景,中药妇痛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整体调节作用,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妇痛宁中剂量治疗EMT能够降低患者血清CA125含量。

(六)疗效评价标准

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疗效的评价(讨论稿)

(1)临床痊愈:对于有生育要求,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局部体征基本消失,3年内能够妊娠或生育者,为痊愈;对于无生育要求,年龄<45岁,治疗后无复发症状和体征,也为痊愈;对于无生育要求,年龄>45岁,治疗后无复发症状和体征,也为痊愈。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1/2(与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治疗后局部体征虽然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妊娠。

(3)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缩小(与月经周期的同时期检查对比),停药3个月症状不加重。

(4)无效:治疗后症状局部体征无变化,或有加重趋势。

2.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的评价(讨论稿)

(1)临床痊愈:经期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治疗后评分减少率≥95%;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未再复发。

(2)显效:经期腹痛明显减轻,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未再加重,治疗后评分减少率<95%,≥70%。

(3)有效:①经期腹痛明显减轻,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又有所加重;②腹痛减轻,治疗后评分减少率≥30%。

(4)无效:经期腹痛无改善,甚至加剧者。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痛经评分减少率=[(治疗前痛经评分-治疗后痛经评分)÷治疗前痛经评分]×100%。

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病灶疗效标准(讨论稿)

(1)基本治愈:局部内膜异位病灶基本消失,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未再增大。

(2)显效:局部内膜病灶较治疗前≤1/2。

(3)有效:①局部内膜异位病灶较治疗前≤1/4;②局部内膜异位病灶虽无缩小,但停止治疗后不再增大。

(4)无效:局部内膜异位病灶有加重趋势。

4.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不孕症疗效评价标准(讨论稿)

(1)痊愈:治疗后2年以内妊娠者(可分为1年内和2年内的疗效进行总结)。

(2)无效:经连续治疗后2年未妊娠者。

(七)小结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疗效与优势,但必须辨证论治,必须应用标准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以利于深入研究与广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