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04

第4章 习惯性便秘(3)

方剂出处 何清清.柴平汤治疗气滞湿阻型便秘36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8;30(9):18长强穴埋线法

治疗方法 用10ml注射器,9号针头抽取2%利多卡因5ml、阿米卡星0.2g,排净空气后,镊取一段1cm长的2号羊肠线放入针头的前端。患者取胸膝位,暴露肛门,肛周皮肤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戴一次性手套,示指蘸取少许液状石蜡插入肛门做引导,以免针刺破肠壁;右手持针自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垂直进针,快速刺至皮下,然后以左手示指引导,沿肌肉层将针尖向尾骨尖方向缓慢推进约3cm,试抽,无回血时推注药物,同时向后退针;一般退至1.0~2.0cm时推注的阻力会突然下降,这时肠线已埋入穴内,即可推尽剩余药物。出针后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外敷创可贴以免针孔感染。连续治疗3次,分别在第1日、第7日、第14日。

功效主治 行气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痊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

经验心得 长强穴埋线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西医肌肉神经解剖理论为指导,实现了局部与整体的同步调整,为便秘的治疗多备一法。其作用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一,长强穴邻近肛门,自古以来就是治疗肛门疾患的要穴,为督脉起始穴,且为督之络穴,别走任脉。督为阳脉之海,任为阴脉之海,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与督脉交会于此穴,督脉又与肝经交会于头巅。据经络学说,针刺此穴,可以调理一身阴阳之气,重在益肾疏肝利胆,疏通肠道气机并消散局部郁热,且针感直达病所,标本兼顾,疗效可期;其二,《难经》有“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入于脑”的论述,这与西医的大脑为排便高极中枢,脊髓腰骶段为排便初级中枢的理论相吻合。

方剂出处 丰培学.长强穴埋线治疗便秘60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3;22(8):15大柴胡汤内服与灌肠法

药物组成 柴胡12g,黄芩、半夏、白芍、枳实、大黄(后下)各10g,生姜6g,大枣6枚。

随症加减 恶心、嗳气明显加旋覆花(布包)10g,代赭石20g;腹胀明显加厚朴、木香、陈皮各10g;腹痛明显加川楝子6g,白芍加至15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加水连煎2次,共取药液600ml,每日早、晚各服250ml。临睡时向结肠内灌注100ml。灌肠方法:患者先左侧卧位,抬高臀部,将擦过肥皂水的导尿管插入肛门内约30cm,然后用注射器将温度30℃左右的上述药液缓慢注入肠内,10min后改为平卧位,再过10min改为右侧卧位,再过10min开始休息。

功效主治 和解阳明,泻下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9例,痊愈34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

经验心得 习惯性便秘,也称功能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临床分为因结肠运动迟缓或痉挛引起的结肠便秘,以及因直肠反射迟钝引起的直肠便秘,又称排便困难症。其症状除便秘外,还可见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而致的上腹饱胀不适、恶心、腹痛,以及因长期便秘致体内有害物质不能排出而产生的食欲缺乏、口苦咽干、神疲乏力、全身酸痛等“毒血症”症状。这些症状甚合《伤寒论》少阳病兼里实证,故方选大柴胡汤。方中柴胡、黄芩合用和解少阳以治口苦咽干、恶心;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以治便秘;白芍缓急止痛,与大黄配伍可治腹中痛,与枳实相伍可治气血不和之腹部饱胀不适;半夏、生姜降逆止呕以治恶心、食欲缺乏;大枣配伍生姜调营卫以治神疲乏力,且可调和诸药。

方剂出处 李金海.大柴胡汤内服与灌肠治疗习惯性便秘49例.河北中医,2003;25(3):199大承气加术散调醋敷脐

治疗方法 大黄200g,芒硝100g,厚朴100g,白术100g,共研成散剂,每次取25g,调醋敷脐,每日1次,每次敷脐时间一般不少于4h,皮肤过敏者可隔日1次,每次不少于3h。

8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泻下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痊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

治验:患者,女,86岁。大便干结如羊屎球,5~6日1行达25年,多方求治无效。近2月来,诸症加重,8~9日1行,且大便干结,排便费力,每次排便约需1h,有时要到医院清洁灌肠才能排出,伴腹痛,纳差,乏力,心烦,失眠,面色少华,舌质偏红少津,苔薄腻,脉细。曾用开塞露、火麻仁丸及番泻叶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故予以麻子乌香丸内服,外用大承气加术散调醋敷脐治疗,2个月后诸症尽除,大便日行1次,质润而畅,心情亦大有好转,随访半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习惯性便秘属中医“便秘”范畴,主要病机为腑行不畅,浊气不降,大肠传导失常。治疗上以通为原则,但临床上妄用峻下药会导致肠功能紊乱及继发性便秘,老年人用药峻下力猛则可致虚脱。由于大承气汤药力峻猛,故使用本方时应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苔黄,脉实为依据。临床上取其散剂外敷,盖为避其锋芒;并加白术益气健脾,免伤正气;同时以醋调和,缓其药性。神阙为奇经八脉和任脉所属腧穴,任脉起于少腹,上抵咽喉,通达上下,贯穿三焦,为阴脉之海。便秘为腑病、阳病,仲景虽有阴结、阳结之分,临证又有热秘、气秘、虚秘、冷秘之别,但总以标实腑实为主。阳病求之于阴,且多用峻猛之阳药,符合阴阳互根和阴阳消长之理。《内经》云:“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迨。”故以药代针,盖“药与砭石,其理一也”。临床上便秘一疾,虽无生命大碍,但患之苦不堪言,亦属顽症,治宜内服与外用并举,里应外合,逐穷寇于末途,使邪无所附,正气来复。大承气加术散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枳实、厚朴宽肠下气,消除胀满;白术健脾益气,促使肠胃气行,推动有力,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阴阳和调、分清别浊、腑气畅达之功。

方剂出处 曾抱民.大承气加术散调醋敷脐治疗习惯性便秘3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3;19(5):35大黄胶囊

药物组成 大黄适量。

治疗方法 将大黄粉碎后制成胶囊剂,每粒药含生大黄粉0.3g。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3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泻热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10例,男64例,女46例;年龄19~60岁;病程最长9日,最短3日;中医辨证全部为实热型便秘。显效(服药后2日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时无复发)42例,好转(排便,便质转润,排便尚欠畅)62例,无效(服药后症状无改善)6例。总有效率为94.5%。

治验:林某,女,60岁。患者因泌尿系结石入院,入院时已3日无大便。中医辨证为实热型便秘。给予大黄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服药后第2日大便已正常。

经验心得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可见于多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认为本症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致使大肠的传输功能失常所致,其中以大肠积热最常见。实热型便秘之病因病机为热邪耗伤津液,肠道干涩燥结而致大便难下。治宜清热泄下通便。大黄泄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为治实热便秘首选药,且以生用为佳。大黄胶囊用生大黄粉制成,通便作用优于大黄水煎剂。

方剂出处 杨霓芝等.大黄胶囊治实热便秘110例.新中医,1998;30(2):48大黄散外敷神阙穴

药物组成 大黄200g,生地黄300g,当归400g,枳实200g,厚朴100g,杏仁100g。

治疗方法 以上药物烘干,研细末,过筛,灭菌备用。使用时用75%乙醇棉球消毒神阙穴,取大黄散2g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敷神阙穴,以塑料薄膜覆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停1~3日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功效主治 行气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者11例,治疗2~3个疗程痊愈者19例。

30例患者随访半年均未复发。

治验:康某,女性,38岁。患者习惯性便秘2年,自服三黄片、通便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20日来因肛裂致病情加重,自觉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纳少乏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诊为湿热肠燥,治宜清热泻火,行气破结,用大黄散外敷神阙穴,每日1次,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经验心得 习惯性便秘多属中医“虚秘”的范畴,常见于中老年人,且经久难治。便秘虽属大肠传输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的关系甚为密切,其发病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导致的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于排出而发病。大黄散中大黄、杏仁、当归、厚朴均有润肠通便之功,厚朴、枳实有破气消积之用;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作用;厚朴性味苦辛,归脾胃经,能健脾和胃;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神阙(即脐窝),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统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刺激神阙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使其恢复正常。

方剂出处 鞠端惠,等.大黄散外敷神阙穴治疗习惯性便秘3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26丹栀逍遥散加味

药物组成 牡丹皮8g,生栀子8g,柴胡10g,生白芍10g,全当归10g,茯苓10g,生白术10g,决明子15g,生甘草6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用2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肝泄火,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3例,痊愈33例,有效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2%。

经验心得 青年习惯性便秘多属中医“气秘”、“热秘”范畴,多因五志失宜、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所致。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大肠传导失司,则大便不畅,气郁化火,火灼津伤,津伤则肠中燥结,更使便秘加重。轻用攻下之剂,则更伤津液,虽得暂时好转,旋即便秘更重。治病必求于本,辨其证属肝郁化火,因予逍遥散疏肝解郁,兼能健脾助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润肠,茯苓、白术健脾助运,更加牡丹皮、栀子、决明子清泄肝火,栀子、决明子能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泄火、润肠通便之功。故用治青年习惯性便秘,疗效突出。

方剂出处 高玉祥,等.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青年习惯性便秘83例.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3):246二白通便汤

药物组成 白术30g,白芍30g,黄芪15g,当归10g,防风10g,甘草6g。病情顽固加莱菔子15~20g。

治疗方法 上药先以凉水浸泡15min后再水煎温服。

连续服用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益气补阴,疏肝润肠。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2例,痊愈42例,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48%。

治验:林某,女,62岁。自诉15年前开始便秘,大便3~5日1次,甚时逾周,排出艰难,粪块干燥,初时服酚酞片、大黄苏打片、火麻仁丸等有效,后加用开塞露通便方可,现用上药鲜能奏效。此次就诊已9日未解大便,颇以为苦,伴头晕目眩,形体消瘦,神疲懒言,胃纳呆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虚秘,气阴两亏。处方:白术30g,白芍30g,黄芪15g,莱菔子15g,防风10g,当归10g,甘草6g。服药第二日排出大量大便,先干硬后软溏,顿觉舒爽,后上方去莱菔子连服10日,每日能解大便1次,纳食增多,诸症减轻,连服至20日后停药观察,60日后仍保持大便每日1行,为条状软便,诸症大减,随访半年未见复发,诸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