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34

第34章 顽固性便秘(2)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次温服。

功效主治 补血润下。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0例。痊愈:排便正常,1~2日1行,易于排出,计41例(占82%)。显效:服药1个月后停药,可自行排便,排便时间缩短及排便困难减轻,计6例(占12%)。好转:在药物作用下,可排便,同时自觉症状减轻,仍需减量维持,3例(6%)。总有效率为100%。

治验:李某,男,66岁。便秘12年,大便一直难下,4~5日1行,每次须蹲厕近1h,严重时腹胀,腹痛闭塞难忍。曾服用火麻仁丸、番泻叶、肉苁蓉等清肠治疗,但不能长效。近几日便秘加剧,煎服番泻叶之类药品仍不见效。刻诊:便秘5日,面色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腹胀,腹痛,唇舌淡白,脉细涩。此乃阴血亏虚,肠道失润而致顽固性便秘。治宜养血润燥。急投上方2剂。嘱其忌食辛辣之物、酒类及寒凉生冷,多食蔬菜、粗粮,多活动,多饮水。当日上午10时许服药,晚上11时解下硬粪。现排便正常。效不更方,继投5剂获临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便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顽固性便秘多由血虚津少,不能濡润大肠,肠道干涩,传导失司而致。本例患者系血虚肠燥。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无华;不能养心则悸;不能上奉于脑,则头晕目眩健忘;唇舌淡白,脉细涩均为阴血不足之故。方中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牵牛子使肠道分泌物增多,润肠通便;枳壳疏利气机,以利通便。本方重在补血润下,妙在佐以利气之品。

方剂出处 周黄金.润肠丸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50例.江苏中医药,2002;23(11):26肃肺通便汤

药物组成 瓜蒌子、莱菔子各15g,杏仁、紫苏子、瓜蒌皮各12g,枇杷叶、枳实各10g,槟榔、陈皮、桔梗各8g,甘草6g。

随症加减 气滞甚加木香、厚朴;大便燥结甚者加火麻仁、大黄;腹胀痛加白芍、桃仁;气郁化火,里热炽盛者加黄芩、栀子;热甚伤津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大便变软通畅后去槟榔加党参扶正固脱,并改为2~4日1剂以巩固疗效。7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功效主治 肃降肺气,宽中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4例,接受1个疗程治疗者13例,2个疗程治疗者18例,3个疗程治疗者3例。其中痊愈23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

治验:女,38岁。患者自述两年前开始排便时间不规则,经常3~5日1次,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临厕努挣,欲便不得。

两年来常用番泻叶、开塞露等药物治疗,虽可暂得一解,但停药后则旋即如故。诊见患者胸胁痞满,腹胀,嗳气频作,喘不宁,痰涎壅滞,厌食,舌苔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气壅肺,气机不调,传导失职之气秘。治宜肃肺降逆,行滞通便。遂予肃肺通便汤治疗。3日后大便易排,胸满腹胀减轻。嘱改为1剂/3日,前方去槟榔加党参15g继服5剂后,便秘及伴随症状消失。

随访至今未复发。

经验心得 顽固性便秘属中医学“便秘”范畴,其病机多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和津液不足所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虽然本病病位在大肠,糟粕传化为大便,属大肠所主,但与肺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大肠职司传导,赖肺气之下降而排泄通达。如果肺失肃降之机,肺气壅阻,津液不能下达,引起肠道气机紊乱,传导无权,糟粕内停从而导致大便秘结,故本病根源在于肺。在治疗上,如果单从大肠施治,则难以见效。肃肺通便汤就是根据中医“治病求本”、“开里(肺)通表(大肠)”的治疗原则,通过平金降逆,通调气机,使大肠腑气通畅,出入有常从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方中杏仁、紫苏子辛通行气,降逆通便;桔梗、瓜蒌子宣畅肺气,且能润肠通便;枳实、瓜蒌皮、槟榔、莱菔子顺气行滞,消积除满以加速积滞排出,助大肠通降传导之力;枇杷叶、陈皮理气调中,甘草甘缓和中。诸药合用,使肺气得降,行气于腑,津液下达,腑通便调,出纳有序,则便秘胸满腹胀诸症自除。

方剂出处 曾建军.自拟肃肺通便汤治疗顽固性便秘34例.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48桃核承气汤加味

药物组成 桃仁10g,生大黄10g,当归15g,杏仁12g,炙紫菀30g,瓜蒌子15g,桔梗5g,桂枝10g,枳实10g,莱菔子12g,甘草5g。

随症加减 气虚甚者去莱菔子加黄芪30g,生白术15g;热结津伤甚者去桂枝加生地黄15g;阳虚甚者去枳实、莱菔子加肉苁蓉15g;血瘀甚者加穿山甲8g,丝瓜络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

功效主治 宣肺祛瘀,养血润肠,导滞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全部治愈,服药最短者8d,最长者25d,平均12d,随访半年均未复发。

治验:王某,男,69岁。主诉:大便艰涩不畅5年余。初则大便3~4日1行,近2年渐4~5日难得一便。前医投番泻叶、生大黄开水泡服,仅能图快一时,停药后便结如故。亦曾服便乃通、麻子仁丸、酚酞片等通便之品,甚或用开塞露暂解燃眉之急,但脘腹胀满,临厕努挣,便秘终不得解,常伴夜寐多梦,纳食减少,气短乏力。诊查所见:精神萎靡,气短懒言,舌淡紫,苔薄白,脉沉细。诊为习惯性便秘。证属气虚血亏,肺虚肠燥,瘀阻肠络,传导失司。拟益气养血,宣肺祛瘀,润肠通便之法。处方:杏仁12g,桃仁12g,炙紫菀30g,瓜蒌子15g,全当归15g,生黄芪30g,枳实12g,桂枝10g,生大黄10g,桔梗5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后,便出燥屎数枚,继下稀便,顿觉脘腹舒畅,又进2剂,大便隔日1行,饮食增加,根据病情原方加减继服10剂,大便每日1次,精神转佳,诸症悉除,随后每1~2周随症加减服药1剂,3个月后停药,随访半年无复发。

经验心得 桃核承气汤为治疗下焦蓄血发狂证而设,方中桃仁、生大黄、全当归祛瘀通络,活血润肠;杏仁、炙紫菀、瓜蒌子肃肺润肠;小量桔梗升提肺气;少量桂枝开通气机;更用枳实导滞通便;莱菔子下气除胀。诸药合用,共奏宣肺祛瘀,养血润肠,导滞通便之功。老年性便秘多责于虚,便秘又历经泻剂猛攻,屡伤气血,加之久病气血虚弱,又有宿食停滞,阻滞气血,必兼有瘀,瘀阻肠道血行不畅而加重便秘。所设之方,正切病机,故临证施用疗效显著,多年痼疾得以根除。观之临床,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加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方剂出处 黄继荣.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32例.河南中医,2004;24(8):37针刺疗法治疗方法 患者处于仰卧位,双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侧,全身放松。术者用0.25mm×40mm 毫针,避开毛孔、血管,准确轻巧迅速刺入。以腹部六穴即中脘、气海、双侧天枢、双侧大横先后针刺至以不透过腹膜为限,停留3~5min候气;然后再轻捻转3~5min行气,再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依据进针先后顺序起针。隔日1次,10次、20次后分别统计疗效。

功效主治 行气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治疗10次后,显效20例,占50%;有效12例,占30%;无效8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治疗20次后,痊愈16例,占40%;显效18例,占45%;有效4例,占1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经验心得 针刺作为一种传统有效的疗法,在治疗顽固性便秘方面作用明显。早在《灵枢》中就提到胃与肠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灵枢·本输》:“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灵枢·胀论》:“六腑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食,大便难”。在解剖结构方面,胃肠上下相连,在生理病理方面也息息相关。胃为水谷之海,肠为传导之官,若胃肠积滞,耗伤津液,则大便干结难解。故取六腑之会胃之募穴中脘穴,大肠之募穴天枢穴,调理胃肠,通导积滞;又脾胃相表里,胃主肃降,脾主运化水谷和津液,脾失健运而水谷内停,津液失布而便干难解,或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致便秘,故取脾经在腹部的大横穴,任脉的气海穴,健脾益气,通便导滞。又此六穴在腹部,接近胃肠之腑,针刺直抵腹膜,直接增加肠蠕动以治疗便秘。针刺10次,显效率50%,总有效率为80%。治疗20次后,痊愈加显效率85%,总有效率为95%。故治疗顽固性便秘效果显著。2例无效患者,是由于患者体弱羸瘦,针刺腹部腧穴针感不明显,不易得气,故起不到调理肠胃,通腑导滞的作用。所以疗效的关键在于通过针刺腹部腧穴,激发腹部经气,增加肠道蠕动而促进通便。

方剂出处 陆永辉,等.针刺治疗顽固性便秘4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4;2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