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21

第21章 老年便秘(5)

经验心得 老年性便秘病因为年老体虚,气血亏虚,各脏腑功能减退;因饮食失节,情志失和诱发加重;人到老年,各脏腑功能渐衰,尤以脾肾为甚,脾虚则运化失常,肾虚则肾精亏损,气血两虚,肠道失于滋润;过食辛燥之品,胃阴受损,情志不和,气机郁滞,均可影响大肠传导,易致便秘。其病机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大肠传导失司。治宜补肾健脾,滋阴养血,润肠通便。方中党参、当归、生地黄、白芍补气养血滋阴;党参、炒白术、甘草健脾,以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制何首乌、肉苁蓉补肾益精,兼能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杏仁降肺气助大肠传导;槟榔、莱菔子行气、消食化积,现代药理证明:槟榔、莱菔子可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诸药合用,肾精充足,脾胃健运,气血调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故获佳效。

方剂出处 李胜明.秘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44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4;22(11):53濡肠饮

药物组成 熟地黄30g,肉苁蓉15g,当归15g。

随症加减 阴虚明显者加玄参10g,生地黄15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10g;大便已数日不解者加火麻仁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剂为1个疗程,可治疗3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刺激之品,并嘱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功效主治 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8例,治愈(2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3个月无复发)29例,好转(3日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8例,未愈(症状无改善)1例。

治验:宋某,男,76岁。便秘反复发作8年余,经常六七日不大便,粪便干燥,排便时间常在30min以上,有时需用手指抠出,常服通便灵、酚酞效果不佳,本人痛苦不堪。曾作纤维肠镜检查,未见大肠器质性病变。就诊时又已4日未大便,腰膝酸软,食欲缺乏,头晕,口干舌燥,面红烦躁,而腹部未诉不适。

舌质红,脉细涩,证属阴虚血亏,治宜滋肾养血,润燥通肠。给以濡肠饮,加火麻仁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剂,大便畅解。去火麻仁,原方继用10剂,大便能够保持2~3日1次,为巩固疗效,继续服用1个疗程,大便通畅,停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 老年性便秘危害较大,因为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而便秘常为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的诱因,应积极加以防治,老年性便秘一般慎用攻下,因为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而老年人多有下元亏虚,阴血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甚至损及下焦精血,以致本元虚亏,真阴虚则肠道失润,而便秘更甚,此乃病及于肾。

《内经》所谓“肾开窍于二阴”,故老年性便秘多与肾脏有关。

《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也说“大便秘结,肾病也。”经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此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调和。”因此,治疗老年性便秘宜滋肾,养血,润肠。方中用熟地黄补肾,当归生血润肠,肉苁蓉能壮肾阳,兼有润肠通便之功,取其滋肾润燥,可酌加火麻仁增液润肠,诸药相伍,滋肾养血。体内津血自生,润燥通肠,因而每获良效。

方剂出处 张涛.濡肠饮治疗老年性便秘38例.光明中医,2006;21(2):65润肠煎

药物组成 党参、黄芪、当归、山药、火麻仁、肉苁蓉、生何首乌、槟榔各15g,桃仁、杏仁、枳实、厚朴、柏子仁、郁李仁各10g,蜂蜜30ml。

治疗方法 先将上药14味,煎取300ml药液,趁温加入蜂蜜30ml搅匀,每日1付,分2次温服。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8例,5日内有效率为20.8%,总有效率为93.7%。

经验心得 便秘论治有虚实之分,虚秘又分气虚、血虚、肾虚。凡老年便秘,气、血、肾虚多同时兼见,主要病机是肺脾气虚所致。肺主一身之气,司肃降,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大肠蠕动无力,则便结于下。脾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失于敷布,则肠燥津枯,使大便燥结。因此,治疗首当益气健脾。润肠煎首选党参、黄芪、山药益肺气,健脾胃运化之机,选当归、肉苁蓉、生何首乌养血补肾兼润肠燥,治其本。选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滋阴增液,润肠通便软化大便治其标。由于肺脾气虚,运化无力,则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不降,则大肠气滞,故选枳壳、厚朴、槟榔宽肠理气,以增强肠道蠕动功能。老年人气血运行迟缓,加上气虚气滞,则血瘀必不可免,故选桃仁、杏仁、当归活血润肠,同时杏仁还兼有肃降肺气之功,最后以蜂蜜为使,既调和药性又兼润肠补虚等多种功效。

尤乘《寿世新编》云:“其老弱者……下之则气脱,立致不可救,养老之大忌,大率老人药饵,只可温平调气,用和平肠剂调顺,最为良法也。”润肠煎摒弃大黄、番泻叶等泻下药,集益气健脾、养血补肾、行气活血、润肠通便于一方,药性温顺平和,切中老人便秘之病机,故疗效卓然。

方剂出处 李治焱,等.润肠煎治疗老年便秘48例报告.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18(2):137润肠汤

药物组成 太子参30g,黄精、生白术、当归尾、全瓜蒌、何首乌、玄参各20g,肉苁蓉15g,杏仁10g,甘草6g。

随症加减 气虚甚者,气短乏力、努挣汗出者加黄芪20g,升麻12g;兼肝胃郁热者加栀子10g,黄连6g;腹胀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5g,炒莱菔子30g;血瘀症状明显者加川牛膝15g,桃仁10g,红花10g;津液不足者加生地黄20g,麦冬15g;内热甚者去肉苁蓉加大黄6g;肝郁气滞者加乌药6g,枳壳12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益气养阴,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6例。治愈:排便12日1次,性状无异常,排出通畅,停药3个月后无复发;显效:排便间隔明显缩短,大便也较易排出,但疗效维持不足3个月;好转:排便间隔缩短、排便较前通畅;无效:排便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后很快便秘如前。治疗结果:治愈39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治验:张某,女,68岁。患习惯性便秘10余年,患者有脑梗死后遗症,行走不能自如,大便常5~7日1次,每次排便时间在50min以上,甚至用手抠出干结大便,痛苦异常,平时常服番泻叶、酚酞等帮助排便,但停药后便秘依旧,久服则效果亦差,伴有神疲乏力,口干渴不欲饮,食欲缺乏,舌质淡、边尖有齿痕,脉虚无力。予自拟润肠汤加莱菔子30g,黄芪20g,升麻12g,日1剂,水煎服。药服2剂,大便则通。1个疗程后大便12日1次,排出顺畅,便量亦增多,呈软条状。上方加减治疗3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脏腑功能衰退、气阴两虚、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有关,因虚致实是本病的病因病机。虽病位在大肠,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尤为密切,大肠的正常传导功能有赖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的相互协调才能完成。老年人年老体衰,特别是久病或素体虚弱之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皆亏。气虚则无力行舟,加之阴液亏虚,血燥津枯,肠道失润,而成便秘。方中应用太子参、肉苁蓉、生白术补脾益肾,以助运化,化生气血;生白术津多而润,又有通便之功;当归、何首乌、玄参养血润肠;而“肺与大肠相表里”“上道开,下窍泄”,故方中用杏仁、瓜蒌宣肺通腑,以助大肠传导;黄精味甘性平,入脾、肺、肾三经,能够益气养阴、化生气血,能补能通。诸药合用,滋而不腻,补而不燥,共奏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之功,使清气升,浊气降,腑气得通。

方剂出处 王建平.自拟润肠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66例.陕西中医,2006;27(1):63润肠通便汤1

药物组成 熟大黄、肉苁蓉、熟地黄、当归、桃仁、莱菔子、何首乌各20g,大黄15g(单包),芒硝10g(单包),枳实10g,人参30g(另炖),蜂蜜500g(另炖)。

治疗方法 每剂水煎成400ml,隔日分早晚饭后服,药后大便通下,每日大便2次以上而稀者,根据情况减少大黄、芒硝量或不放两味药。用温火另炖人参2~3h,放入蜂蜜同炖15min即可,待冷后装容器备用,每日服3~4次,每次服1羹匙,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5例,显效16例,有效29例,无效0例。疗程最短16日,最长40日。

治验:李某,女,86岁。患者习惯性便秘30余年,服用五仁润肠丸、莫家清宁丸、益气润肠膏等药物才能排便。就诊前服用上药12日不能大便,腹部憋胀感,坐立不安,胃脘胀满,食欲不佳,痛苦难言。诊见:舌质较红,苔白干,脉沉。服用润肠通便汤,服药第2日自行大便,憋胀感消失,全身轻松,食欲增加,隔日服用1剂,坚持服用20剂后,大便恢复正常。

经验心得 老年性便秘是较常见的病症,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方治疗对象是老年性便秘较顽固者,对于一般性便秘老年人,可酌情减量或去掉峻泻之品。经本方治疗大便恢复正常后,要鼓励患者多食含纤维较多的蔬菜和粗粮,适当增加活动量,尤其是腹部运动以促进肠蠕动,不能喝浓茶,养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

方剂出处 刘贵树,等.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性便秘45例.天津中医,2000;17(4):42润肠通便汤2

药物组成 当归、肉苁蓉、制何首乌、火麻仁各15g,熟地黄10g,枳壳6g。

随症加减 年高气虚、排便无力者,加黄芪20g;兼有脘腹闷胀,嗳噫食气者,加神曲、山楂各15g;如粪便干结在直肠难下,可外用开塞露以应急。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5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4例,治愈15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

治验:王某,男,71岁。大便秘结已3年,每次排便因努责而气喘汗出,起则头晕目眩,深感痛苦,一直用酚酞或番泻叶维持通便。近1个月自感用导泻药效果不佳,故要求改服中药。

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此属“虚秘”,故投润肠通便汤加黄芪20g,5剂。服药3剂后,大便已通,5剂服完,大便已能每日1次,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多年,患者大便基本正常。

经验心得 老年便秘一症,多属肾阴不足、气虚血少而肠燥,治疗上宜滋阴培元、益气养血、润肠通便。老年便秘,不可滥用酚酞、番泻叶等攻下之品,否则愈攻则大肠津液愈伤。

润肠通便汤中当归辛甘而温,有血中气药之称,补血而润肠;肉苁蓉甘咸而温,有补肾助阳功效,尚有养血润燥之能,且补阳气而不燥,养阴血而不腻,制何首乌、熟地黄、火麻仁均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作用。诸药合用达通便之效。

方剂出处 陈祥芝.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便秘24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3):30润肠通便饮

药物组成 生白术20~40g,当归12g,何首乌15g,肉苁蓉20g,火麻仁(打)20g,桃仁10g,熟地黄15g,枳壳10g。

随症加减 气虚明显者可加党参、黄芪各15g;气虚下陷脱肛者加柴胡、升麻各6g;血虚明显者当归量加至15g,何首乌量加至20g;阴虚明显者加麦冬、玉竹各15g,兼有热者熟地黄改生地黄15g,加知母、玄参各12g;阳虚明显者肉苁蓉量加至30g;肾虚甚者加杜仲、枸杞子各10g;腹胀甚者加莱菔子15g,厚朴10g;纳差者加谷芽、麦芽各15g,鸡内金10g。

治疗方法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大便正常后再继服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服药期间停服其他通便药物。

功效主治 健脾补肾,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73例,治愈38例(占52%),好转33例(占45%),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