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20

第20章 老年便秘(4)

方剂出处 陈炳权.济川煎加减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32例.天津中医药,2004;21(3):184加味增液汤直肠点滴

药物组成 玄参15g,麦冬6g,生地黄、当归、黄芪各10g。

随症加减 气虚者重用黄芪;血虚者重用当归;肢冷畏寒、手足不温,可加制附子、炮姜;烦热少眠、颧红盗汗,可加知母、黄柏;口干口臭,面赤身热,舌红、苔黄燥,可加大黄、厚朴、枳实。

治疗方法 加水500ml左右,浸泡30min,煎至150ml,装入输液瓶内,保持温度在37~40℃,进行直肠点滴(即用一次性输液器除去针头,接上导尿管,蘸润滑液,插入肛门15~20cm进行点滴),30~60min滴完。每2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轻者治疗1个疗程,重者治疗2个疗程。

功效主治 滋阴润燥,健脾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8例,49例治愈(2日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停药3个月未见复发);7例好转(3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停药3个月又出现便秘,但症状较前减轻);2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治愈率84.48%,总有效率96.55%。

经验心得 老年性便秘多因阴亏血燥,大肠液枯,无力行舟,或热结肠腑,气滞不行,或真阳亏损,温煦无权所致。治疗较为棘手,或攻或补均一时难以见效,应攻补兼施,因势利导。受西医灌肠疗法及中医增水行舟法的启迪,采用加味增液汤直肠点滴治疗本病,方法简单,临床效果较好,尤其对有高血压、心脏病、肾功能不全及肛门直肠周围疾病的老年人,更为适合。

方剂出处 郭保全,等.加味增液汤直肠点滴治疗老年性便秘58例.浙江中医杂志,2004;(6):253六味地黄汤加味

药物组成 熟地黄25g,山茱萸20g,牡丹皮10g,泽泻12g,山药15g,茯苓15g,生何首乌18g,肉苁蓉20g。

随症加减 兼气虚者加黄芪20g;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5g;血虚者加当归12g;阳虚者加附子10g;便秘日久,且脘腹胀闷、纳差者,加莱菔子12g、枳实12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加蜂蜜10g调服。一般连服7日。

功效主治 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1例,治愈11例,占26.9%;好转29例,占70.7%;无效1例,占2.4%。总有效率为97.6%。

经验心得 《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曰:“大便秘结,肾病也。”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故便秘须从肾论治;肾阴不足则不能下润大肠,肠道干涩则大便秘结。故临床上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特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之,疗效满意。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泽泻、山药、茯苓滋阴补肾;生何首乌、肉苁蓉滋补肝肾,养血润肠。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之效。

方剂出处 张尚华,等.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老年性便秘41例.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2六味栀黄汤

药物组成 熟地黄25g,山茱萸、生山药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生栀子10~15g,生大黄10~15g。

治疗方法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10~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滋阴补血,清热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痊愈1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治验:陆某,男,70岁。10余年来大便干燥,2~3日排便1次,初起症状较轻,未经诊治。近半年上症加重,5~6日排便1次,大便干结难下,排便时痛苦不堪,严重时须用手指抠出大便,酚酞1次服用6片亦无明显效果,就诊时已1周未能排便,伴口干口臭,头晕耳鸣,心烦急躁,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沉滑。观其人体质尚健,予六味栀黄汤重用生大黄15g浓煎顿服,1剂而大便通,继按常规服法连服10剂,诸症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经云: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老年人便秘,多由阴血枯槁,肠道失濡,以致水涸舟停所致。肾为先天之本,主五液而司二便,故阴虚液亏之便秘,主要责之于肾。阴液既亏,内热自生,加之便结难行,燥热内盛,临证除阴虚征象外,多见五心烦热,心烦急躁,头晕,耳鸣等症状。大便不通,燥热难除,更加伤津耗液,形成恶性循环。故以六味地黄汤重用熟地黄大补阴血以治本;加用生栀子清泻三焦相火,解郁除烦;以生大黄通便导滞,推陈致新以治标,标本兼顾,补泻有序,故能取得良效。但对于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者,本方应慎重使用。

方剂出处 杜亚康.六味栀黄汤治疗老年便秘32例.陕西中医,2004;25(1):56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

药物组成 火麻仁、苦杏仁、枳实、厚朴、玄参、生地黄各12g,白芍、麦冬各9g,大黄6g。

随症加减 气滞者加木香、香附各10g;血虚者加当归9g,何首乌15g;肝经郁热者加龙胆草、栀子各6g,黄芩9g;便血者加槐花、地榆各10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最多治疗2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润肠,增液。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5例,表现为大便数日不通,粪质干燥坚硬或解而不畅,甚则腹部胀痛难忍,便中带血。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36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但停药后1个月内又复发)15例,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未见好转)4例。总有效率92.7%。

治验:黄某,男。近5年来大便干燥坚硬,数日一解,时作时止,后稍缓解。近来因食辛热厚味而致大便6日未解,腹部胀满,按之作痛,口苦,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诊断为老年习惯性便秘,证属燥热伤津。治宜清热润肠,增液通便。处方:火麻仁、生地黄、玄参各12g,枳实、厚朴、苦杏仁、白芍、麦冬、栀子、黄芩各9g,生大黄(后下)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大便已下,粪质稍软,余无不适。守上方去大黄续进4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 中老年性习惯性便秘多由热结肠腑及肠燥津枯所致。方中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专为脾约证而设,用于肠有实热,并津液亏竭,大肠失于润滑者。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用治阳明温病,阴虚液枯之证。二方合用,既可清热润肠,又能增液通便。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多见虚实夹杂证。

既有热结肠燥,又有阴虚液枯,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引起便秘。临证如滥用攻下,则损其津液,以致暂通复秘,燥结愈甚;或通之不应,徒伤正气。二方合用共奏清热润肠增液之功,正切合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病机,使其大便自通,标本兼顾。

方剂出处 吴振西.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减治疗中老年习惯性便秘55例.新中医,1999;(6):18秘宝康

药物组成 当归、白芍、槐花、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瓜蒌子、炙杏仁、锁阳、莱菔子各15g,肉苁蓉、何首乌各25g,生甘草6g。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服,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日,一般治疗3~5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血养血,滋阴益髓、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4例,痊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52.9%,有效率为97.1%。

治验:赵某,男,70岁。自诉便秘8年,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近1个月来,排大便日益困难,每次排便均超过半个小时,十分痛苦。症状:排便困难、量少不干,排便依赖泻药,不服泻药则数日不排,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曾于2个月前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证属气阴两虚,大肠失润,传导失司。

治宜补血养血,强阴益髓,润肠通便。方用秘宝康加减:肉苁蓉、何首乌各25g,白芍、当归、槐花、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瓜蒌子、莱菔子、焦三仙、炙杏仁、锁阳各15g,陈皮12g,生甘草6g。服上药3剂后,大便排出量多,不需要用泻剂。服5剂后,大便每两日1次,纳食增加。随后去槐花,继服15剂,大便每日1行,通畅易解,面色稍红润,精神较好。随访半年无复发。

经验心得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机体功能减弱,尤以脾肾功能衰减明显,脾虚运化失司,肾虚则津液不足;气血两虚,大便传导不利,而致肠燥,“无水行舟”,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秘宝康方中,当归、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瓜蒌子润肠通便,炙杏仁宣肺润肠,肉苁蓉、何首乌、白芍、锁阳补肾益精、养血通便,莱菔子、陈皮通气宽肠。诸药合用共奏补血养血、滋阴益髓、润肠通便之功,达增水行舟、顽疾得愈之效。

方剂出处 付继勇,等.秘宝康治疗老年性便秘34例.四川中医,2002;20(9):47秘结康

药物组成 黄芪15g,白术12g,当归12g,肉苁蓉10g,锁阳10g,紫菀12g,桔梗12g,紫苏子10g,枳壳6g。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调整以上药物剂量,每日2次,水煎口服或粉碎制成丸剂服用,20日为1个疗程,重者连用2个疗程。

功效主治 益脾通便,补肾理肺。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8例,痊愈3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经验心得 老年性便秘属中医“虚证”范畴。根据《医宗必读》“老年津液干枯皆能秘结,治以补益气血,使精液生,则便自通”和叶天士“开上窍以通下窍”等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及直肠观察所见,我认为老年性便秘多因年老体衰,阳气不行,气血不足,津液不通,身有疾患,卧床或行动不便等,在治疗时为图一时之快,不同程度使用泻剂以通导大便,使本来已虚的脏腑更加亏虚,津液干枯,气机失常,大肠传导迟缓。肾主五液,脾主运化,肺为水之上源,与大肠相表里,肾虚失温煦滋润,脾虚失宣导大肠,肺虚失于宣降,则水液不行,肠道干枯而大便难行。所以我们运用益脾补肾理肺法,自拟秘结康治疗老年性便秘,方中黄芪、白术、当归健脾益气养血;肉苁蓉、锁阳温肾润肠通便;紫菀、桔梗宣畅肺气;紫苏子、枳壳旋转气机,从而脾气升得于斡旋,肾气旺助于宣导,肺气足而魄门启闭有度,肠道得润,则大便自通。

方剂出处 邓泽潭,等.自拟秘结康治疗老年性便秘58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3):190秘通汤

药物组成 党参、白芍、何首乌、肉苁蓉、郁李仁各15g,炒白术、火麻仁、炒莱菔子各20g,当归、生地黄、杏仁、槟榔各10g,甘草5g。

随症加减 口渴欲饮,心烦,小便黄赤,属胃中积热,加知母、天花粉;胁胀脘痞,心烦易怒,排便迟滞不爽,属肝郁气滞,宜与四逆散合用;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小便清长,属阳虚,加附子、肉桂、大黄。

治疗方法 水煎服,视病情缓急,每日1剂或2日1剂,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导泻药物,忌酒及辛燥之品,保持精神愉快,1个月为1个疗程,治以3个疗程为限。

功效主治 补肾健脾,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4例,痊愈2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9%。

治验:刘某某,男,60岁。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困难10年,加重2个月。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干燥,排便困难,2~3日1行,且症状逐渐加重,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长期服番泻叶、酚酞帮助排便。近2个月来,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便质干如羊屎,有时甚至用手抠粪才能缓解症状。刻诊:患者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自诉畏寒,腰膝酸软,腹胀痛不适,纳差,腹软,可扪及肠型包块。舌质淡胖,脉细弱。诊断为老年性便秘,证属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大肠传导失司。治宜温补脾肾,补益气血,润肠通便。方用基本方加大黄、附子、肉桂,全方如下:党参、白芍、何首乌、肉苁蓉、郁李仁各15g,炒白术、火麻仁、炒莱菔子各20g,当归、生地黄、杏仁、槟榔、大黄、淡附子各10g,甘草、肉桂各5g。水煎服,日1剂。服完8剂,大便质软,每日1次。改为2日1剂。1个疗程后,排便基本正常,仍精神差、腹胀。于上方去淡附片、肉桂,加黄芪30g、大黄逐渐减量至停药,2日1剂。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日1次,性状及量正常告愈。嘱忌酒及辛燥之品,适当运动,多行腹部按摩。

随访1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