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13742700000016

第16章 习惯性便秘(15)

经验心得 该病属中医学“虚闭”之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思虑伤脾,久坐伤气,年老体衰,饮食不节,久服泻下之剂等因素致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温煦无力;致痰饮留伏,瘀血内停于肠腑,腑气不降,便而无力。痰饮、瘀血此乃病之标,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该病久治不愈的症结之所在。

《素问·厥论》“太阴之厥,则腹满鮤胀,后不利”。赵献可《气虚中满论》云:“盖肾开窍于二阴,肾气化则二便通矣。”由此可见,大便的正常与否,不但依赖于脾气的健旺、运化正常,还有赖于肾气的温煦,脾肾气虚乃病之本,表明该病病位在大肠,责及脾肾,病机属本虚标实。基于此,补则留寇助邪,攻补兼施亦有掣肘之弊。故而必须遵循“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治则上非温无以逐其痰饮,非下无以驱其瘀血。用逐瘀Ⅰ号方:附子、细辛温阳散寒;大黄、牵牛子、三棱、莪术推陈出新,攻逐痰饮瘀血;厚朴、枳实理气除滞。相伍而用,达到逐顽痰留饮,化瘀血积滞之效,以治其标。通便Ⅱ号方中: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补中益气,健脾利湿,陈大舜等认为健脾类中药大多具有促进肠道蠕动的功能。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改善肠道微循环,且能加强胃肠功能。《本草纲目》云:“肉桂下行,益火之源”,取其少火生气,补火生土之意,且肉桂油能促进肠蠕动,使肠管兴奋。黄连清热除湿,厚肠,两者寒热互济,阴阳相随。诸味伍用,使脾气健旺,肠得温煦通降自如,以治其本,逐瘀Ⅰ号合通便Ⅱ号,达到了邪去正复、标本兼治的目的,从而取得满意疗效。

方剂出处 潘义斌.逐瘀Ⅰ号合通便Ⅱ号治疗排便无力6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6):364自拟便秘方

药物组成 麻子仁20g,大黄(后下)6g,生地黄10g,杏仁10g,枳壳10g,厚朴6g,白花蛇舌草15g,决明子20g,肉苁蓉15g。

治疗方法 水煎,每日1次,分2次口服,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润肠清热,行气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6例,痊愈56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经验心得 张景岳认为“其立名太烦,又无确据,不得其要而徒滋疑惑,不无为床之害也,不知此证当辨者惟二,则曰阴结、阳结而尽矣”,并把有火归阳结,无火归阴结,并创立了润肠清热的方法,对后人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麻子仁丸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加强滋阴液,清积热:方中重用麻子仁,减白芍,枳实改为枳壳,加用肉苁蓉、决明子、白花蛇舌草、生地黄。方中用麻子仁润肠通便,为君药;大黄、决明子清大肠积热、且通便泻下,肉苁蓉滋补肾阴、增津液,杏仁降气润肠,共为臣药;生地黄既可养阴,又可加强大黄、决明子的清热作用,白花蛇舌草加强清热之力,枳壳、厚朴行气降浊,且枳壳可助杏仁宣发肺气,共为佐药。该方与传统的麻子仁丸相比,润肠清热、行气通便之力更强。

方剂出处 谢锐龙,等.自拟便秘方治疗慢性便秘9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6):371自拟益气润肠汤

药物组成 党参、炒六曲、火麻仁(打)各12g,炙黄芪、全瓜蒌(打)各15g,升麻、炒陈皮、制大黄(后下)各6g,柴胡、炙甘草各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1剂,可连服5日。

功效主治 补气升阳,润肠消滞。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8例,便秘症状完全消失、大便通畅为治愈。68例患者服药5日,全部治愈。随访半年,大便如常。

治验:丁某,女,62岁。1周前曾患泄泻,经应用诺氟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输液治疗。泄泻止后仍服诺氟沙星数日,致大便日以艰行,已3日未解,自觉有燥屎坠于肛口,但不得下,腹有下坠感。面黄神疲,胃纳呆滞,小便短少,舌淡苔薄腻干燥,脉轻按带弦,重按无力。此乃泻后阴液本亏,且中气已伤,又过服苦寒,促使中气虚陷,清阳不升,清不升则浊不降,肠燥气弱则大肠传导无力而浊阴自结。宜益气以升清,润肠以下浊。用益气润肠汤:党参、火麻仁、炒六曲各12g,炙黄芪、全瓜蒌各15g,升麻、熟大黄(后入)、炒陈皮各6g,炙甘草、柴胡各5g,当归10g。日1剂,水煎服。煎煮两次,取汁300ml,早晚空腹各服150ml。连服4剂后便通纳增,随访半年,大便正常。

经验心得 虚秘成因有二:一是泻后中气虚陷,津液耗夺,中虚气陷则清不升而浊不降,津液耗夺则肠失濡润而大便难行。二是过用苦寒败中,正气损伤而津液更耗,气虚脾弱则大肠传送无力,加之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遂致气虚津亏而大便秘结不下。益气润肠汤用当归养血润肠,去白术而重用全瓜蒌以润肠滑肠。配火麻仁既可滋养补虚,又因其体润多脂,味甘性平,可助瓜蒌润肠通便。加制大黄,取其性缓而不致峻下伤正,稍佐六神曲以开胃消滞。全方补气以升清举陷,润肠以缓攻消滞。

方剂出处 王登雄.自拟益气润肠汤治疗便秘6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4):21自拟玉龙煎

药物组成 党参25g,当归、熟地黄、火麻仁、柏子仁各15g,黄精、制何首乌、肉苁蓉各30g,玄参6g,麦冬10g,生白术60~80g,枳壳10g,大黄6~10g。

治疗方法 加入清水500ml,文火煎煮2次,滤汁混匀,分2次温服。治疗第1个月连服8剂,第2与第3个月各连服4剂。服16剂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润肠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13例,治愈53例(46.9%),显效36例(31.9%),有效12例(10.6%),无效12例(10.6%)。总有效率89.4%。

治验:邹某,男,67岁。便秘史20年,服用酚酞10年余,现每日服3~4片,大便维持3~5日1行,若停服此药,则大便10余日1行。症见:形体偏瘦,面色无华,时感头晕、神疲、纳少、睡眠不安。舌淡苔薄,脉虚细。西医诊断:慢性单纯性便秘,中医诊断:虚秘(气血亏虚)。治法:补虚润肠,嘱停服酚酞,予“玉龙煎”如法服用。8h后自感肠蠕动增加,解出大便。坚持服用1个疗程后,精神、食欲佳,睡眠安稳,大便每日1次,排便通畅,为软条状便。嘱多食蔬菜,规律运动,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 慢性单纯性便秘,属本虚标实之疾。素体中气不足,阴液亏耗为本,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腑气不通为标。故治疗时亦应标本同治,补通结合。自拟“玉龙煎”方中之党参、黄精甘润补中,益气生津;熟地黄、麦冬、玄参增液润肠;当归、制何首乌、火麻仁、柏子仁、肉苁蓉阴阳双补,润肠通便;生白术滑润通便,量少无功;枳壳既避免枳实之峻利,又克服了诸药过于滋腻碍胃之弊,有收宽中下气之功;佐大黄以推陈出新,携药下行,但用量宜轻,免其悍利而伤正。

方剂出处 王利.自拟玉龙煎治疗慢性单纯性便秘113例.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118足部反射区按摩法

治疗方法 首先检查心脏反射区,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来指导施术手法的轻重缓急。采用全足按摩,由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的按摩顺序。其次是重点加强肾脏、输尿管、膀胱、胃、胰、十二指肠、心、脾,尤其是小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肛门反射区。这些反射区手法力度要均匀,渗透时间稍长些,点按为主,让患者稍有刺痛感觉,以使硬点变软,最后逐渐消失。每次治疗时间为45min左右,治疗结束后要让患者饮用温开水300~500ml。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以休息1~2日,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功效主治 宽中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08例,治愈72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治验:患者,女,40岁,诉大便秘结18年,每次排便非常困难,便结成团块状十分坚硬,像羊粪且带血丝,下腹部常感不适或胀痛,用泻药后方感舒服些。足部反射区检查:升结肠、降结肠可触摸到硬点,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及肺、十二指肠反射区压痛感强烈。足部按摩3个疗程后(未用泻药)排便正常,大便畅通,成形,质不硬,没有血丝。随访1年未发生便秘。

经验心得 足部反射法治疗习惯性便秘,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造成的直接刺激,保护了肝、脾、肾等重要脏器,并可做到一法治多病,整体治疗,极大地改善了便秘的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由于便秘解决了,由其引起的头痛、头昏、食欲缺乏等疾病也随之得到改善,对保持健康大有好处。

方剂出处 柳艳杰,等.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便秘108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