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13742500000059

第59章 妇科疾病(2)

背腧穴即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之处。肝俞胆俞疏肝解郁,脾俞肾俞温补脾肾,所以针刺腰背部的腧穴可以调节脏腑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维系人身元气,其循行贯脊属肾,肾藏精纳气,为元气之始,命门乃性命始生之门,为元气之根,督脉络于两肾,联系命门,故取督脉穴可使督脉气盛,督脉气盛则元气充盛,从而使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得以推动和维持。所以应用腰背部透穴法具有既可旺盛机体之正气和脏腑经络气血之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的运行,又可发挥透穴法取穴少、痛苦小、针感强,而临床上又便于推广的特点。

四、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一般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症候群。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此时,雌激素分泌减少,由于缺乏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垂体则分泌大量促性腺激素,从而造成内分泌明显失调,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中医学认为,由于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脉虚,生殖功能逐渐减退以致丧失,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而使机体阴阳失于平衡,导致本病的发生。

【诊断要点】

1.年龄在45岁以上的妇女,月经不规则或闭经。

2.出现潮热汗出,心悸,失眠,抑郁,易激动,皮肤麻木或蚁行感等。

3.血压波动,第二性征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殖器官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4.血,尿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

5.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肝俞。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选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将针快速刺入穴内,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1ml,每日1次,5次后停2d,再续治5次。

方二

1.取穴肝俞。配穴:心俞、脾俞、肾俞。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选配穴一对与主穴一对合用,配穴轮流使用。

用注射器抽取4ml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药液,采用快速无痛进针法,使患者有酸、麻、重、胀的针刺感觉,回抽无血,然后缓慢推入药液。每个穴位注射1ml药液,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再行第2疗程。

方三

1.取穴督脉取筋缩透中枢,脊中透悬枢,命门透腰阳关;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取膈俞透胆俞,脾俞透胃仓,肓门透志室。

2.操作用毫针刺法。采用沿皮透穴法针刺,用28号1.5寸毫针由背上部沿上述经脉由上至下分段刺入,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4d为1疗程,疗程间体息2d,针刺2个月。

方四

1.取穴背部腧穴包括膀胱经、督脉在背部的腧穴及华佗夹脊穴。

2.操作用拔罐法。患者俯卧位背部均匀涂抹甘油作为润滑剂,取中号火罐,以闪火法拔罐,随之将罐上下左右往返推动,以大椎、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做重点旋转,至皮肤潮红或紫红为度。虚证者负压稍小,实证者负压略大。每次操作10~15min,隔日1次,5次1疗程,休息1周,再行下1疗程。

【治疗效果】

丁习益用方一治疗本病31例,痊愈11例,占35.48%;显效7例,占22.58%;无效13例,占41.94%。总有效率58.06%[丁习益.上海针灸杂志,2000,19(3):15]。潘红玲用方二治疗本病50例,痊愈30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0例[潘红玲.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1):15]。马晓雷用方三治疗本病22例,对照组18例,结果分别显效12、3例,有效8、9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90.9%、66.7%[马晓雷.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25]。孙敬青用方一治疗50例患者全都有效,痊愈29例,占58%;显效12例,占24%;好转9例,占18%[孙敬青.针灸临床杂志,1999,15(7):32]。

【处方荟萃】

1.用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直接在命门、脾俞、肾俞上灸九壮,灸后用胶布把灸处封好,等待化脓,然后每天换胶布1~2次,直待自然收口[张月兰.针灸临床杂志,1995,11(9):50]。

2.取穴大椎、心俞、肝俞、肾俞、脾俞、胃俞、志室、命门、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等。每穴取1~0号医用羊肠线2cm,以特制埋线针,穿入穴位皮下,进针至线头进入0.5cm,随后把针退出,用消毒纱布盖敷保护针孔,每次取穴3~5个,2~4周埋线1次,一般治疗3~6次[姜守信.针灸临床杂志,2000,16(7):46]。

3.取穴心俞、肝俞、脾虚、胃俞、肾俞。肝肾阴虚配太三阴交;肝郁气滞配太冲,肝脾两虚配神门、三阴交。选用1.5寸毫针垂直进针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留针30min,配穴神门、三阴交、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快刺不留针。

每次起针后,配合捏脊疗法,由下而上,约15min。10次为1疗程,休息3d,继续下1疗程[姜雪原.中国针灸,1996,16(10):48]。

【按语】

出汗是更年期综合征的一个主要症状,应用背针疗法有较好疗效。可取肺俞、脾俞、肾俞,用1.5寸毫针刺入1寸,每穴行补法1min,再留针5min,起针后以中型火罐于背部大杼穴至秩边穴行走罐法3min,每周治疗2次,5次为1疗程[霍则军.中国针灸,2004,24(5):319]。

在本病中,不定陈述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有头痛、失眠、心悸、胃肠不适、倦怠乏力等一群不固定躯体症状,可取背腧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拔罐10~20min配合耳穴贴压,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周更换2次,10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吴捷.中国针灸,2000,20(4):214]。

第二节乳腺疾病

一、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学称本病为“乳痈”。

【病因病理】

乳汁淤积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乳头皲裂和破损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或多食辛辣厚味,胃经积热或因乳头破裂,乳房不洁,外邪火毒侵入乳房致使乳络阻塞,排乳不畅,火毒与积乳互凝而结聚成痈。

【诊断要点】

1.初起乳房有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发红,有硬结,触痛明显。

2.继之有发热、硬块、红晕增大,肿胀疼痛为甚,化脓时体温可高达39℃左右。

3.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患侧腋下淋巴结可肿大。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灵台、至阳。

2.操作用刺络和刮痧法。用三棱针分别疾刺两穴1~2分深,再拔火罐出血2ml,然后沿灵台至命门走罐数遍,使督脉处均匀出痧,走时下行重按,上行轻游,隔日1次或每日1次。

方二

1.取穴肩井、天宗。

2.操作用点穴法。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拇指尖或肘部点按揉患侧肩井穴,不可用力过猛,要持续用力,以免损伤皮肤或其他组织,5min后用拇指按天宗穴0.5min,每日1次。

方三

1.取穴患侧的膈俞、肝俞及疼痛敏感的反应点(包括丘疹、皮肤毛细血管充血、汗毛孔凹陷、皮肤纹理改变等)2~3个。

2.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两臂伏于桌面。暴露背部,常规消毒后,用26号1.5寸毫针刺入1~1.5cm,以得气为度,不留针,摇大针孔后出针,然后挤压针孔,出血数滴即可,每日1次。

方四

1.取穴背部肩胛间区。

2.操作用毫针刺法。本区包括上平第7颈椎棘突水平线,下至两肩胛骨下角连线,外齐两肩胛骨内侧缘,脊柱棘突连线两侧区域,该区的皮肤和毛囊孔均可作针刺点。不分病位在左或右,不论象限,每次取2~3点随意直刺不伤及胸膜为度,施强刺激,每一针点行针1~2min,不留针。每日1次,一般治疗2~3次。

【治疗效果】

王凤荣用方一治疗急性乳腺炎82例,对照组41例,显效45、5例,良好37、10例,一般0、8例,无效0、18例,总有效率100%、56.1%[王凤荣.上海针灸杂志,2006,25(8):22]。邓曙光用方二治疗急性乳腺炎62例,治愈31例,其中1次治愈14例,占22.6%;2次治愈15例,占24.2%;3~4次治愈2例,占3,2%。31例治疗效果不明显(无明显阳性反应点)。有效率为50.0%[邓曙光.中国针灸,2005,25(4):296]。刘锡安用方三治疗63例,除1例无处查询外,62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98.4%。其中1次治愈19例,2次治愈31例,3次治愈12例[刘锡安.中国针灸,1996,16(9):22]。林更焰用方四治疗本病100例,治愈96例,有效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林更焰.陕西中医,1989,10(8):368]。

【处方荟萃】

1.用丹参注射液2ml,针尖刺入肩井穴0.5~1寸深,注入药物,每日1次,连续3次。双侧病取双侧[刘汉涛.中国针灸,2000,20(7):410]。

2.至阳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5~10滴,肩井穴用2~2.5毫针沿皮刺向肩峰,少泽、大椎均用毫针泻法,乳痈初起只取至阳穴点刺出血,病情重者加肩井,排乳不畅加少泽,发热恶寒加大椎[王庆华.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54]。

3.取患侧膏肓穴,肿块位于乳头以上取其直上方1寸处,以乳头以下取其下方1寸,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穴各放血3滴,然后速让患者上床侧卧,将患侧上肢压在身下至发麻,双侧肿块间隔1h再在另一则施术[张庆熙.中国针灸,1997,17(1):20]。

4.取夹脊穴胸2~6椎间,涂以刮痧油,用泻法刮至局部皮肤充血、出痧为度。再电针。如肿块在乳头上方则在胸2~3椎间找压痛点,肿块在乳头两侧,取胸3~4椎,在乳头下部,在胸5~6椎间找压痛点。用2寸毫针从痛点进针,泻法,再取乳根、膻中,得气后通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120~180/min,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吴晓林.中国针灸,2003,23(9):535]。

5.取平衡针灸穴乳腺穴(天宗),用3寸针向肩胛骨内下角方向斜刺2寸,用泻法针刺肩胛上神经,出现针感立即出针,再加用微波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田杰.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45]。

【按语】

肩井是治疗乳腺炎的要穴,属足少阳胆经穴,患者患侧肩井多有明显阳性反应点,触之难忍。临床观察表明,在使用方二时,对肩井有明显阳性反应点患者疗效好,无阳性反应点者治疗无效。高热患者可配少泽点刺放血。

治疗时应配合用吸奶器使积乳排出。如有化脓者应切口引流。

二、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指乳房部发生的一种慢性非炎性非肿瘤肿块,又称乳房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房病或乳腺小叶增生。中医学归属于“乳癖”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是孕酮与雌激素的比例失去平衡,即孕酮的分泌减少和雌激素相对增多,从而引起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改变。表现为乳腺导管的囊性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脾不调,冲任失和,而致气滞、痰凝、血瘀,三者互结于阳明之经,发为本病;又肝脉从胸结乳,肾之支脉通过乳房,冲任两脉隶属于肝肾,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故冲任失调,肝肾亏虚亦可导致本病发生。

【诊断要点】

1.一侧或两侧乳房出现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可活动性结节,周期性感到乳房胀痛,与情绪、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

2.肿块与皮肉不粘连,推之能活动,经前或恼怒时肿块可增大,经后缩小。可发生在一侧乳房或双侧乳房,任何象限均可出现,以外上象限多见。

3.可通过乳房X线片、活检、穿刺及其他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脾俞、膈俞、天宗、灵台、至阳、阿是穴。肝郁气滞加肝俞、胆俞;痰浊凝结为主加肺俞;肝肾阴虚加肾俞、三焦俞。

2.操作用挑治法。将三棱针刺入皮肤后,再向上挑起、针尖上翘,针柄下沉,以持针手为支点,动作幅度不宜太大,如能挑出少量皮下纤维或皮下脂肪小体则疗效更佳,每周治疗1次,5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背部乳房对应部位。

2.操作用刮痧拔罐法。在背部对应部位涂以刮痧活血药,用刮痧板与皮肤呈45°顺次、均匀刮拭至局部呈斑点或斑块为止。再进行拔罐15~45min,起疱后将罐取下,用毫针刺破水疱,外敷纱布。术后喝200~300ml热水。每周治疗1次,5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肺俞、厥阴俞、心俞。

2.操作用毫针刺法。双乳病取双侧,单乳病取单侧。用2寸长针斜刺向脊柱1~1.5寸深,做强刺激,间隔5min捻针1次,留针15min,每日针1次,5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