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13742500000024

第24章 常用背部腧穴(3)

10.灵台DU10Língtái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6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6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配伍】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配合谷(泻法)、委中(放血)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1.神道DU11Shén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5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5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卒中不语,癫癎,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配伍】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悸;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健忘、小儿惊风、痫证;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2.身柱DU12Shēnzhù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3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3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抽搐,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配伍】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证;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治疔毒。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3.陶道DU13Táodào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配伍】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证;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14.大椎DU14Dàzhuī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呃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配伍】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配曲池预防流脑;配合谷治白细胞减少;配足三里、命门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癎。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第二节经外奇穴

1.夹脊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1胸神经至第5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1胸神经至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调节脏腑功能。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位治疗胃肠疾病,腰区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刺灸法】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1.0~1.2寸;可灸。

2.胃脘下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患者俯卧位或伏卧位,先定两肩胛骨下胸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下取至阳穴,再下一椎旁开1.5寸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最长肌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7、8、9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支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胰腺炎、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可灸。

3.腰眼

【定位】在腰区,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患者俯卧位,先取与髂嵴相平的腰阳关穴,再与腰阳关穴相平左右各旁开3.5寸处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和骶棘。分布有第3、4、5腰神经后支。

【主治】强腰健肾。腰痛,腹痛,尿频,遗尿,消渴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腰奇

【定位】在骶区,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神经后支和骶中动脉分布;再深可进入骶管裂孔。

【主治】癫癎、头痛、失眠、便秘。

【刺灸法】向上平刺1~1.5寸;可灸。

5.十七椎

【定位】在腰区,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月经不调。

【解剖】①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②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痞根

【定位】在腰区,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患者俯卧位,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和腰方肌。分布有第12胸神经和第1、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止痛。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大。腰肌劳损,肾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第三节脊针穴

1.头

【定位】枕骨下际,第2颈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安神、开窍、调神增智。神经衰弱、精神病、鼻塞、耳前疖肿、头痛、失眠。

【针感】达头,颧、肩胛区、巅顶。

2.颈

【定位】第2颈椎横突下,第3颈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解毒。头痛、落枕,耳前区痛、颈淋巴结炎。

【针感】达颧、肩胛、肘及第5胸椎部。

3.口

【定位】第3颈椎横突下,第4颈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清心活络。化痰开窍。神经衰弱、精神病、鼻塞、耳前疖肿、头痛、失眠。

【针感】达肘、肩、手及第6胸椎部。

4.眼

【定位】第4颈椎横突下,第5颈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清肝明目。屈光不正、视力不清、结膜炎、锁骨上窝痛。

【针感】达头顶、指及第6、7胸椎部。

5.喉

【定位】第5脚椎横突下,第6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梅核气、食管炎、扁桃体炎、胸骨下痛、肩关节痛、拇指麻痛。

【针感】达肩、拇指及第7、8胸椎部。

6.鼻

【定位】第6胸椎横突下,第7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通鼻窍、降血压。鼻炎、鼻窦炎、头晕头痛、高血压、前臂及拇指痛。

【针感】达肩、背、肘、关节及第9、10胸椎部。

7.督

【定位】第7颈椎横突下,第1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解表宣肺、安神补气。感冒,发热、气喘、头晕、输液反应、神经衰弱、全身无力、上肢瘫痪、低血压。

【针感】达头顶、肩部、上肢、上胸部。

8.臂

【定位】第1胸椎横突下,第2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行气通络、养血明目。眼病,眩晕、肩背痛、视力不清及上肢痛、恶寒。

【针感】达肩、背、上肢及第11、l2胸椎部。

9.肩

【定位】第2胸椎横突下,第3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舒筋活络、清热解毒。肩胛痛,百日咳、预防感冒、胸背部肌肉痛。

【针感】达肩、背、上肢、足部及笫7、8胸椎。

10.肺

【定位】第3胸椎横突下,第4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平喘。肺炎、支气管炎、咳嗽喘息、咳痰、背部痛。

【针感】达胸部、第2肋间及第4、5胸椎。

11.胸

【定位】第4胸椎横突下,第5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宽胸理气、泻火祛痰。胸痛,胸闷、癫癎、精神病、气喘、食管炎。

【针感】达胸部、第4肋间及第6胸椎部。

12.心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第6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清心泻火、镇静安神。心血管病、精神病、腰背痛、结膜炎、舌炎、多汗。

【针感】达胸部、第5肋间及第7胸椎。

13.膈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第6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疏肝健脾、宽胸解痉。血液病、心悸、胰腺炎、呃逆、食欲缺乏。

【针感】达胸部、第6肋间及笫8胸椎部。

14.血

【定位】第7胸椎横突下,第8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清热凉血、理气降逆。皮肤病、食管病、肾阴虚、虚热、荨麻疹。

【针感】达胸部,第7肋间及第9胸椎部。

15.肤

【定位】第8胸椎横突下,第9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滋阴清热、祛风除湿。肝炎、夜盲症、热病后头晕、肋间神经痛、肝病、胆病、发热,恶心、高血压。

【针感】达胸部、第8肋间及第l0胸椎部至第1腰椎部。

16.肝

【定位】第9胸椎横突下,第10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清热利湿、养血明目。肝炎、夜盲症、热病后头晕、肋间神经痛、腹胀。

【针感】达胸部、第9肋间及第11胸椎部第l、2腰椎部。

17.胆

【定位】第10胸椎横突下,第11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利胆退黄、降逆下气。肝病、胆病、发热,恶心、高血压。

【针感】达胸部、第10肋间第3腰椎部。

18.脾

【定位】笫11胸椎横突下,第12胸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健脾益气、升清降浊。脾大、胃病、癔症、消化不良、腹泻、腹胀。

【针感】达腰区、第4腰椎及小腹部。

19.胃

【定位】第12胸椎横突下,第l腰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调中健胃、滋补益身。胃病、消化不良、呕吐、腹胀、消瘦、遗精、遗尿。

【针感】达腰区、上腹区。

20.三焦

【定位】第1腰椎横突下,第2腰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通利三焦,滋阴补肾。水肿、遗尿、腰酸、腿软、虚热,小腹痛。

【针感】达髂骨及盆腔。

21.肾

【定位】笫2腰椎横突下,第3腰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补肾壮田、祛风除湿。泌尿及生殖器病、神经衰弱、腰腿痛,遗精、遗尿。

【针感】达腰及腘窝。

22.膀胱

【定位】腰椎横突下,第4腰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化气行水,壮阳滋阴。痔疮、腰腿痛、膀胱麻痹、痉挛。

【针感】达腰区,骶区、髋关节、小腹及下肢。

23.大肠

【定位】第4腰椎横突下,第5腰椎横突后壁,皮下。

【主治】温阳祛寒、健脾祛湿。便秘、腹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脚气。

【针感】达膝关节、足跟及足底部。

24.小肠

【定位】第5腰椎横突下,第1骶骨背部,皮下。

【主治】温阳通经、行气止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脚气、月经不调闭经痛。

【针感】达下肢足踝及足趾部。

25.腿

【定位】第1骶骨孔,笫2骶骨背部,皮下。

【主治】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腰骶区痛、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足背外侧痛、白带、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针感】达阴茎、膝、踝关节,睾丸及足背外侧。

26.会阴

【定位】第2骶骨孔,笫3骶骨背部,皮下。

【主治】温肾纳气,祛风除湿。男女生殖器病、会阴瘙痒、遗尿、脚气、膝冷白带、月经不调、大小便不利。

【针感】达会阴、足尖及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