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13742500000023

第23章 常用背部腧穴(2)

34.意舍BL49Yìshě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1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0、11胸神经后支。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配伍】脾俞、胃俞治腹胀。

【刺灸法】斜刺0.5~0.8寸。

35.胃仓BL50Wèicāng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2、13胸神经后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36.肓门BL51Huāngmén

【定位】在腰区,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1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2胸神经后支。

【主治】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配伍】配气海、天枢治便秘。

【刺灸法】斜刺0.5~0.8寸。

37.志室BL52Zhìshì

【定位】在腰区,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2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12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1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配伍】配命门治遗精。

【刺灸法】斜刺0.5~0.8寸。

38.胞肓BL53Bāohuāng

【定位】在臀区,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主治】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配伍】配委中治腰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

39.秩边BL54Zhìbiān

【定位】在臀区,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解剖】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静脉;深层为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为坐骨神经。

【主治】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刺灸法】直刺1.5~2寸。

二、手太阳小肠经背穴

1.肩贞SI9Jiānzhēn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伍】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1~1.5寸。

2.臑俞SI10Nàoshū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冈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5寸。

3.天宗SI11Tiānzōng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解剖】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

4.秉风SI12Bǐngfēng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在肩胛冈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冈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1寸。

5.曲垣SI13Qūyuán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肩胛冈上缘,斜方肌和冈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胛疼痛。

【配伍】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l寸。

6.肩外俞SI14Jiānwà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配伍】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7.肩中俞SI15Jiānzhōng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在第1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配伍】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

三、手少阳三焦经背穴

天髎SJ15Tiānliáo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四、足少阳胆经背穴

肩井GB21Jiānjǐ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卒中,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当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五、督脉背穴

1.长强DU1Chángqiáng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2.腰俞DU2Yāoshū

【定位】在骶区,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癎,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腰阳关DU3Yāoyángguān

【定位】在腰区,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命门DU4Mìngmén

【定位】在腰区,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癎,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晕耳鸣等肾阳亏虚之证;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卒中脱证;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悬枢DU5Xuánshū

【定位】在腰区,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

【配伍】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6.脊中DU6Jìzhō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1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癎。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癎;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斜刺0.5~1寸。

7.中枢DU7Zhōngshū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10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10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缺乏,腰背痛。

【配伍】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8.筋缩DU8Jīnsuò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9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9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

【配伍】配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癎;配水道治脊强。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9.至阳DU9Zhìyáng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7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配伍】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心痛。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