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1374200000014

第14章 军方与文人对华主张的冲突(4)

政策计划处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理念偏重于理想主义。美国传统的对华政策在于希望维持在华贸易的机会平等,以及保持中国的行政与领土的完整。美国也希望把中国从古典的帝国主义引导出来。不过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所坚持的理想主义,并没有在中国实现。

此篇报告最重要的是在结论部分——即现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建言。政策计划处分析,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已衰败到可能濒临失去江山的危机。由此而衍生两个问题为:(一)国府是否有能力自救?(二)美援能否扭转中国内战的局势?

对于第一个问题,政策计划处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十年来已证明国府缺乏政治动力。至于第二个问题,美国或许可以为之,不过这恐将是一个无底洞。政策计划处认为全面性的援华,意味明显的介入,但此举将引来更多的反抗,并会将民族主义者以及仇外者推向□□,而□□又与苏联有密切关系。美国一旦介入中国,虽然可能会强化国府的军事力量,但也会增加□□的政治力量。美国越是介入中国,国府越会被中国人民视为是美国的傀儡。

政策计划处对于国府是相当悲观的,在它的眼中,全方位对国府的援助是一场资源与声誉的豪赌,而这恐怕是美国所无法承担的。尤有甚者,政策计划处预估国府失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过,这个单位提出一项对华政策可能会转变的玄机,即如何定位□□,以及□□与苏联的关系。它指出共产中国不可能得到外国的大量投资,也不太可能获得苏联的协助,因为苏联本身亦缺乏资金。另外,政策计划处也强调□□将来在处理与苏联的关系时,恐怕必须面对民族主义的冲击。因为在二次大战的战时与战后,亦即在反日与反蒋的年代,□□可以把民族主义和苏联结合在一起使其合理化。不过当脱掉反日与反蒋的外衣之后,民族主义可能会变成□□的一个烫手山芋,它意味着□□与苏联在未来的交往过程中,会引发双重压力,即是(一)中国内部民族主义者与排外主义者的不满;(二)当□□希望隐藏与苏联关系之际,也正是克里姆林宫最想施加压,并完全控制□□之时。

政策计划处的论点明显在建议,美国的对华政策应作重大改变。这个单位希望美国在未来能利用□□与苏联可能产生的矛盾,趁机与□□接触,所以政策计划处意在言外的表示,只要美国重新取得行动的自由,就会给予美国一个机会。

政策计划处为了促成美国把握住这个的机会,于是归纳出稍后的对华政策为:美国的近期对华政策应该要朝向“灵活”的方向,其内涵包含有三点:

(一)继续承认现存的国民政府。

(二)倘若国府灭亡,则视情况再决定承认那一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