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1374100000005

第5章 马老板,对不住,我们冤枉了您(4)

那么,这幅画最后又是怎么到张伯驹手里的呢。

讲到这里,我恐怕要给琉璃厂玉池山房的马老板正个名了,其实也不是我正,人家当年直接参与《游春图》交易的李卓卿李老先生已经给正过名了。

这是从何谈起呀,如果有的朋友您关心过这幅画经张伯驹的买卖经过,您会发现这是张伯驹“悬崖勒马”,从一个叫马霁川的大古董商手里强行买过来的,而当时,马霁川是要把这幅画暴利卖给洋人的。

那时节,将文物主动拱手让给洋人是一大耻辱,具有爱国心的张大公子不可能让国宝这样流出海外,于是便抢先把画买到了自己手里,可是马霁川张口开了个巨额的价钱,张伯驹一时难以支应,为此他和夫人艰苦地把钱凑齐,才算完事。

故事大家都是这么说的,您这么一看,这个叫马霁川的家伙整个一混蛋啊,又唯利是图,又卖主求荣,整个一汉奸呀。

那我要说这些故事的情节全是错的呢?我要说这是对马先生的一种诋毁。

现在,我简单地把事儿如实说一遍。

“二战”结束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灭亡,当时的东北长春散落着很多溥仪从北京带到伪满皇宫里的珍宝,大家对于这些散逸民间的宝贝趋之若鹜,集体哄抢。

北京琉璃厂也有很多古玩商去东北,看看能不能收着些当年的好东西。

有这么一回,北京琉璃厂穆蟠忱老板、马霁川老板、冯湛如老板、李卓卿老板一起联合在东北购置了十余件书画作品,《游春图》便为其中之一。

而因为该画年代最为久远,历史价值也最高,所以大家都最为看好这一桩生意。把很多希望寄托在了《游春图》上。

这次去东北收宝行动的主要组织者是穆蟠忱,那么他便是主事者,剩余的都以股东的面貌出一份财力,因为那些名贵的字画也不是仨瓜俩枣钱就能忽悠得下来的,一个人的资金怎么也有限,所以就团结力量大了。

这些画买来后都存放在穆老板那里。

货购得了,下面得找买主啊,谁买呢?

张伯驹买。

我们知道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在当时和袁克文、张学良、溥侗齐名。

这位大收藏家一生就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买古玩上了。他原来是封疆大吏的后代,家资万贯,后来买古董给败得差不多了,最后几乎倾家荡产。这让他老爹九泉下知道估计脸色都得给气绿了,你小子太败家了!但是张伯驹不管,他从大义,为国保护国宝不落到洋人手中。

为了避免有朝一日这些画被洋人高价买去,所以张伯驹准备出资购买这幅《游春图》。

找到买主了,后面的问题就是确定买卖双方,确定中间的保人。

买方张伯驹,卖方的全权代理人是李卓卿,中间人是李卓卿的挚友马宝山。好了,现在人齐了,可以交易了。

双方谈妥的价格是两百两黄金,概念就是二十根金条,但是张伯驹的黄金纯度不够,成色亦不好,所以实际应该也就在一百三十多两,到不了要求。这样一来,张伯驹就开始“砸锅卖铁”,把余下的也凑出来,但是之前他可以先把画拿走,尾款慢慢凑,多咱凑出来了,多咱把账结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