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画外烟云:收藏背后那些事儿
1374100000025

第25章 侦查与反侦查的结晶(12)

因为同属南唐翰林画院,故周文矩和顾闳中为同事关系。

顾闳中当时可能一知半解,但是咱们书中代言,南唐后主李煜知道韩熙载是自打先主李昪时候就为朝廷办事,后来又辅佐了李璟一朝,可谓是□□重臣,德高望重,如今想请他出来,为南唐宰相,可是朝中传言韩熙载这个人生活放荡不羁,行为不检点。

尤其是这种资深的老先生,如果不够稳重的话则不足以为百官表率。

所以李煜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迫切地想知道这个韩熙载平时生活中到底是一个什么面貌,到底像不像大家伙儿传言的那样。

如今正好有个机会,韩府大宴宾客,这时候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如果他极尽奢华,排场甚大,那么传言很有可能是事实。

相反,如果韩家宴会朴素,仅为友人相聚,那么就说明韩熙载这个人廉洁奉公,可以把国家交给他。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李煜干吗不叫人回来把见闻讲给他听,非要给画下来呢?

这您就有所不知了吧,李煜这个人是个文学艺术家,他深知我们语言的密度是极其有限的,光靠描述,有很多细节是你说出大天来也讲不清楚的,可能你说了一车话,不如我一下给你画出来更直接。

李煜要的就是一个真实,就是一个原景重现,那个年头没有照相机和摄像机,要是有的话就好办多了,连画都省了。

从现存的《韩熙载夜宴图》来看,他家那天晚上的场景可谓热闹非凡。

顾闳中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在一幅画中展示那么多的人物,最后他想了一个构图,就是把画分成五个小画面,每一个画面里都有一个韩熙载,他在参与五种不同的娱乐活动,周围配上相应的人物,展示就能全面了。

这是一种类似于连环画式的构图方式,在古代绘画中不多见。

而这种构图方式,则完全是出于实际应用的考虑,要不然交代不清楚的话没法跟李后主交差。

整个画面的分割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顾闳中这一晚上眼睛就没离开过韩熙载及其周边,生怕漏了哪个细节以后接不上。

于是韩熙载走到哪里,顾闳中跟到哪里,当然也不能跟太紧,要不然韩熙载看着别扭,他该怀疑了。

宴会刚一开始,韩熙载招呼大家听一段琵琶,包括韩熙载在内有七个男的,包括琵琶女在内有五个女的。

男的顾闳中有的看着眼熟,有的认识,都是朝中的官宦,出来进去的,见面也都点个头什么的,女的就不认识了,估计都是他们家的侍女。

在这五个女子当中,还就属那弹琵琶的长得最顺溜儿,要不然人家能卖艺呢,那是有才艺的女人。

跟琵琶女面对面的,坐在正榻上那个戴高帽子的就是韩熙载。

就属他与众不同,一缕长髯格外显眼。他跟宾客都是高坐起来的。

唐明宗以后,垂足靠背座椅已经开始普及化了。韩熙载坐在三面围子的罗汉□□,代表着主人最为尊贵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