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爱的安全伞:避孕知识问答
13740900000024

第24章 避孕与生殖健康(11)

阴道避孕环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可以自放自取,一般育龄妇女均可使用阴道避孕环;避孕环每日释放的避孕药的剂量较口服避孕药少,所以发生副作用的机会也少;避孕环中的避孕药释放后是经阴道黏膜吸收,吸收后的避孕药绝大部分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减少对肝脏的影响,对于身体较差,有心、肝、肾疾病以及不能耐受其他避孕措施的妇女尤为适用;阴道避孕环不抑制乳汁分泌,且从乳汁排出的量微不足道,不影响婴儿健康。所以,哺乳期妇女也可使用。但患有严重贫血、阴道壁松弛、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子宫脱垂以及可疑或确诊为生殖器肿瘤者不宜使用。有滴虫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及重度宫颈慢性炎症者,待治愈后再使用。

5.什么是阴道隔膜?如何使用?

阴道隔膜是一种女用避孕工具,俗称子宫帽,它是用优质乳胶薄膜制成,外形象圆顶帽子,边缘有一个合金的弹簧圈,富有弹性,便于放取。阴道隔膜按弹簧圈外圆直径大小分为50、55、60、65、70、75、80等7个型号,弹簧圈外圆直径50毫米为50号,其他以此类推。我国妇女一般用65、70和75三种型号。性交前将阴道隔膜放在阴道内盖住子宫颈,使精子不能进入子宫腔,从而起到避孕作用。阴道隔膜如能正确使用,避孕成功率可达98%。

(1)怎样使用阴道隔膜?阴道隔膜在使用前,首先要经医生做妇科检查,根据阴道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阴道隔膜试行放入,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学会放入和取出的方法,直到完全能够掌握使用为止。如果选用的型号合适,放入后站立、走动、蹲、坐都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阴道隔膜在阴道内的位置就不会改变。

放置阴道隔膜前须先排尿,把手洗干净,检查阴道隔膜有无破损现象,然后在阴道隔膜上及弹簧圈上涂上避孕药膏,这样从阴道隔膜边缘进入隔膜内的精子就能被避孕药膏杀死。放置阴道隔膜多数采取站立弯腰的姿势,即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也可采用坐式、蹲式或平卧式。放置阴道隔膜时应先将两腿分开,用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将阴道隔膜捏成狭长形,左手分开阴唇,然后将其沿阴道后壁送入阴道内;弹簧圈的后缘一直顶到阴道后上部,用示指将弹簧圈紧紧托住阴道顶部,恰好把子宫颈盖住,再把阴道隔膜的弹簧圈前缘向上顶在耻骨后面,最后用手指进入阴道内检查阴道隔膜是否将子宫颈盖好,如果没有盖好,应取出重放。

阴道隔膜放好后即可进行性交,性交后8~12小时才能取出。因为精子在阴道里存活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若取出过早,精子还没有死亡,仍有怀孕可能。但也不能取出过晚,最迟不超过24小时,因为放置时间过长,阴道隔膜刺激阴道壁使阴道内分泌物增多,容易引起感染。

(2)取出阴道隔膜的姿势同放入时一样,用洗净的手指伸入阴道内钩住弹簧圈轻轻向阴道外拉出即可。阴道隔膜取出后用温水或肥皂水洗净擦干,扑上滑石粉放在洁净干燥的盒子中,以备下次再用。一般来说,一个阴道隔膜可以反复使用2年。阴道隔膜不要接触油类物质(如凡士林),以免损坏乳胶膜。

(3)凡是有下列情况的妇女不宜使用阴道隔膜:

①患有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等生殖器官炎症的妇女不宜使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②患有子宫脱垂、阴道过紧、阴道壁松弛的妇女,因阴道隔膜不能放到合适的位置,故不宜使用。

③有习惯性便秘的妇女,因直肠内充满粪便,可使阴道后穹窿的形状发生改变,影响阴道隔膜的正确安放,故也不宜使用。

④对橡胶过敏的妇女以及不能正确掌握阴道隔膜放置技术的妇女均不宜使用。

另外,妇女生育以后,阴道长度、松弛度都会发生变化,最好于产后3个月重新选配阴道隔膜的型号。

总之,阴道隔膜的优点是安全,没有副作用,长期使用对身体健康无影响,也不影响性生活。但是,由于阴道隔膜的使用方法比较麻烦,目前使用者还不多。

6.什么是长效注射避孕针?如何使用?

长效注射避孕针,又称复方雌孕激素长效注射避孕针,目前国内常用的有5种:己酸孕酮避孕针,庚炔诺酮(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1号、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它们的避孕原理是抑制排卵,使宫颈黏液变稠阻止精子进入宫腔,干扰子宫内膜正常发育。有效率达98%以上,安全而简便,每月1针或3个月1针,停药半年或1年可恢复生育能力。

己酸孕酮避孕针、庚炔诺酮避孕针1号、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和复方甲地孕酮注射液,均是每月注射1针,在月经第5天注射2支,以后每次月经第10~12天注射1支,也可在月经周期第5天及第12天各注射1支,从第2个月起,每月均在月经周期和第10~12天注射1支。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则是每3个月注射1针,注射第1针的时间在月经周期的头5天内,以后每3个月注射1针,其特点为不影响乳汁分泌,适合哺乳期应用。由于长效注射避孕针抑制了体内激素导致闭经,从而具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又要求避孕的妇女尤其适合。

避孕针的副作用主要为用药的头3个月可能发生月经周期不规则或经量多,可对症用止血药,也可用雌激素或短效避孕药调整。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出血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逐渐闭经,用药1年时间闭经达50%左右。

不适合用避孕针的人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恶性肿瘤、癌前期病变、子宫或乳房肿块患者;哺乳期者;产后未满半年或月经未来潮者;月经频发或经量过多者。

7.什么是皮下埋植避孕法?如何使用?

皮下埋植避孕法是一种新型的长期避孕方法,目前已在全世界推广使用。这种避孕方法是将一定剂量的孕激素放在硅胶囊管中,然后将此管埋藏于皮下,使其缓慢地释放少量的孕激素,从而起到避孕作用。第一代皮下埋植避孕剂称为NorplantI,含6个硅胶囊,每个含左炔诺孕酮36毫克,人体内平均释放率为30微克/24小时。第2代称为NorplantⅡ,只需2根硅胶棒,每根含左炔诺孕酮70毫克。

1984年我国引进了这种避孕剂,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城市使用,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市建立了皮下埋植剂临床实验中心,进行此项手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年内妊娠率仅为0.1%,3年内妊娠率为0.24%。

皮下埋植避孕法所使用的埋植剂由6枚火柴棒大小的硅胶囊管组成,胶囊管埋入皮下组织后,立即开始缓慢地释放避孕药,24小时后即可起到避孕作用,有效避孕时间为5年。皮下埋植避孕剂是通过改变子宫颈黏液的黏稠度,阻止精子进入子宫腔;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抑制卵巢排卵等多方面作用来达到避孕目的的。

40岁以下需要长期避孕的妇女,只要身体健康,均可采用此种方法避孕,尤其适合于使用节育环容易失败的妇女、不能按时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以及对做绝育手术有顾虑的妇女。患有严重贫血、高血压病、频发性头痛、甲状腺机能亢进、乳房癌、糖尿病、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严重皮肤病、肝炎、肾炎等疾病,以及有宫外孕病史、哺乳期、体重大于70公斤或正在服用抗癫药、抗结核病药物的妇女均不适合采用这种避孕方法。

皮下埋植避孕手术一般在月经来潮的7天以内或在人工流产手术同时进行。手术操作简单,在避孕者上臂内侧做一小切口,用一种特殊的套管针将6枚硅胶囊管从切口内推入皮下(呈扇形排列),手术就此结束,切口无须缝合,整个手术操作可在几分钟内完成。

术后数天内局部可能有青紫、肿胀,遇到这种情况无须处理,数天后会自行消失。如伤口有出血、感染或硅胶囊管脱出,应立即就诊。手术后24小时方可进行性生活。

埋入一组硅胶囊管可避孕5年,到时将其取出。如需要继续采用此法避孕,可重新埋入一组硅胶囊管;如准备生育者,在计划怀孕前半年将硅胶囊管取出,在此期间可采用避孕套、外用避孕药避孕。在皮下埋植剂避孕期间,如发生闭经、阴道不规则流血及下腹痛等情况,应立即就诊检查有无怀孕。

皮下埋植避孕法避孕效果好,避孕有效率达99%以上。作用时间长,一次埋植可避孕5年。而且这种避孕剂中只有孕激素,不含雌激素,所以副作用较口服避孕药小。但也有大约20%的妇女在使用初期出现经期不准、经期延长和经血量增多等月经失调现象;个别妇女还有闭经。上述这些现象多数在半年后可逐渐好转。

男性避孕方法简介

1.什么是压迫尿道避孕法?有何特点?

压迫尿道避孕法就是在性交过程中,男方将要射精时用示指和中指向耻骨联合方向紧紧压迫会阴部,使尿道暂时关闭,从而迫使射出的精液流入膀胱。由于精液不进入阴道,所以能够避孕。

压迫尿道避孕法要求避孕者熟悉尿道在会阴部的解剖位置和压迫方法,并且一定要在射精前将尿道压住,直到阴茎从阴道内抽出后为止。该法应做到压迫完全,部位准确,使精液不能流入阴道。做不到这些就会导致避孕失败。

这种避孕方法在性生活时,夫妇双方都处于紧张状态,生怕掌握不住射精时间而将精液射入阴道;同时又破坏了性生活的生理过程,影响了夫妇双方的性感,不易达到性的满足。另外,流入膀胱的精液对后尿道和膀胱颈有刺激作用,如反复应用可造成局部充血,并在性生活后出现尿频、尿痛及尿道内烧灼感,甚至会发生炎症。

压迫尿道避孕法虽然操作简便,但要求较高,多数人难于掌握。这种避孕方法过去曾在民间流传,现在还有少数人在使用,对于能够正确掌握操作的男子来说,偶尔使用数次还可以,但经常使用对健康不利,而且避孕效果也不可靠,故不提倡继续使用。

2.什么是体外排精法?有何特点?

体外射精法可能是全球最风行的避孕法,也是效率最低的节育方式。所谓体外排精又称抽出法或性交中断法,是指在性高潮达到之前,还未射精但马上就要射出时,迅速将阴茎抽出阴道,在阴道外排射精液,从而不让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达到避孕的目的。这一方法简单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弊端。

首先,它的避孕失败率高。在性交的时候,人们判断射精的时间并不准确,有的男性射精时本人毫无知觉,而有的没有射精却总觉得自己已经射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在阴茎抽出阴道之前,已经有精液进入阴道,即使排射在体外,精液沾留在阴道口,凭着精子的活力也可以沿着阴道,长驱直入而达到子宫腔内,从而使女性怀孕。根据统计数字,如果有100对夫妇使用这种方法来避孕,有30个妇女会怀孕。即使在安全期使用,失败率还是很高。

其次,体外射精使性交中断,使即将进入高潮的性兴奋嘎然而止,从而影响性生活的自然性和规律性,能引起一个相当严重的性问题:早泄。这样,男女双方在生理上都得不到满足,在心理上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有的甚至会因此出现性冷漠或阳萎,对性生活失去兴趣,而导致性功能障碍。

另外,长期使用体外排精法,由于女性达不到高潮,其性消退期延长,使盆腔的充血状态时间持久,久而久之,会导致腰部酸痛不适;男性也会发生一系列神经衰弱的症状,严重影响夫妻身体健康。

3.男用有哪些避孕药物?

男性抗生育药物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女性避孕药物的研制,以致迄今尚无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理想男性抗生育药。近年来对男用避孕药进行了许多研究。这类避孕药一般均是通过抑制精子的生成,降低精子的数量,达到少精子甚至无精子而不能受孕。根据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机制。主要分为下列类型:

(1)干扰睾丸生精药:药物有棉酚﹑雄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1970年,中国开展应用棉酚作为男性节育药的研究。棉酚不是激素,抗生育主要是抑制睾丸生精细胞,因而可抑制精子的发生,可直接作用于睾丸,抗生育效果十分可靠,但由于有发生低血钾副作用和停用后恢复生育力不稳定的问题,未能在临床推广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期,研究方向转至应用长效雄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使用雄激素(注射丙酸睾酮)60天后睾丸缩小停止产生精子,停药后5个月睾丸功能反跳,可产生大量精子,故早期可作为避孕药,停药后又可治疗精子减少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能够产生抑制素,使精子生成受阻。

(2)抗精子发生药:中国中药专家们试图用中药避孕。如木槿引起睾丸损害可抑制精子生成,故有抗生育功能。但因其可影响性欲,故需进一步研究。

(3)干扰副睾功能药物:从中药雷公藤中提取雷公藤总苷可使精子在副睾尾部活力明显下降。

(4)抑制射精药物: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能阻断副睾及输精管的收缩,使射精受阻而不育。

无论哪种男用避孕药均有类似的缺点,即起效慢,这是由于上述药物对已生成的精子无杀灭作用;而且因为生精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停药后,生育功能的恢复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