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爱的安全伞:避孕知识问答
13740900000002

第2章 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及保健(2)

8.白带是什么?白带异常是怎么回事?

白带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而成,是阴道内正常的分泌物,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正常的白带呈白色糊状或蛋清样,高度黏稠,无腥臭味,量少,对妇女的健康无不良影响,在排卵期时,分泌物的量会增加、变稀,目的是为方便精子进入,促成受孕,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若生殖道出现炎症或发生癌变时,白带量将显著增多,性状也有所改变,味道有异,常会伴随外阴部瘙痒、疼痛,称为病理性白带。

造成白带增多的原因很多,例如:阴道内有异物、子宫内装有避孕器、子宫颈糜烂、细菌、真菌或阴道滴虫感染,以及滤过性病毒感染,甚至不当的清洁习惯、对清洁剂过敏、情绪变化等。不同原因造成的白带,必须用不同的药物或方法治疗,否则不仅无法改善病情,有时反而会耽误诊治,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像真菌引起的乳酪状的白色稠状分泌物,多出现在潮湿的环境中,或在身体抵抗力变差的时候。孕妇、有糖尿病或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容易受到真菌的感染,通常外阴及阴道会有强烈的灼痒感,有时也会伴随着解尿疼痛感。

若有泡沫状、带鱼腥味的分泌物和阴部瘙痒可能患了细菌性阴道炎,原因有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性接触传染、不当的灌洗阴部造成细菌生态的变化,若不治疗有可能会造成盆腔发炎,增加日后不孕、宫外孕、早产等概率,所以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是必须的。

多量黄绿或灰色的分泌物,伴随着阴部瘙痒、压痛或排尿疼痛,很可能感染了阴道滴虫,多半经由性行为传染。由于男性受到滴虫感染时多半没有症状,而滴虫会存留在尿道或前列腺中,若不同时治疗,会再回传性伴侣,造成所谓的“乒乓球效应”。另外,预防复发一定要改善卫生习惯,淋浴不要盆浴,穿棉质通风的裤子,排便后要由前往后擦,内裤和袜子要分开洗,未经医师指导勿用栓剂或喷洗剂,避免滥用抗生素或不当性行为,这些措施多半能有效预防感染。

9.如何正确清洗外阴?

清洗次数一般每天1次即可,最好采用淋浴,用温水冲洗,如果无淋浴条件,也可以用盆代替,但要专盆专用。先洗净双手,然后从前向后清洗外阴,再洗大、小阴唇,最后洗肛门周围及肛门。正常情况下用清水洗,也可以选用一些能够去污灭菌的保健性洁阴用品。需要强调的是,正常情况下不要进行阴道内清洗。

在特别情况下怎么办?

(1)月经期:勤换卫生巾,每天用温热水清洗2次外阴。如不能淋浴清洗,盆洗时要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汤”,并且阴部与足部要分开洗。避免洗冷水浴和坐浴。

(2)孕期:怀孕常常白带增多,特别容易感染病菌,每天应温水清洗数次,如果有异样白带,特别有臭味时应尽早就医。天天更换内裤,洗净内裤在日光下晾晒。

(3)产后:最好用温热水淋浴,千万不要坐浴。如果有恶露(阴道流出液),量大且有臭味及早就医。

(4)不明原因的外阴瘙痒: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数次,也可以选用一些能够去污灭菌的保健性洁阴用品,洗后在外阴部涂擦止痒剂。最好尽快去医院查找病因,对因治疗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10.清洗外阴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1)认为阴部每天洗得越勤越好,这样才能健康、舒适。其实过度的清洁会破坏皮肤表面上保护膜,从而使其变得干燥不适,乃至瘙痒。

(2)认为白带是不干净之物,甚至每次清洗阴部时,将手指裹上“干净”的湿巾伸入阴道擦洗,以求彻底清除,结果白带却越来越多。正常的白带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信号之一,绝不是不干净之物。如果手指裹湿巾清洗阴道,很可能会带入致病细菌,改变阴道正常菌群分布,某些寄生菌乘机大量繁殖而致病,使白带增多甚至引起外阴瘙痒,成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11.宫颈黏液可以提示什么?

宫颈黏液可以间接估价雌激素的影响。月经刚干净时,体内雌激素水平低,宫颈管分泌的黏液量很少。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不断增高,黏液分泌量也逐渐增多,并变为稀薄透明,而且不易拉断,在排卵期达到高峰。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黏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得黏稠而混浊,延展性差,易断裂。

12.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哪些?有什么功能?

(1)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酮与雌三醇等,其中以雌二醇数量最多,本领也最大。雌激素的作用归纳如下:促进所有女子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并维持它们正常工作;督促卵巢本身制造卵子;显示女子的特征,例如皮肤白嫩细腻、乳房增大、声音尖脆、臀部增宽、骨盆变大、体态婀娜等;诱发与保持性欲。

(2)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卵巢在排卵之前,身体里的孕酮数量不多,其中有一半还是由肾上腺制造的。待卵巢排卵后,卵巢会大量生产孕酮,每毫升血液里可达到10~20毫微克。孕激素有以下一些功能:促使子宫内膜里的腺体大量分泌腺液,为精子与卵子“相会”而成的受精卵“种植”作好准备;减慢输卵管与子宫的肌肉收缩活动,使受精卵能顺当地抵达子宫,并在子宫里安居下来;帮助胎儿生长与发育;促进乳腺组织发育与产乳。

由此可见,卵巢不仅是卵子的“产地”,它的产品雌激素既维持了女性的特征,又保证了卵子的生产;孕激素则更有力地支持与帮助了怀孕与生育。这两种激素紧紧地围绕着卵子,忠实地辅助卵子行使生育使命。

13.妇女一生经过几个时期?有什么特征?

女子的一生,从出生到衰老,大致可分为6个时期。

(1)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为新生儿期。胎儿在母体内受胎盘所产生的性激素的作用,子宫、阴道、卵巢和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由于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脱离了母体,性激素迅速下降,直至消失。这种激素变化可以使一些新生儿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或流出少量白色分泌物,有的新生儿乳房会分泌少量乳汁,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短期内可以自然消失。

(2)幼年期:出生后4周到10岁左右,称为幼年期。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官仍为幼稚状态,卵巢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也没有明显的第二性征。10岁左右时卵巢中开始有少数卵泡发育,到11~12岁时,乳房开始发育,女性特征逐渐出现。

(3)青春期: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发育成熟一般在13~18岁,称为青春期。月经来潮是进入青春期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时全身成长发育迅速,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内生殖器发育增大。同时女子表现出特有的体态和征象,如声调变高,乳房变大、丰满而隆起,皮下脂肪沉着,腋毛和阴毛长出,骨盆发育等。青春期全身生理变化很大,是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阶段。

(4)成熟期:一般18~45岁,称为成熟期,也叫性成熟期或生育期。此期特点是全身各重要器官及其功能逐渐发育成熟,特别是生殖器官。卵巢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旺盛,卵巢有每月一次的排卵和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女性激素分泌。在女性激素的作用下,生殖器官的其他各部如子宫、阴道、输卵管、乳房,甚至整个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变化,月经每月来潮一次。成熟期的30多年,是生育能力和性功能最旺盛的时期。

(5)更年期:此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的一个过渡时期,一般发生在45~52岁(平均48岁),突出的表现是性功能降低,月经不规则,经常闭经,最后绝经。更年期长短不一,可由几个月到数年。大多数妇女卵巢内分泌功能逐渐减退,发生缓慢,机体系统自己可以调节和适应,故一般不发生异常征象。少数妇女(约10%~30%)机体不能适应,可出现自主神经紊乱现象,称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6)老年期:绝经后的妇女即进入老年期。生殖器官萎缩,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月经停止,性功能明显降低。

女子一生,虽按年龄划分为上述6个时期,但由于个体受遗传、环境、营养等条件的不同,每个人各期的年龄划分可稍有差异,特别是进入青春期,还有绝经期,因个体条件不同,可提前或后延。

14.月经是怎么形成的?

月经是指有规律、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一般每隔28~30天发生一次3~5天的阴道有规律流血,月月如此,循环不已,直到45岁左右绝经时才逐渐停止。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多数为13~15岁,也有的人早在11~12岁,晚至17~18岁。初潮的迟早,与机体的内外因素影响有关。

为什么每月都要有一次月经呢?原来子宫是一个空腔器官,腔内覆有一层黏膜,称为子宫内膜。每个月经周期的前半个月,卵巢分泌雌激素,雌激素能促使子宫内膜“土壤”逐渐变厚,使里面血管增多,血液丰富和腺体分泌增加,这个过程好比是给“土壤”“松土与施肥”使其肥沃,这便是月经周期中所谓的增殖期或卵泡期。到了后半个月,卵巢黄体大量分泌孕激素,孕激素是专门为生育服务的,进一步将子宫内膜“土壤”耕耘一番,使子宫内膜格外充血与分泌腺液,这块“土壤”也变得格外肥沃,更有利受精卵的孕育,这便是月经周期的分泌期或黄体期。如果没有受精,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便一落千丈,于是子宫内膜增多的细胞脱落,丰富的血管萎瘪,丰盛的腺液流失,全都变成经血由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来潮,也就是进入月经周期的月经期。过了3~5天,子宫内膜又得为下一个月的卵子诞生作准备,重新开始这番“耕耘”。

每次月经的经血量为50~80毫升,超过80毫升可认为不正常。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有些小凝块。

怎样计算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天称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从月经的第1天到下次月经第1天之间的间隔时期,叫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后延7天内属正常范围。月经周期长短可因人而异,但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都有自己的规律性。

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内外因素的刺激均能影响这些部位的互相协调作用。内部因素如营养不良、贫血、代谢紊乱,外部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都会通过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导致月经失调。

15.什么是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是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的体温。一个人的体温受外界环境和机体内在活动的影响而有所波动,为了排除这些外来的和内在的各种影响,常常把早晨6:00~7:00点醒来尚未起床之前的体温作为基础体温。基础体温是人体一昼夜中的最低体温。

测量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用途,它是一种简便、实用、易学而又比较可靠的自我监测卵巢功能的方法。根据基础体温变化,可以间接地知道妇女的卵巢功能,了解有无排卵、预测排卵日期及黄体功能情况。测量基础体温一般有以下几种用途:

(1)观察卵巢功能: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曲线呈双相曲线,即月经周期的前半段低,后半段高,这种情况表示卵巢有正常的排卵功能。如果基础体温呈单相曲线(没有前低后高现象),表示卵巢没有排卵功能。

(2)诊断早期怀孕:测量基础体温是一种最简单且快的妊娠诊断法。月经周期一向规则的妇女,如突然停经,而基础体温上升后不再下降并持续18天以上,通常就可以诊断为怀孕。因为卵巢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可使体温升高,如果卵子受精怀孕,则黄体继续分泌孕激素,所以体温便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3)指导避孕:测量基础体温可以知道妇女的排卵日期,从而可以采用安全期避孕。

(4)指导生育:与避孕恰恰相反,如果想生育,就应选择在排卵期性交。因为测量基础体温可以测定妇女的排卵日期,所以能用来指导生育。特别是某些不易怀孕的妇女安排在排卵期性交,可以增加受孕的机会。

16.测量基础体温应注意什么?

测量基础体温的方法虽然简单,但要求严格,还需要长期坚持。测量前要准备一支体温计和一张记录基础体温的记录单,从月经期开始,于每日清晨起床前,在不说话和不做任何活动的情况下,把体温计放在舌下5分钟,然后把测量到的体温度数记录在体温记录单上。

为了提高测量基础体温的正确性,应在每晚临睡前把体温计上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并把它放在床头柜上或枕头边,以便使用时随手可取,尽量减少活动。如果起床拿体温计,就会使基础体温升高,使这一天的体温数值失去意义。对于做中班或夜班的妇女,把测量基础体温的时间放在每次睡觉4~6小时初醒的时候。

基础体温一般需要连续测量3个以上月经周期才能说明问题。如果月经周期规则的话,测量了几个月经周期的基础体温后,基本上知道了自已的排卵日期。为了减少麻烦,可以选定从排卵日前的3~4天开始测试体温,待体温升高后再继续测试3~4天就行了,也就是说只要测量排卵期内的基础体温,以用于避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