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
13740800000038

第38章 妇科疾病(4)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中极、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配穴: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面色潮红者,加太溪、行间;口干者,加照海;血瘀者,加地机、血海。

灸法:①用温针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施用常规温针灸法,各灸1~2壮(或5~1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温灸器灸,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下腹部穴位,各灸20~30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日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脾俞、足三里、神阙、气海、血海、三阴交。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日为1个疗程。②用温盒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30分钟,每日灸1或2次,7日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药饼灸,取丹参、茯苓各15g,川红花6g,共研细末。每取药末5~10g,用冷开水适量调和制成一药饼置于神阙穴上,将艾炷置药饼上,点燃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灸至恶露干净为止。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

附记:笔者经验。多年使用,疗效尚属满意。

配穴方三取神阙穴。

灸法:用艾炷隔盐灸,用食盐填满脐窝,上置艾炷(如麦粒大),点燃施灸3~5壮。每日灸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出血。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在妇产科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

多因产妇体质气血虚弱,加之产时失血过多,阴血下夺,弧阳上越,阴阳乖离;或恶露不下,瘀血上攻;或因产时起居不慎,风寒侵入胞中,血被寒凝,恶血当下而不下,反而血随气逆,上扰神明等。凡此种种,皆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症状】

产后突然头晕,目眩眼花,不能起坐;或胸闷胀满;或恶心呕吐,甚则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或面色苍白,口开,肢冷;或小腹硬结拒按,烦乱如狂等。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水沟、素髎、神阙、三阴交。配穴:血虚气脱者,加关元、气海、足三里;胸闷欲吐者,加内关;出血不止者,加隐白;心悸者,加神门;血瘀气逆者,加中极、支沟。

灸法:①用温针灸,先以毫针刺水沟、行捻转泻法,强刺激,然后针刺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施以常规温针灸法,每穴每次灸30分钟左右或至苏醒为止;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取百会、神阙、关元、三阴交等穴,取艾炷如黄豆大小,置穴上直接灸之,每穴连续灸10~20壮,直至苏醒为止;③用艾炷隔盐灸,将青盐敷于神阙穴,取艾炷如黄豆大小,置于盐上,点燃灸之,可连续灸15~20壮,直至苏醒为止。

主治:产后血晕。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多1次见效。

配穴方二水沟、神阙、血海、三阴交。

灸法:①用温针灸,先以毫针刺水沟、血海、三阴交,随证行捻转补泻法,留针10~15分钟,此时取艾炷套在针柄上,点燃灸之,各灸3壮(或10~15分钟),灸至苏醒为止;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取黄豆大小艾炷置于上述穴位上,点燃灸之,不计壮数,灸至苏醒为止;③用艾条雀啄灸,取艾条点燃,在上述穴位上,行雀啄灸,各灸10~30分钟,直灸至苏醒为止。

主治:产后血晕。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多1次见效。

胞衣不下

胞衣不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

多因产妇素体气血不足,加之产时损耗,而致气血愈虚;或因产时护理不当,外感风寒或炎热贪食生冷,血被寒凝,阻留胞衣不下所致。

【症状】

胞衣不下。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独阴、三阴交、中极、关元。配穴:出血较多者,加隐白;神疲气短者,加百会;小腹冷痛者,加神阙。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取独阴穴,选如黄豆大小的艾炷,置穴上着肤直接灸,每次灸3~7壮,至胞衣娩出为止;②用针加灸法,用①法灸独阴穴,根据辨证每次选取3~5穴,施以针刺,行补泻兼施法;③用艾炷隔盐灸,取神阙穴,将研细的食盐适量均匀铺于脐中,将黄豆大小的艾炷置于盐上施灸,每次3~7壮,一般用3壮即可。

主治:胞衣不下。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独阴(双)、胞门、子户。

灸法:①用温针灸,先以毫针刺上述穴位,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再将艾炷套在针柄上,各灸3~5壮(或10~15分钟),灸至胞衣娩出为止;②用艾炷无瘢痕灸,取独阴穴,方法同方①;③用艾条雀啄灸,将艾条点燃,在上述穴位上行雀啄灸,各灸15~30分钟,直灸至胞衣娩出为止。

主治:胞衣不下。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屡用效佳,多1次见效。附:胞门、子户位于脐下3寸处左右各旁开2寸,左为胞门,右为子户。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中医谓阴挺,多发生于产后妇女。

【病因】

多因素体气虚,加之产后损耗;或产后过早操劳,攀登;或房劳过甚;或生育过多,耗损肾气,以致脾肾气虚,中气下陷,进而引起胞脉松弛不固所致。

【症状】

子宫脱垂。在过劳、剧咳、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往往引起发作。根据症状轻重不同,一般分为Ⅰ、Ⅱ、Ⅲ度子宫脱垂。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脾俞、肾俞、气海俞、关元、气海、维胞、足三里。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在气海、关元、维胞穴各灸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艾炷或艾条灸维胞穴有预防子宫脱垂的作用。②用艾炷隔附子饼(或姜)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日。③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④用温针灸,每次取3~5穴,各灸3壮(或10~15分钟),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附记:引自《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屡用有效,久治效佳。若能配合药物治疗,则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配穴方二百会、关元、气海、脾俞、肾俞。

灸法:①用艾炷无瘢痕灸,取关元、气海穴,以麦粒大小的艾炷着肤直接灸各5壮左右。隔日灸1次。②用艾炷隔姜(或附子饼)灸,每次取3~5穴,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条温和灸,每次取3~5穴,各灸15~2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临床屡用,坚持施灸,效果颇佳。又用艾卷灸百会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1小时。坚持施灸,效果亦佳。

配穴方三主穴:百会、关元、气海、提托、三阴交、子宫。配穴:脾气虚弱者,加脾俞、足三里;肾阳不足者,加照海;湿热下注者,加脾俞、阴陵泉、蠡沟;头晕耳鸣者,加肾俞。

灸法:①用艾条温和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每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灸1次,15天为1个疗程;②用艾炷隔姜灸,根据辨证每次取3~5穴,以中、小号艾炷置于姜片上,各灸5~7壮,每日灸1次,15次为1个疗程;③用艾炷隔盐灸,将适量的食盐炒后研细撒在神阙穴上,以填平脐窝为度,然后将黄豆大小的艾炷置于盐上施灸,每次灸7~10壮,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阴挺。

附记:引自《艾灸疗法》。屡用效佳,但需久治,其效始著。

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又名阴痒。属现代医学外阴炎范畴。临床上以瘙痒为主症。是妇科常见多发病。

【病因】

多因湿热下注,复感风邪所致。

【症状】

阴户瘙痒难忍,并有灼热感,时作时止或伴有带下等症。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中。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中极、阴陵泉、蠡沟、三阴交。配穴:肝经湿热者,加曲泉;胸闷纳呆者,加脾俞、足三里;虫毒蚀阴者,加曲骨、次髎、少府;白带量多者,加次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