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艾灸疗法治百病
13740800000010

第10章 施灸常用穴位的定位与主治(3)

天宗位于肩胛冈下窝的中央,大筋外凹陷中,约与第5胸椎平齐。功用:舒筋利节,散风解表。主治:肩胛肿痛、痉挛及麻痹、肩重、臂肘痛、颊颌肿痛、上肢肿痛、麻痹、瘫痪、咳嗽、气喘、乳房疾患、肩关节周围炎、肋间神经痛、落枕、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乳少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外俞位于陶道穴旁开3寸,肩胛骨边缘。功用:疏经活络。主治:颈项强痛、肩背酸痛、肘臂冷痛、肩胛部疼痛、痉挛、麻痹、肺炎、胸膜炎、颈椎病、落枕、咳嗽气喘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颧髎(交会穴)位于外眼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功用:清热散风,疏经止痛。主治: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麻痹或痉挛、龈肿、上牙痛、眼睑痉挛、目痛、黄褐斑、口疮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3~5分钟。

听宫位于耳屏(小耳朵)正中前当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功用:清脑聪耳,安神通络。主治:耳鸣、耳聋、耳痛、外耳道炎、失声、聋哑、头痛、眩晕、牙痛、下颌关节炎、聤耳、癫癎、梅尼埃病、面神经麻痹、耳部湿疹等。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足太阳膀胱经穴本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左右共134个穴位。

通天位于前正中线入发际4寸(百会穴)旁开15寸处。功用:清脑散风,通鼻窍。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后遗症、鼻出血、鼻塞、头项部痉挛、慢性支气管炎、尸厥、鼻渊、鼻疖、副鼻窦炎、高血压、遗尿、足跟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天柱位于在项后发际,哑门穴旁大筋外缘。功用:清脑散风,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目视不明、鼻塞流涕、感冒、颈项强痛、落枕、失眠、健忘、肩臂酸痛、脑病、咽喉炎、神经衰弱、癔症、鼻出血、目赤肿痛、食管痉挛、脑血管功能不全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大杼(交会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疏风解表,疏调筋骨。主治:支气管炎、咳嗽、胸膜炎、感冒发热、颈项强痛、头痛、眩晕、肩周炎、膝关节炎、癫癎、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脊背酸痛、下肢痛、足跟痛、哮喘、抽搐、咳喘胸满、鼻塞、腰脊疼痛、肩胛酸痛、肺炎、中暑、脊肌风湿痛、脊神经综合征、骨结核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风门(交会穴)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祛风解表,清热宣肺。主治:胸膜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感冒、颈项强痛、头痛、胸背痛、哮喘、肺炎、麻疹、发热、目眩、多涕、鼻塞、发背、痈疽、胸中热、流行性感冒、荨麻疹及预防感冒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肺俞(背俞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疏散风热,养阴清肺。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胸痛、感冒、盗汗、肺结核、肺炎、发热、荨麻疹、心内外膜炎、皮肤瘙痒症、小儿佝偻病、腰肌劳损、肩背强痛、吐血、喉痹、骨蒸潮热、支气管炎、胸膜炎、肺脓疡、百日咳、肋间神经痛、湿疹、痤疮、酒渣鼻、皮肤干燥、毛发焦枯、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厥阴俞(背俞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理气活血,疏通血脉。主治:心外膜炎、心脏肥大、烦闷、咳嗽、冠心病、胸痛、心痛、呃逆、呕吐、牙痛、肩周炎、胁痛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心俞(背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理气活血,化痰宁心。主治:胸闷、心痛、心烦、心悸、心脏疾病、咳嗽、哮喘、呕吐、吐血、遗精、健忘、盗汗、癫癎、癔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肩臂酸痛、惊悸心慌、胸背痛、失眠、脏躁、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肋间神经痛、体癣、痤疮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膈俞(背俞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宽胸降逆,调补气血。主治:心脏内外膜炎、心脏肥大、胸膜炎、胸胁胀痛、支气管炎、哮喘、胃脘痛、食管狭窄、食欲缺乏及急、慢性肠炎,营养不良、呕吐、呃逆、便血、贫血、噎膈、盗汗、肩臂酸痛、吐血、潮热、背痛、背强、咳嗽气喘、鼻出血、虚损昏厥、风湿性关节炎、紫癜、荨麻疹、瘙痒症、黄褐斑、痤疮、毛囊炎、酒渣鼻、神经性皮炎、贝赫切特综合征、皮肤粗糙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肝俞(背俞穴)位于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清泻肝胆,养血明目,疏肝利胆。主治:黄疸、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胸背部痉挛、夜盲症、小儿抽搐、胸胁胀痛、吐血、癔症、癫癎、眩晕、肝炎、乳汁不足、脊背酸痛、青盲、目赤肿痛、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目视不明、肝硬化、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紫癜、痤疮、黄褐斑、脱发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胆俞(背俞穴)位于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清泻肝胆,理气解郁。主治:胸胁胀痛、黄疸、口苦、舌干、胃脘痛、呕吐、肝炎、胆囊炎、腋窝腺炎、胸膜炎、噎膈、咽喉炎、感冒、恶寒汗不出、肺结核、胁痛、饮食不下、潮热、腋下肿、高血压、急性腹痛、胆绞痛、胆道蛔虫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脾俞(背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主治:消化不良、胃痉挛、急慢性肠炎、痢疾、呕吐、喘息、黄疸、小儿夜盲症、食管狭窄、水肿、胃扩张、慢性胃肠炎、肝炎、胃炎、腹胀、肠鸣、崩漏、出血性疾病、背痛、胁痛、完谷不化、脾胃虚弱、面黄身肿、消瘦、肌肉松弛、皮肤干燥、便血、小儿慢惊风、胃溃疡、胃下垂、贫血、肝脾大、呃逆、白细胞减少症、糖尿病、荨麻疹、子宫脱垂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胃俞(背俞穴)位于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滋养胃阴,健脾助运。主治:胃炎(呕吐)、胃痉挛、胃扩张、胃下垂、胃癌、消化不良、肠炎、胃脘痛、腹胀、肠鸣、不思食、虚烦、干呕、疳积、营养不良、小儿夜盲、吐乳、渴思冷饮、腰背酸痛、反胃、胸胁痛、消瘦、噎膈、泄痢、完谷不化、纳少、口臭、消化性溃疡、胰腺炎、消化不良、肝炎、肥胖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三焦俞(背俞穴)位于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温阳化气,通便健脾。主治:胃痉挛、食欲缺乏、消化不良、呕吐、肠炎、肠鸣、肾炎、腰痛、神经衰弱、腹胀、泻痢、腰背酸痛、小便不利、遗尿、癃闭、臌胀、黄疸、胃炎、腹水、发际疮、酒渣鼻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肾俞(背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处。功用:益肾固精,清热利湿。主治:肾炎、膀胱麻痹及痉挛、腰痛、糖尿病、精液缺乏、月经不调、带下、遗精、早泄、阳痿、遗尿、尿血、尿闭、水肿、耳鸣、头晕、目眩、神经衰弱、盆腔炎、腰背酸痛、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下肢麻痹、小便频数、耳聋、小便不利、喘咳少气、虚喘、小便浑浊、白带多、蛋白尿、肾下垂、尿路感染、贫血、高血压、衰老、脱发、皱纹多、头发早白、面黯、小儿麻痹后遗症、老年性瘙痒症、银屑病、白癜风等。灸法: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气海俞位于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培补元气。主治:下焦虚寒、腰酸腿软、阳痿、遗精、腹胀、便秘、崩漏、带下、痛经、痔疮、腰背酸痛、下肢瘫痪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大肠俞(背俞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通调大肠,理气化滞。主治:腹痛、泄泻、肠鸣、痢疾、习惯性便秘、阑尾炎、淋病、遗尿、肾炎、脚气、脊柱肌肉痉挛、腰背酸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腰肌劳损、痔疮、消化不良、下肢不利或痿软、肠梗阻、骶骼关节炎、痛经、丹毒、臁疮、湿疹、荨麻疹、瘙痒症等。灸法: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关元俞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温肾壮阳。主治:腹痛、泄泻、遗精、遗尿、尿闭、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赤白带下、卯巢炎、月经不调、盆腔炎、腰痛、膀胱麻痹、夜尿、糖尿病、下肢麻痹、阳痿等。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小肠俞(腧穴)位于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清利湿热。主治:小腹胀痛、小便淋漓、尿闭、遗尿、遗精、糖尿病、痢疾、赤白带下、盆腔炎、便秘、痔疮、腰痛、子宫内膜炎、肠炎、尿血、疝气、骶骼关节炎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膀胱俞(背俞穴)位于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功用:疏调膀胱,清热化湿。主治:小便不利、尿赤、遗尿、遗精、阳痿、泄泻、便秘、腰脊酸痛、膀胱麻痹、痢疾、糖尿病、子宫内膜炎、下腹痛、骶骨神经痛、前列腺炎、脚气、坐骨神经痛、阴道炎、会阴部湿疹、瘙痒、肿痛、下肢麻痹、膝足寒冷无力、女子瘕紧、阴部生疮、淋浊、腰腿痛、尿路感染、盆腔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次髎位于第2骶后孔凹陷中,约当髂后上棘下缘,与督脉的中点处,与膀胱俞相平。功用:壮腰补肾,清热利湿。主治:腰骶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小便不利、下肢痿痹、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尿路感染、尿潴留、睾丸炎、闭经、痔疮、尿失禁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膏肓俞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厥阴俞旁开1.性疾病、肺结核、胸膜炎、支气管炎、神经衰弱、遗精、健忘、哮喘、盗汗、吐血、咯血、肩背痛、虚劳体弱、咳喘、骨蒸潮热、心悸、失眠、阳痿、哮喘、消化不良、菱形肌劳损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志室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3寸,与肾俞和第11肋下端相平。功用:补肾培元。主治:遗精、阳痿、早泄、小便不利、肾炎、水肿、淋病、腰脊强痛、消化不良、呕吐、泄泻、前列腺炎、遗尿、腰肌劳损、阴部肿痛、肾绞痛、肾下垂、阴囊湿疹、腰扭伤、下肢瘫痪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委中(五输穴)位于胭窝横纹中央处。功用:清热散疖,舒筋利节。主治:感冒、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癫癎、鼻出血、霍乱、腰痛、髋关节活动不利、腹痛、吐泻(胃肠炎)、丹毒、腰背痛、膝肿痛、挛急、下肢麻痹、中风昏迷、遗尿、小便难、自汗、盗汗、疔疮、发背、中暑、疟疾、小便不利、急性腰扭伤、腓肠肌痉挛、风疹、湿疹、疖疮、臀部毛囊炎、斑疹、脱发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承山位于委中穴下8寸,腓肠肌两肌腱(人字形)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功用:舒筋利节,理肠提肛。主治:腰背痛、腓肠肌痉挛、四肢麻痹、痔疮、疝气、鼻出血、便秘、脚气、脱肛、足跟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肿痛、麻痹、瘫痪、转筋、抽筋、腹痛、湿疹、肛门瘙痒、腰腿痛等。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昆仑(五输穴)位于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功用:舒筋利节,解表散寒。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肩背拘紧、腰痛、坐骨神经痛、踝关节炎、脚气、小儿抽搐、咳喘、难产、胎衣不下、项强、肩背腰尻痛、足跟痛、阴肿、踝关节扭挫伤、下肢麻痹、疟疾、小儿痫证、甲状腺肿大、急性腰扭伤、胎盘滞留、胎位不正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申脉(交会穴)位于外踝直下赤白肉际凹陷中。功用:祛风散寒,疏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发热恶寒、癔症、腰腿酸痛、脑卒中、脚气、四肢麻木、无力、瘫痪、项背强痛、踝关节痛、内耳性眩晕、脑脊髓膜炎、精神分裂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至阴(五输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1分处。功用:清热散风,通利下焦。主治:半身不遂、足关节炎、头痛、鼻塞、遗精、眩晕、尿闭、滞产、难产、胎衣不下、胎位不正、身痒、目痛、目翳、鼻出血、足下热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足少阴肾经穴本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左右共54个穴位。

涌泉(五输穴)位于足心前凹陷中。功用:清热醒神,交通心肾。主治:心肌炎、心悸、黄疸、头顶痛、眩晕、子宫下垂、不孕症、小儿抽搐、咳嗽、失声、五趾痛、脑充血、休克、失眠、小儿惊风、便秘、脑卒中昏迷、咽喉肿痛、水肿、癔症、舌干、小便不利、足心热、中暑、癫癎、霍乱转筋、下肢痉挛、高血压、咯血、风疹、膝痛不可屈伸、精神分裂症等。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