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玩意儿之断璧零圭:名玉离奇历史传奇
1374000000004

第4章 不遇之珍(3)

楚文王即位,闻听城外有这么一主儿,守着一块石头,终日啜泣,不知所谓者何。

派人问问,文王叫了一个人,找到卞和,数落他:“你放眼看看这满大街的,被砍掉双脚的又不只你一个人,多了去了,你看,不净是拄拐的吗?就你整天跟这儿哭,哭什么呀,有功夫干点什么不强啊。”

卞和言道:“我岂是为我而哭的?我是可惜有好宝贝但是没有识货的人呀,美玉偏偏说是石头,君子偏偏说是骗子,这世道……”

来人心说这位是疯子,真有攥着破烂儿当宝贝的,砍掉你两条腿冤吗,一点都不冤。

后来,不知道是谁给引见的,卞和见到了文王,第三次献宝给朝廷。

文王是个明白人,他叫玉工把璞玉剖开,直接看里面。

前两位楚王直接看表面,也就是玉的表皮,也搭着那位鉴定玉的专家有点“眼拙”,连着两次“打眼”。可是,你打眼不要紧,凭什么打你的眼,砍别人的腿呀,瞧给卞先生整的,比孔乙己还惨。

这实在说不过去。

接下来,《韩非子》继续记载:“王乃使玉人(玉工)理(加工,琢磨)其璞而得宝玉焉。”

为了弥补前两代楚王由于“打眼”给卞和“下半身”带来的终身损失,楚文王决定给卞和算“工伤”,应当予以赔偿,具体赔偿了多少,咱不清楚。

另外,为了表彰卞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将这块从玉璞中提炼出来的宝玉以卞和的名字命名为“和氏之璧”。

忍辱,奋进

和氏璧在楚国代代相传,一直以来当作楚国的镇国之宝安放着。

和氏璧的第一次转让是因为“昭阳灭越”。

昭阳是个人名,他在楚国做令尹,同时也是大司马,军事统帅。

越国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那个越国。

根据《史记》的记载,越国在勾践之后,就乏善可陈了。

越王无疆在位的时候,曾经想发兵北伐齐国,与此同时西伐楚国。

齐国为了能够做到化解战争,尽量避免干戈,于是就派了一个使者去忽悠越王,争取把越王攻齐的念头给打消了。

春秋时期经常是这样,A国家准备攻打B国家,然后B国家就派一个什么使者前去A国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最终A国就果真不打B国了。比如最有名的“烛之武退秦师”。

也不知道那些国家是怎么了,这么不禁忽悠。

想一想也知道,我要打得就是你,你派个使者跟我这儿“矫情”,你想干什么我还能不知道?不就是为了劝住我别攻打你们吗,在战争状态下你们就是敌人,我们还能听敌人的花言巧语?

没听那句话么:凡是敌人坚持的,我们就反对。

你越不让我打你,我越打你。

这是现在人的观点。

古人的思维我们无法揣度了,但是事实是:越国计划内攻打齐国,齐国派来使者,仿佛是切身站在了越国的立场上,帮助越国做了一通“深入”的分析以后,建议越国,放弃攻打齐国吧,全力去攻打楚国吧,那样会对你们越国更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