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99

第99章 留人余地,留己后路

§§第十六章 横遭无理时,淡定者会守之以包容

历代圣贤都把包容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因为包容,他们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因为包容,他们在奔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人生就像是一场戏,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设定了不同的角色,在戏里尽情地演绎自己的欢乐悲喜。快乐是戏,悲伤也是戏。古今中外那些被后世景仰的人必是一个有包容之心的人。当你以一颗包容的心去面对一个对你无理的人时,就会赢得那个无理之人的敬重。蔺相如对廉颇的挑衅一笑置之,才有了后来负荆请罪的著名故事。一个大度不斤斤计较的人,在他遭遇困难的时候,一定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面。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人很难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做事留有余地是一种美德和智慧,更是一份情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当建筑楼群的时候,要留有一些空地给绿树和花草,给阳光和空气;当铺筑路面的时候,每到一定的距离,便要留下“余地”,以免路面发生膨胀;当给书面“留白”的时候,也同样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当保护隐私的时候,又是给心灵留一份隐秘的余地;当饱受批评的时候,则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当含蓄表扬的时候,同样是给人留下继续进取的余地。

我们来看一个动物世界的故事:

一天,狼发现各种动物通过山脚下的一处洞穴,于是狼非常高兴,心想也偶是守住洞口就可以捕获到各种猎物。于是,它堵在洞穴的另一端,就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进来了一只小山羊。狼急忙追上前去,山羊就拼命地逃。突然,山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便通过小洞里成功逃命。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第二天,进来一只小兔子。狼还是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口逃生了。于是,狼又把类似大小的洞全部堵上了。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兔子,就连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等到第三天,进来了一只小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后,小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通道跑掉。狼非常气愤,索性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

可是到了第四天,进来了一只老虎。这把狼给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狼被老虎吃掉了。

是啊,凡事还是不要做绝,绝则错!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相信大家都有倒水的经验,如果水倒得满满的就要溢出来;即使没溢出来,就是端提的时候也会溢出来,所以最佳的倒水方法就是只倒“倒七分满,预留30%的空间”,这样既不会溢出,而且让人又容易端提。同样我们的心至少也要保留30%的空间,那些凡事不肯吃亏的人,往往办不成事。假如有着30%回旋的余地,那么一切都好办了。

我们都知道红顶商人胡雪岩,而他的非同一般之处,就在于他深谙“任何时候都要留余地”的道理,即使属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也能够宽厚待人,给人改过的机会。他对身边的人也从不刻薄。

胡雪岩手下有一个人叫朱福年,这个人为人做事十分不地道。朱福年拿了东家宠二的银子“做小货”,宠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宠二的想法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并狠狠地整他,然后将他扫地出门。可是但胡雪岩却觉得这样做事太绝,不妥当。

于是,胡雪岩找到朱福年,开诚布公地对他说:“福年兄,你我初次共事,恐怕你还不是很了解我的为人。我的宗旨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会对任何人不留余地。但是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同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抛开过去的不说了,以后还要看你自己。只要你肯尽心尽力,不管你的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我都一定能够看得到,更不会抹杀杀你的功劳。二少爷那里我一定会帮你说话。也许,你倒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道来打天下,只要你们二少爷肯放你,我欢迎之至。

不但这样,而且胡雪岩还特意留出了一些时间,让朱福年暗中检点账目,有意放了他一条生路。后来,朱福年对胡雪岩的宽宏大度感激不尽,变得彻底服帖。

正是这样,事不做绝。曾国藩就曾经说过:“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把对的推向极端,它就成了错的;把甜橙的汁水榨干,它就成了苦的。即使是赏心乐事,也决不要走极端。思想敏锐得过了头,就是迟钝;牛奶挤得太多,最终挤出的是血,而不是奶。对一个事物,由于各人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一,对于同一事物的见解就难免有别,往往是有人看到这一面,却看不到另一面。但有人却看到了另一面,又看不到这一面。因此,办事留有余地,是给自己一个可以在危难时及时抽身的通道,是给自己一个可以在失败后重新来过的机会。对自己留有余地才能在意外出现的时候从容转身。

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先生说:“过犹不及,留有余地;宁肯不够,不要过头。”做事才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其实余地就是润滑剂,是台阶亦是缓冲器,更是推进器。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我们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不要把对方逼上绝地,给别人回旋反思,重新来过的机会,对方或许可能就会心存感激。相反,如果我们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很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就有可能不择手段。所以即使在别人理亏的同时,也要学会放他一条生路。美国前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就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但是林肯却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留的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厚加”我们待人处事都要不求满盈,留有余地。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本知急流勇退,但却不知保持人的本性从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出来几份余地才会安全世界上的万物,假如你用根尺子量量,它是短的,要是换根尺子量它就长了。所以说物极则返,过长则短。我们办事讲长短最难讲的分寸。其实东西并不是越长越好,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大长。比方说老年人讲求清静,但清静的另一方面则是孤独。在清静的同时,他又必须承受孤独的压力。做事时我们在注意一种主要倾向时,也要注意另一种可能掩盖着的倾向。

所以我们要学会留人余地,给自己后路这种做事的技巧,做事千万不能破釜沉舟,对人也不能赶尽杀绝。假如一网打尽,那么下一网我们打什么。如果不留种子那就是绝种绝收。不给别人留余地则是断了自己的后路。不给自己留余地就是把自己逼上绝路,所以做事要“留一手”。办事时,在你还有退路的时候就要去求人了,求人不成还有一条路。假如求对方办事,对方是你唯一的出路,一旦受到拒绝,这件就没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