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76

第76章 不知足者,定招灾祸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老子认为,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不知道珍惜现有的,过分追逐名利,势必招来灾祸和不幸。

当今社会由于过分追逐名利,招来灾祸和不幸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安徽皖能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兼皖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绍仓,一个年薪百万的集团老总,却因贪污受贿900多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裁、古井房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李运杰等8名公司高管因涉嫌贪污、受贿相继接受审判;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被赤峰市人大依法罢免市长职务。

假如我们借一个“杯子”来作为一个人盛载愿望的载体,那么这个“杯子”里面装什么、怎么装,则会因人而异。但是不管是什么人,无外乎必须装两养东西,一样是物质上的,一样是精神上的。那种精神上的不满足正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的动力,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但是正相反,物质上的不满足则是把一个人推上邪道的助推器。

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就是说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最大的祸害是物欲上的不满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婪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学会遏制过分的欲望,在比较中知足常乐。曾经有一位科学家在一段回忆录中写道:“记得我7岁那年,我总是哭自己没有鞋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一个人,他居然连脚都没有……”这时他顿然知足了。我们可以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没当兵的时候想着当兵,可是等当了兵却还想提干,终于提了干又想分到好一点的单位,分到了好单位又想怎么提前调职谋一个更好的位子,有了好位子又想能不能把房子换一换、家属和子女的工作能否安排得更好一点……便一直这样,无休无止,没有尽头。

俗话说:“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这正说的是人的欲望无休无止,因而得寸进尺,得陇望蜀。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之念,势必会利令智昏,从而虚伪欺骗,敲诈勒索,进而不择手段,残害无辜,最后落得个自掘坟墓,自酿苦酒的下场。清朝大贪官何坤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

和珅少时即在銮仪卫当差,19岁的时候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由于他巧言令色,曲意奉承,又办事利落,幸得乾隆帝欢心,官职屡升,充户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正裁、兵部尚书,后为军机大臣。正是因为和珅位高权重,便借乾隆之名到处作威作福,只要是对他有意见的人变回便会设法诬陷,并且自己贪心无限,因此给他送礼的人非常之多。他蓄意安排乾隆帝游江南,于是沿途借机捞取金银珠宝以饱私囊;接着又奉旨去云南,将给自己不送贿赂的云南总督参奏革职;对于陕西抚台送来的20万银两贿赂,和珅连正眼都没看便吩咐家人收下;南方各省和海外各国送来的珍宝礼品,和珅总是设法据为己有。

直到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去世,嘉庆帝根据给事中王念孙的揭发,下令逮捕了和珅,并且查明他执政20余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得罪恶行径,宣布和珅20大罪,后诏令和珅自尽。据不完全统计,和珅家产为8亿两白银,超过了当时清政府十年收入的总和。这也难怪,嘉庆皇帝即位抄了和珅的家后,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和珅的下场,不正印证了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告诫吗?

“祸莫大于不知足”并不是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而恰恰是在无穷的欲望中寻求“知足”。在“欲望”与“知足”中不断的寻找着平衡,为了避免由于贪得无厌而做出那些坑蒙拐骗甚至敲诈勒索的勾当,为了避免自己对目前所拥有得一切视而不见、不加珍惜甚至妄自菲薄。因此我们应该明白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则是一种境界。所以说人要知足少欲,不要过分地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向外索求,我们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坚韧不拔的人,一个心态平和、处事不惊的人,一个淡泊名利勇敢追求理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