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73

第73章 知足常乐,转逆为顺

§§第十二章 逆境不顺时,淡定者会守之以知足

人在顺境中容易做到知足常乐,殊不知在逆境中更应做到知足常乐。身处逆境,不要自馁,要学会知足。当你遭遇逆境的时候,你就想一想那些比你生活得更艰苦更疲累的人们,那样你就会很知足,自然就不会怨天尤人了。逆境中的人,如果懂得知足常乐,他就不会自苦、自卑、自惭、自危甚至是自毁了。在逆境懂得知足的人,他才会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当一个轻松快乐的人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相比一个满脸愁云的人去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容易获得成功。很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输在了他缺少淡定的心态。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有一个人教胡九韶,是明朝金溪人。自幼家境很贫困,长大之后他就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过上衣食温饱的日子。

每当暮色黄昏时,胡九韶都必须到门口焚香,跪下向天拜九拜,以示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嘲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能谈得上是享清福?”可他却不这么认为:“首先我很庆幸生在这个太平盛世,没有战争病患。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更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难道不是清福是什么?”

不错,古语云“知足者常乐”,但是现在却也有不少人以为“不知足者常乐”。他们认为这种满足于现状则是意味着停止不前,没有胸怀抱负。他们觉得要给自己制定远大的理想,那种大到最好连带上你的祖孙十八代方能实现的“可持续理想”。直到有一天美人白头、英雄迟暮的时候,才猛然发现曾经年少时的快乐都堆砌在了那些未知的所谓的理想废墟之上。其实说来说去,人总是要知足的,毕竟人不是万能的,无法光靠主观努力就能办到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应该视钱财如粪土,把富贵就当作浮云,得到与失去,其实不必过于在意。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挫折,每当我们遇到这些挫折时,可以用一些古语来自我安慰,比如顺其自然,淡泊名利;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总归一句话:“知足者常乐。”人生以知足常乐者,其乐无穷。

其实人的一生十分短暂,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小天地和生命轨道。无论为名利,还是为钱财和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付出各自的代价,甚至毕生的精力。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事都是无法求全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给自己排遣苦恼,宽以待人,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学会在逆境里生存,转逆为顺。凡事不要有过高的奢求,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期望不那么高,反而容易满足。一个人能知足,他的精神就会开朗、愉快,而一个不知足的人常常有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以致自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