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69

第69章 心动之前,过滤陷阱

有时看似美丽的诱惑其实就是陷阱,唯有当意志战胜欲望时,我们才能免于陷入其中;唯有学会勇敢和坚定地摆脱诱惑,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会少受一些伤害与磨难,多一些安宁和自在。

其实诱惑与陷阱这两个词本来就包含于因果关系的概念当中。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之中,众多诱惑变着花样地出现,并且深谙投其所好的门径也日新月异。而当面对种种诱惑,一个人假如稍微放松警觉,就很有可能跌入陷阱,受人利用上当受骗,深深陷入别有用心者精心设置的圈套之中。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绝大多数的贪官不少都栽在了金钱上;《孟子·告子上》中提到,“食色,性也”,古今中外又有多少“英雄”能过了诱惑这关呢?就连动物世界也不尽相同,小鱼能否经受住美味鱼饵的诱惑,关键要看它自己的是否能抵挡住物质的诱惑,能否在心动之前,过滤陷阱,权衡生命与诱惑的孰重孰轻。

有人说,在赖昌星的发迹史上,轰开道道关卡最具威力的“炮弹”,莫过于他精心制作的一个又一个的美丽诱惑了。

当今社会上流行着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这就让深得其中奥妙的远华特大走私案首犯赖昌星占了先机,他利用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殊不知拉拢了多少好钱、好色的腐败党员干部。可是让赖昌星大伤脑筋的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对于金钱、美色似乎兴趣不大,这差一点让赖一筹莫展。于是,赖昌星在惯用手法失灵的情况下,开始运用爱好这一诱惑作为出发点,经过多方百般打探,仔细琢磨,赖昌星终于了解到接培勇对书画方面的爱好。于是他不惜砸重金买入国内多位知名画家联手创作的《牡丹图》,然后又将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邀请到他的红楼与之见面洽谈,同时邀请接培勇为远华牌香烟题名。自此之后,接培勇便成了赖昌星的“知己”,一步步地开始心甘情愿地为赖昌星效犬马之劳了。其实爱好的满足,实质上就是诱惑的满足,使这位接培勇大人放松了戒备、丧失了原则、进入了圈套,最后一步步坠入赖昌星为其设置的陷阱。

其实,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爱好并非坏事,更无可厚非。但是假如一旦到了痴迷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受到了诱惑也就难免被人利用而成为葬送自我的陷阱。所以我们在心动之前,必须警觉起来,要善于发现这些隐藏在光鲜表面下的陷阱,并且及时地把它过滤掉,心不动,行则不动。

当曾经那个素有沉鱼落雁之容的西施回眸嫣然一笑时,天地也似乎为之动容,夫差的眼前顿时一亮,于是他心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占有她!可是勾践却卑躬屈膝,带着崇敬将西施献给了他。忠诚地孝敬夫差,想夫差所想,急夫差所急。而对于夫差,美色和欲望,他同时得到了满足。夫差面对诱惑没有抗拒,沉迷于短暂的享受,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那为天下耻笑的骂名和死不瞑目的悲惨下场。我们要切断“诱惑”与“陷阱”之间的通道,让投其所好者没有施展伎俩的市场。其实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当我们在美丽的诱惑面前,应当时刻保持自己头脑的冷静和清醒,学会淡定,将整个生命的代价与充满陷阱的诱惑作一个认真的省视和权衡,吸取那些在历史上无数次用整个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不会落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的下场。

纵观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发财的捷径,一小部分人更是期待能“一朝暴富”。正因为他们的这种心理,于是就动起了邪念,向别人伸出了“黑手”。一起震惊世人的诈骗巨案就这样浮出水面。

张某是某乡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有一天突然失踪了。2009年,一名自称刘某的男子急匆匆地来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报案,他要举报的正是失踪的张某。原来,刘某借了三十多万元钱给张某,约好还钱的日期到了,但那天起,张某的手机就一直打不通。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刑侦大队经侦中队又陆续接到很多群众的报案,而报案的内容全都牵涉到张某。随着报案人不断增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到最后竟累计到了7百多万元。在这些报案人中大部分是张某的亲戚、朋友、同事和邻居,也有与张某刚相识的人。他们有的借了几万元、有的借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钱给张某,并且最终都没有得到偿还。

原来,在张某高息的诱惑下,很快人都与张某建立了联系。张某承诺能让那些人获得高倍利息,大家都觉得这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美事,于是一次又一次爽快地答应了。他们原本还指望着能发点小财,而现在却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

不错,诱惑,有时是一种美丽,但美丽的外衣下面常常是陷阱。面对诱惑时,若不能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便会陷入这种美丽所编织的黑暗中。所以我们要懂得在心动之前,过滤陷阱,淡定看人生,宁静看自我,跨过人生当中的每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