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沉住气做人,沉下心做事
13654900000024

第24章 怒令智昏,学会忍让

“小不忍,致大灾”;“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古往今来,多少人间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争强斗胜,不能相互宽容。

在当今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情绪偏激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因不能忍一时之气或自毁前程,或抱憾终身,或付出生命代价。广州36路公交车司机为了与另一路公交车一比高下斗气追尾造成40名乘客受伤,这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积极进取的心态理所当然应该受到赞赏,但有时候,却必须学会退步和宽容,给别人让一条路,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一条路。

忍让与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冲突,忍让和宽容是一个润滑剂;面对纷扰,忍让和宽容是一首和谐曲。面对猜疑的坚冰,忍让和宽容是消融的阳光;面对隔阂的鸿沟,忍让和宽容是沟通的桥梁。因为忍让和宽容,怨恨可以化为云烟;因为忍让和宽容,干戈可以化为玉帛。“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蔺相如三让廉颇,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等等这些都是关于忍让与宽容的千古美谈。

有美国国父之称的富兰克林说:“如果你一味辩论、争抢、反对,你或许有时获胜,但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不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一个懂得忍让和宽容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将自己变得越来越乐观豁达而不是日趋悲哀消沉,对待别人的不足,他会用爱心劝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听者因感动而遵从。一个懂得忍让和宽容的人,他有一种智者的情怀,更有一种仁者的境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一个懂得忍让和宽容的人,他必然善于沟通和理解,善于体谅和包涵,善于妥协和让步,生活和工作理所当然地洒脱自如。

关于忍让与宽容,有一个“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人。两家相邻,因建房划界发生了冲突。张老夫人修书北京,请张宰相出面干预。张廷玉看了信,回书劝导:“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把墙后退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长期的邻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要想自己的胸怀比天空更宽阔,首先要学会忍让和宽容。我们的社会呼唤忍让和宽容,如果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到忍让和宽容,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