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68

第68章 淡泊功的教家——宋纤

宋纤,字令艾,十六国时期敦煌效谷人。少年时期的宋纤学习刻苦,有很好的品德和操行,处事沉着老练,一心读书,不善交往。学业成就之后,隐居在酒泉南山之中,专心钻研经学,很有成就,成为声播河西的名士。并热心教育,在其门下学习的弟子达3000多人,在当时影响很大。

宋纤一生对功名仕途淡泊,多次谢绝州郡征召,不愿为官。前凉张祚(公元354年~355年)时,敦煌太守杨宣仰慕宋纤的高洁品行,请当时最有名的画师精心绘制了一幅宋纤肖像,亲自作了一首诗题于画上,赞颂日:“为枕何石?为漱何流?身不可见,名不可求。”并把画像挂在大厅内,进出门都观瞻。杨宣的这首诗,其实是讲酒泉太守拜访宋纤的往事。前凉张骏(公元324~年)时的酒泉太守马岌,人称“高尚之士”。闻听宋纤乃一方名士,隐居在酒泉南山中钻研学问,教授弟子,非常崇敬。便敲锣打鼓,以隆重的礼仪,屈尊前往拜访。然而宋纤不为所动,闭门不见。马岌见此情景,也不好勉强,十分感慨地说:“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于是,题诗一首铭刻于石壁之上:“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如邓林。

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这件事后来被传为美谈佳话,更使宋纤名扬遐迩。后来,前凉国王张祚欲征宋纤为太子友,专门派遣特使张兴备厚礼前来酒泉请宋纤出山。见到宋纤,张兴晓以大义,言真意切。宋纤推辞再三,难以推脱,万般无奈地说:“德非庄生(庄周),才非干木(段干木),何敢稽停明命!”只好随张兴到了前凉国都姑臧(今武威市)。张祚听说请来了宋纤,高兴异常,命太子以挚友礼亲自到宋纤住所拜见。宋纤心情不佳,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不见,太子所赠礼品一律不收。随后,张祚任命宋纤为太子太傅。时间不长,宋纤便上疏:“臣受生方外,心慕太古。生不喜存,死不悲没。素有遗属,属诸知识,在山投山,临水投水,处泽露形,在人亲土。声闻书疏,勿告我家。今当命终,乞如素愿。”

于是,“不食而卒”,享年82岁,谥日玄虚先生。

宋纤淡泊功名,隐逸山林,喜好山川形胜,注重修身养性,专志钻研经传,注重教育大业,潜心教授生徒。而且终生勤奋好学,年过八十,仍“笃学不倦”。利用教授之余,对《论语》作了注疏,还写了数万字的诗词文章,为河西地区的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