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64

第64章 自学成才的“博士”——侯瑾

东汉末年,敦煌出了一位自学成才的“博士”,名叫侯瑾,字子瑜。侯瑾小时候家中非常贫穷,加上父母早逝,无依无靠,不得不寄居本族叔叔家中度日,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他坚强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他白天给人于活,夜晚在家燃柴读书,经常读到深夜。他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很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常以礼自牧,独处一房,如对严宾”。他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自学成才。

侯瑾生活在汉桓帝时期。当时外戚与宦官集团之间明争暗斗,争权夺利,致使朝纲纷乱,政治黑暗。面对这种现实,侯瑾极为不满。一方面他以文章揭露朝弊,写下了《娇世论》等数十篇杂文;另一方面,他坚决不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州郡多次召他做官,他都称病不出,断然拒绝。后来朝廷派人专程到敦煌请他进京做官,也被他谢绝了。为了摆脱官场和世俗的干扰,他索性迁居深山老林中,专心著书立说。

侯瑾一生著作颇丰,除杂文外,还著有《皇德传》30篇,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和冲帝120年间的故事。他的文章格调高雅,文字优美,生动感人。如流传百世的《筝赋》,对古筝演奏、音色描写得非常精彩:“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卑杀纤妙,微声繁缛。

散清商而流传兮,若将绝而复续。纷旷荡以繁奏,邈遗世而越俗。若乃察其风采,练其声音,美哉荡乎,乐而不淫。虽怀思而不怨,似《豳风》之遗音。于是《雅》曲既阕,《郑》《卫》仍修。新声顺便,妙弄优游。微风漂裔,冷气轻浮。感悲音而增叹,抱颦悴而怀愁。若乃上感天地,下动鬼神。享祀祖宗,酬酢嘉宾。移风易俗,混同人伦。莫有尚于筝者矣。”侯瑾这篇《筝赋》,写出了当时古筝演奏家弹筝的高超技艺,把音律的急缓变调、将绝复续,音域的旷荡超俗、微声繁缛,音色的流转纤妙、优美荡采,写得惟妙惟肖,似声声入耳,且有《豳风》、《雅》曲之遗传。使听者“感悲音而增叹,抱颦悴而怀愁”,可以“感天地”,“动鬼神”,是“祭祖祀,酬嘉宾”的绝妙音律。这篇文章既是汉代辞赋中的优秀佳作,又是写古代音律的精品,也是颇有见解的器乐评论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