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63

第63章 英勇善战的将帅——张奂

张奂(公元104~181年),字然明,敦煌渊泉人,著名的东汉戍边名将。他年少时就有志气,常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立功疆场。曾拜太尉朱宠为师,学习《欧阳尚书》。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似太守,管理内附少数民族)。在任期间,南匈奴7000多人入侵边郡,东羌也举兵响应。当时,张奂只有兵士200余人,虽然兵力相差悬殊,但张奂毫不畏惧,举兵进屯长城,招募兵士。同时派人说服东羌,劝其罢兵。并占领了龟兹县(今陕西榆林北),切断了南匈奴与东羌的联系。张奂联合东羌,共同对付南匈奴大获全胜。南匈奴兵败投降,边境得以安宁。之后,羌人首长为感谢张奂,派人送来良马25匹,金银器8件。张奂拒不接爱,当众以酒洒地说:

“即使马匹像羊那样多那样贱,也不让它进入我的厩;即使金子像粟米那样多,也不让它装入我的怀。”由于他不贪,深受羌人的拥护。

后来,朝廷又任命张奂为使匈奴中郎将。当时,不甘失败的南匈奴和朔方乌桓共同反叛,战火熊熊燃烧,声势十分浩大,汉军兵士惊惶不定。但张奂却稳坐帐中,处事如常,临危不乱,安定了军心。又暗中派使者说服了乌桓首领,与其和好,遂击败了休屠各。南匈奴其他各部都归降了汉军。张奂入京,官拜议郎。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外戚梁冀被诛杀,因张奂曾为其故吏而被免官禁锢于家。但由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被度辽将军皇甫规看中,皇甫规便多次推荐张奂接替自己的职务。

直到延熹六年,张奂被任命为武威太守。上任后,他平均徭赋,劝课农桑,整顿风俗,赏罚分明。由于政绩显著,被升为度辽将军,后又调到朝廷做了大司农。鲜卑族勾结匈奴、乌桓侵扰边境时,朝廷又任命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率兵打败了入侵鲜卑部,招降了匈奴、乌桓部,保障了边境的安定。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辞官回乡的张奂振旅还朝。当时朝中宦官与外戚的斗争非常激烈。窦太后之父、大将军窦武联合陈蕃、李膺等人,准备诛杀宦官。张奂刚到朝中,不明真相,受宦官蒙骗,率兵围攻窦武。窦武自杀,陈蕃被杀。张奂因功升为少府,又拜大司农,封侯。当他明白事情真相后,非常懊悔自己被宦官利用。对升迁和封侯固辞不受,因而又遭到宦官猜忌,并被诬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他被免官归田之后,闭门不出,十分热心于教育和著书立说。在家中招徒讲学,跟他学习的弟子有1000多人。他在讲学授徒的同时,勤于著述,完成了《尚书难记》一书,计30万言,有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24篇。清人张澍辑为《张太常集》-卷。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张奂逝世,终年78岁。

东汉的张奂,不仅是有名的战将,有名的清官,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