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030

第30章 星罗棋布的古墓群

敦煌历史悠久,古墓葬很多,遍布四周。绿洲之内的古墓葬自清代移民到现在,已陆续辟为耕地,地面影迹全无。但荒滩上的古墓葬却保存比较完好,像大大小小的馒头一样,星罗棋布在戈壁滩上。敦煌地区的古墓群,主要有三处:佛爷庙——新店台墓群;祁家湾墓群;南湖墓群。

佛爷庙——新店台墓群墓葬分布在市区东面安敦公路南侧的戈壁上。西起鸣沙山下的佛爷庙,东至五墩乡的新店台。东西长约22公里,南北宽5公里,总量约一万多座。每座墓葬都堆起墓丘,高者丈余,低者近于平地,墓园墓道都比较清晰。分属汉、晋、唐等朝代。其中有些大家族墓,坟丘高,墓园大,还残留着围墙、土阙等建筑。

年,西北史地考察团夏鼐、阎文儒等曾在佛爷庙发掘墓葬数十座,在翟宗盈墓中发现了晋代早期精美墓葬壁画和随葬品。

年代以来,特别是建敦煌机场时,先后发掘清理了170多座古墓。经考证,所掘之墓尽属魏晋十六国时期,大多规模小,墓主身份低,墓室形制和随葬品,基本与中原地区魏晋墓相似。随葬品多为陶器,主要有罐、盘、碟、碗、多子柄、灯、井、仓、灶等明器,还有一些漆器、铜器、铁器等生活日用品和少量金饰、钱币。钱币主要有剪轮和无廓五铢“太平百钱”。出土的许多五谷瓶上有“永平”、“永嘉”、“永安”、“建兴”、“建元”等纪年,成为断考墓葬年代的可靠依据,为西北史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年新发掘两座墓葬,初定名一座为“前凉家族墓”(公元327年),一座为“晋末期墓”(公元300年)。两墓规模较大,有研究价值。

前凉家族墓为三室二龛砖砌墓,共有壁画67幅,墓顶部门楼砖棚,为彩绘;全墓出土文物60余件。晋末朝墓为二室一龛砖砌墓,墓门顶有上下前后两层砖雕彩绘门,绘有伏羲、女娲、力士和其他神异鸟兽,并有墨书题名,墓内出文物40多件,共有壁画42幅,比莫高窟有确切纪年的壁画早一百多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祁家湾墓群位于市区西七里镇和孟家桥以西的戈壁滩上。墓地分布广阔,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因墓群靠近七里镇的祁家湾地境,故名。整个墓地,土阜垒垒,坟堆棋布,其中一些墓葬,有用砂砾石筑成的莹墙,并筑有土阙。80年代初,兴建石油基地时,发掘古墓上百座,出土了灰陶罐、多子盒、石鼓砚等文物。根据器物鉴定,属魏晋时期的古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湖墓群位于市区南79公里的南湖乡境内,因是古阳关、寿昌城遗迹的所在地,所以古墓葬分布也很广。其主要有三处,即双墩子墓群、山水沟墓群、两头沟墓群。经考证,均属汉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