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美丽的敦煌
13637100000122

第122章 遗书中的音乐文学

敦煌遗书的内容无所不及,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契约账单,佛陀经文,婚约聘书,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音乐文学是指与音乐相关的文学形式,如曲词、民歌、小调、唱词之类。诸如此类的音乐文学在敦煌遗书中数量多,且涉及内容亦很广泛。正是由于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使其文学更富有感染力,使其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得以充分地体现和展示。音乐是抽象的,而人的思想感情也是抽象的,在语言文字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时,借以音乐的表现力予以补充,将会使语言的内涵更加丰富,且达到更高的意境,言外之意得到更充分的体现。音乐是语言的翅膀,就是说音乐对语言有着深化的作用。

敦煌遗书中的音乐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总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民间流传的俚曲小调和经过文人改编创作的曲子词;另一类是讲唱文学中的唱词。二者均属音乐文学类,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短小精悍,词曲结合亲密,而且是以曲配词,也就是说曲调不变,词可以新填。因此词的创作受到曲牌的限制。一个曲牌代表了一首不同的乐曲,歌词的创作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词式结构,选用不同的乐曲。后者唱词长而叙事性强,虽然亦配乐而歌,但这类音乐文学以追求内容的完整为目的。如变文中的唱词少者几句,长者达几十句近百句,而且一个变文中有多段唱词,此类音乐文学形式能将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出来。所以演唱时尽可能把词意表达清楚明白,曲调只讲求简单、流畅、顺口、易唱。

一、俚曲小调。俚曲小调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创造,它以心传口授的方法长期流传于民间,在流传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充实,所以它是真正的民间音乐文学,相对而言,由文人创作的音乐文学就是文人音乐文学。民间音乐文学的特点是言简意明,朴实无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内容多以反映社会低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为主,见山说山,见水说水,语言纯朴,感情真挚。虽然不被文人所重视,但在广大的群众中有很深的影响,流传广泛,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因此久传不衰。遗书中的民间小调有《五更转》、《十二时》、《十二月》、《百岁篇》、《十恩德》等。从这些作品曲名来看,或以季节或以时辰而命名,是一个突出的特点,为什么古人会采用这样一种方法而命名,这其中会有一定的原因。自古至今,无论文化程度高低,人们对时辰和季节的概念都是非常清楚的,尤其在民间更为重视,将一夜分为五更,一天分为十二时,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三个月为季。真是昼夜清楚,四季分明,正因为如此,这些民间小调以时、更、月、季作为小调分段的依据,其目的是让人们易记易唱,概念清楚。这种依时记事的方法,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沿用。民间小调的主要内容有宣传教义和劝善行孝两大类,这反映了唐代时期民间音乐文学的发展情况。近代的民间小调逐步发展为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为主的情歌,由此可以看出古今民间音乐文学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二、曲子词。这类作品是由文人创作的,也有民间小调被文人改编的。相比之下,曲子词吸收了民间小调的精华,使文人的创作更加严谨。敦煌曲子词所用词调大都见于唐代教坊曲,有极少数只见于敦煌曲词中,如《别仙子》、《郑郎子》等。未被唐教坊收录的曲名,说明当时只广泛流传于河西地区。

曲子词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咏时咏事,咏物咏情,无不涉及,而边塞词是敦煌曲词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如《剑器词》:

“丈夫气力全,一个拟当千。猛气冲心出,视死亦如眠。蔑蹶不离手,恒日在阵前。壁如鹘打雁,左右悉皆穿。”这是一首反映边关将士所向无敌的豪迈词篇,胸怀宽广,气壮山河,及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曲子词的句式结构各有不同,有四句、六句,或八句为一段。每句五字和七字。也有一些句式结构灵活,长短句混用的曲词,但这类作品数量较少,说明当时应用还不广泛。

三、变文。是一种讲唱文学形式。唱是与音乐有联系的,也是音乐文学的一种。变文在唐代十分流行,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仅见于敦煌遗书中。敦煌变文主要有<;降魔变文》、《大目犍连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八相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汉将王陵变》、《舜子至孝变文》、《刘家太子变》等。从题材上可分为四类。一是历史故事类,二是传说故事类,三是反映当地真人真事写实性的,四是宗教题材类。

一变文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的一种形式。讲叙用散文,唱词是韵文。唱词皆以七字句为主,或稍加变通为三、三、七言;少数唱词为六言或五言。唱词合辙押韵,讲究平仄。每个唱段或一韵到底,或多次转韵,但均押偶句韵,邻韵可以通押,平上去三声混用,不避重韵,十分宽泛自由。

四、儿郎伟。敦煌遗书中现存20多个抄本,书写清楚,内容完整。这是自成一体的音乐文学作品,它不同于民间小调和曲子词,也不同于说唱兼行的变文。儿郎伟均为韵文,有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和七字句。一篇儿郎伟短者十几近百句,长者达几百句,长短是由内容而定。内容有“上梁文”、“驱傩文”、“祝愿文”等。一篇儿郎伟只表达一种意愿,在不同的场合中,演唱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新建房屋上梁时,就演唱“上梁文”,在一些传统节日和除夕夜晚均演唱“驱傩文”,如有其它庆贺的事,就可以演唱“祝愿文”。敦煌音乐文学为我国后来的戏剧、曲艺以及歌词的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现在仍在民间流传的《盼五更》、《十朵花》、《十二月》、《四季歌》等民歌,与唐代的俚曲小调比较,似乎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一定的传承关系。